|
antory
| 来自河北
挺住,便意味着一切!为什么不卖掉,有下面四个原因。
2020年的断芯之痛,使海思陷入了至暗时刻,没了台积电的代工,中芯国际的工艺达不到海思麒麟芯片的要求,不能进入到产线,海思高端芯片被迫停留在图纸上。
早前,据日经亚洲报道,华为董事陈黎芳表示,华为内部仍在开发世界领先的半导体元件,海思不会重组和裁员。
有数据统计,截止至2020年,海思员工超过7000人,虽然维持这一部分将是一个沉重的财务负担,但陈黎芳表示,华为是私人控股,不受外部势力影响,其管理层已明确将保留海思。换言之,尽管受到制裁,哪怕台积电无法生产,华为海思半导体仍然不惜代价,继续开发高端半导体。
图源 | Hisilicon.com
“谋定而后动”的华为,给海思打了一剂强心剂。
到这,你是否会有疑问,在此境况下,华为海思为什么不裁员重组?它在坚持什么?笔者从以下几个原因进行了分析,试图找到一些海思坚持背后的原因和考量。
01 人才是一切的根本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当年《天下无贼》中的这句台词,正在真切反映着几经波折后华为海思的内心写照。
因为制裁的缘故,海思的高端芯片没有地方加工,作为世界顶级的芯片设计公司,遭遇这样的变故本身是毁灭性的,但是华为很淡定,把海思定位为非追求盈利的公司,先养着。不过想想也是当然,耗费了无数资金和时间,好不容易把中国芯片设计业推到了世界顶尖,再难也要养下去。只要华为养得起,这支队伍可以不断研究、开发,为未来做准备。
但是也有声音表达了此举的不可取之处:养着设计团队,用旧版本的进口软件设计芯片,几个月就会跟主流分道扬镳。退一步讲,即便设计能够跟上,但长期缺少流片、封测等配套环节的有效反馈,设计也将逐渐走向边缘。
02 挖掘其它出路
对于一个拥用7000多人的芯片设计公司,如果所设计的芯片无法制造,那么就意味着将难以通过销售芯片来获得营收,要养7000多人的研发团队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海思每年将会面临巨大的亏损。
表面上是华为对于半导体产业链的脱美行动具有较高的信心,可实际上华为不可能踏步等待,肯定是在紧锣密鼓地行动。而且,华为对于自己的半导体技术能力和国内半导体产业链技术脱美肯定已经具有了很强的信心,甚至已经有了精细的短期计划。即,重重困境下,海思虽然现在无法制造芯片,但正在积极寻求其他业务线。
图源 | inf.news
陈黎芳表示海思在今年5月参与了一个实现8K超高清电视广泛使用的项目;也有消息透露,华为海思还在继续设计、研发3nm芯片,最终命名可能是麒麟9010;此外,华为在上海正准备建立一个芯片组工厂,这个工厂将由总部设在上海的研发公司直接代表华为进行管理,且不会使用任何源自美国的技术,根据规划,该工厂将在2021年底开始生产45 nm芯片组,并采用28 nm光刻技术。力争在2022年使用20nm以下的先进工艺来制造专门服务于旗下电信部门的芯片;由于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竞争还在继续,华为在一个研究中心推进了专有技术的开发,该研究中心被公司视为现代诺亚方舟,一个能够克服各种困难的中心。
不管是传闻也好,事实也罢。华为自救的路上自然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况且是自家培养已久的精良之师。
03 海思独特的战略地位
对于华为来说,海思扮演占领技术战略高地的关键性作用,再难也不能轻易放弃。
今年4月,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表示,“海思本身是华为芯片的设计部门,我们对它没有盈利的诉求。只要我们养得起,我们就能养着这支队伍继续向前,他们可以不断做开发,为未来做些准备”。
图源 | huawei.com
可以想象,芯片之于终端,海思之于荣耀,像是树干之于树枝。树枝从树干汲取营养,长出果实卖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大树隐隐有被连根拔起的隐患,树主人无奈砍断树枝,为其求得一条生路;面对风雨飘摇的树干,尽管暂时无法再滋养树枝或果实,主人也只能尽力浇水施肥,期待雨过天晴之后,树干能长出新的树枝和果实。
所以不难理解,被迫丢了荣耀的华为,绝不会主动再弃海思。
04 等待“重见天日”
陈黎芳强调,其他国家正在努力推动自己的半导体产业升级,这将有助于海思获得不依赖美国技术的新供应链合作伙伴,预计几年后华为芯片能够重见天日。
在这个等待“破土重生”过程中,海思要尽可能保留核心团队,时刻紧跟先进工艺,虽然研发跟量产是两回事,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解禁了呢。
写在最后
在当今半导体行业,“抢人”不易,“留人”更难。当贸易战的硝烟散去,人才将是未来十年到二十年间行业企业之间争夺的核心。
华为海思身处当下,在烧钱研发与等待解禁的平衡木上,博弈与盘旋。
力保海思背后,我听到了华为另一个声音:挺住,便意味着一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