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电视机剧《朱元璋》和《大明王朝1566》,你认为朱元璋和嘉靖 ...

shijianying 回答数5 浏览数465
领袖气质、人格魅力有哪些共同点及分歧点?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jigang | 未知
难说。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EvilOctal | 来自广东
首先,两部剧都是比较优秀的明代剧,且各有优劣。电视剧《朱元璋》刻画了朱元璋的一生,比较完整,加之胡军的演技,比较出色。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则是重点刻画了晚年的嘉靖皇帝,稍显片面,且不是第一主角,但是不妨碍这是陈宝国老师的又一扛鼎之作。
《朱元璋》——各方面简化版的朱元璋传
电视剧《朱元璋》是讲述了朱元璋从小到大的一生,他的性情是如何变化的,他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基本上都进行了描述。



  • 少年遭难
电视剧的开头就是朱元璋在为地主放牛的间隙和一群孩子在玩过家家,这时的朱元璋已经初露头角,成为这群苦孩子中的孩子王。此时的朱元璋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但是,很快噩耗就传来了,少年朱元璋所在的凤阳发生旱灾,其父母相继饿死。家里只剩下自己和二哥,但兄弟两人却没钱将父母好好安葬,地主更是一文钱都不给。朱元璋第一次看清了世态炎凉。悲痛欲绝的朱元璋,踏上了乞讨求生的道路。
为了埋葬父母,朱重八成了寺庙里的和尚。几年后,寺庙被战争摧毁。他不得不在云游中乞讨。
少年的朱元璋就已经承受了这个年龄很难承受的苦难。



  • 参加义军
作为和尚,外出化缘的朱元璋救了义军领袖郭子兴的义女马姑娘,后来朱元璋也脱去了袈裟,加入了义军。
历史上的朱元璋是在寺庙中收到了好友汤和的来信,邀他去参加红巾军,反抗暴政。朱元璋思量再三,毕竟是要掉脑袋的大事。最终还是由于寺中的师兄告知他,有人要告发他,朱元璋才坚定了踏上这条艰险道路的决心。



  • 独当一面
参加起义军后,朱元璋屡立战功,深受郭元帅的赏识,马姑娘也对其倾心,最终两人结为夫妻。朱元璋也再次感概,自己终于又有了一个家。
成家后的朱元璋成为了郭子兴的左膀右臂,但同时也看到了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的郭氏父子不能成大事,最终在二人都战死后,带着自己精心挑选的淮西二十四将,自立门户,并采纳了李善长“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默默发展自己的势力。(历史上的九字方针是谋士朱升所提。)



  • 改朝换代
朱元璋在各路义军与元军对抗之际,悄然攻取了金陵。在此,朱元璋继续发展自己的势力,并相继击败了竞争者陈友谅和张士诚,同时朱元璋也派遣徐达、常遇春进行北伐。公元1368年,朱元璋昭告天下,登基称帝。


称帝后的朱元璋开始大封有功之臣。剧中,有两个人的爵位比较有意思。一个是汤和的爵位,按理说汤和资历很老,同样也是战功赫赫。所以,汤和心中不满,但也无可奈何。人心总是不知足的,所以朱元璋封功后,大家心中都感觉自己被封得低了,想提升提升。这时,朱元璋就把汤和拉出来,只封个侯爵,杀鸡儆猴,众人一看,汤和都只封个侯爵,自己还怎么好意思闹腾。另一个就是刘基,只封了一个伯爵。朱元璋常常对手下的大臣们说这样的一句话:“刘伯温就是朕身边的张子房啊”,虽然老朱口口声声的以张子房比喻刘伯温,但在老朱的心底对这个第一谋士是怀疑大于信任。出身淮右布衣的老朱并不是那么的喜欢读书人,他也觉得这些才高八斗的饱学之士看不起自己这个泥腿子皇帝。在这些人中他觉得刘伯温就是个代表人物。猜忌心极重的老朱是绝不会让刘伯温身居高位的,但也绝不会让他离开自己的眼皮底下。

