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hh666
| 来自广东
在看了其他人的答案之后,我想我应该多说一句,那就是如此低水平的黑稿,我相信XX媒体应该是不会写出来的,至少他们会找一些更值得黑的地方说事,所以这篇黑稿有可能是编辑受到上方压力创作的内容,从编辑的角度来说,这种事情确实是有可能发生的。所以对于相关责任人,我们不必过分苛责,而对于相关媒体和门户网站,我们绝对不要放过它们!!!
==========================================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明一下利益相关。
利益相关:游戏媒体编辑,同时兼职写写数码方面的稿件。
都说同行是冤家,其实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好朋友,除了你拿黑钱被发现的时候。我觉得有必要曝光这样的行为,因为只有这样,这个队伍才会越来越纯洁,无论对于消费者还是从业者都是一件好事。当然,如果你们发现我也拿黑钱去黑别人,也欢迎曝光,我基本上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如有类似行为,欢迎你们搥死我。
===========================================
愿答案:
相比这篇黑稿,我其实更关心这里面这两个侃侃而谈的专家究竟是谁。他们作为行业内专业的手机软件工程师,明知事实并非如此,还要拿黑钱写黑稿,我就想问一句:
所以,怀着对这两个人极大的热情,我打开搜索引擎,开始使用关键词进行搜索。其实别看中国这么大,有快14亿人这么多,但是干这行的人其实很少。很容易就确定目标。区瑞号这一看就是化名,可是王迪这个名字怎么看怎么像真实的姓名,所以我试着用“王迪+手机手机频道编辑”这个关键词去搜索,果然让我发现了他的庐山真面目。
对了,貌似这位王迪编辑在知乎也有账号,不过因为无法确认是否是其本人,所以我就不放截图了,望大家理解。
啊,一下子就暴露了,原来是XX的编辑啊。为了证实我的信息没有错,我又在XX网内部的新闻搜索引擎继续用关键词搜索,然后就让我找到了这个:
咦?这个瑞豪感觉很熟悉啊,等等,不就是《消费观察》里面的另一个手机软件工程师吗?
王迪啊,你把你那个想用化名来逃避责任的同事给暴露啦!更要命的是,这位同事在这个帖子里还真人出镜了,虽然目前这个视频的清晰度较低,与下面那张高清美照没法比,不过大家通过对比,也能够看出来这两个其实是一个人!
当然了,两位编辑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他们还有过下面的合作:
当然,两位编辑个人还分别有以下的大作:
所以……让我怎么说呢?还是那句话,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希望这两位编辑在经此一役之后能够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别再做这样的事情了。如果我们媒体从业者都堂堂正正工作,堂堂正正拿钱,又怎会被广大读者黑呢?只有媒体从业者充分自律,我们媒体从业者才不会成为过街老鼠,只有媒体从业者秉公评测,这样中国的手机评测才能真正做到客观、公正、第三方,只有媒体从业者开诚布公,我们才会有媒体公信力,只有只有媒体从业者守得住本心,我个人才不会感觉作为媒体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希望我们每一个从业者都能拥有职业道德,不要让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了。
拜托各位了。
==========================
相关链接:
btv消费观察:三月份购买的小米6出现大量死机重启发热现象
Gravity音箱新浪独家全球首评:魅族今年带来的最大惊喜
近6千元的小牛电动车N1s真值吗?新浪数码小编出具体验报告
苹果公司二季度财报分析:急需一款新品救场
华为P10评测:这次不但玩拍照,更耍起了时尚潮流
三星S8国行版评测:这次终于从鸠摩智成了慕容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