  • 铁腕治国
建国后,百废待兴。朱元璋开始休养生息,重农抑商。朱元璋带着儿子们巡视江南,首先来到了扬州。扬州城让朱元璋惊愕,断壁残垣,蒿草遍地,并当场委任杨宪主政扬州,振兴扬州。但杨宪急于求成,贪功冒进,导致官民怨声载道。最后,甚至欺君罔上,拿外地粮食冒充扬州所产,开始朱元璋并未察觉,反而大加赞赏,立即封为中书左丞。但是,事情还是败露了,李善长、胡惟庸等政敌又群起攻击,朱元璋大怒,彻查此事,处死杨宪,也借此机会打击了刘基为首的浙东集团。
此后,朱元璋对贪腐用重刑处置,也趁机打压各集团势力,加强皇权。此外,朱元璋还命二虎组建了锦衣卫,来监察各级官员。



  • 鸟尽弓藏
剧中,朱元璋是从鄱阳湖大战前就开始对手下这帮人有所怀疑了,甚至拿小本本记下来了主战主降之人,这也为后面他怀疑官员们埋下伏笔。
朱元璋坐稳江山后,通过胡惟庸案、蓝玉案大肆屠杀建国功臣。其中,部分淮西勋贵确实存在骄纵枉法之人,但更多是朱元璋要为后世君主清理门户。尤其是在马皇后、太子朱标相继去世后,朱元璋已经杀红眼了,除汤和外,几乎所有功臣都难逃一死,其中也包括第一名将徐达被赐烧鹅。当然,历史上的徐达是善终的。


这部剧成功的地方是选了几个好角色,胡军的朱元璋、剧雪的马皇后以及太子朱标等,他们的演技是值得称赞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剧情和历史差别太大。比如守洪都的统帅改成了蓝玉(历史上是朱文正)等等。
虽然剧情一般,但是朱元璋的全面诠释加上胡军的演技使得朱元璋的形象比较立体,也能看到他是如何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成为一个杀伐决断的君主的。这部剧还是值得一看。
题外话,这部剧也贡献不少经典网络段子。


《大明王朝1566》——披着历史外衣的权谋剧
而《大明王朝1566》中是以海瑞为主角进行展开,且只是描述了嘉靖帝人生最后的几年,至于他是怎么成为剧中描述的样子,无从得知。


从剧情上看,这部剧是极其出色的,严谨缜密的叙事结构,跌宕起伏的剧情发展,草灰蛇线的伏笔埋得恰到好处。导演张黎又是摄影师出身,视觉效果堪称一绝,剧里那浓郁深沉的色调就是他赋予的。
历史与现实虚实照应,再加上一票老戏骨精彩的演技,深刻诠释了权力与人性的纠缠,道德与礼法的交织。在这个名利场里,每个人的表现都复杂多变。
剧里面的嘉靖皇帝是一个不喜朝堂、喜欢练道修玄的皇帝,他避居西苑长达二十多年,却一直掌控着整个王朝的军政大权。
若是单纯评价他不作为,他又有深谙帝王之术。无论清流、浊流,严蒿、海瑞,都是朝局上的棋子,在平衡这些棋子之间,又游刃有余,有所作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5977757 | 来自北京
自然是电视剧《朱元璋》,也可以叫《朱元璋传》,而《大明王朝1566》,也可以叫《嘉靖与海瑞》。
《朱元璋》讲述了朱元璋从乞丐布衣到开国皇帝的传奇一生,而《大明王朝1566》直接从嘉靖四十年开始,直至嘉靖死去那年,并没有讲嘉靖如何从一个藩王成为帝王,如何舌战群官,又如何差点被宫女杀死等事件。


看了《朱元璋》,觉得他是励志的,从一个乞丐参加义军,四处征战,再到成为万人敬仰的朱皇帝。从重用李善长和刘伯温,打败陈友谅,可以看出是知人善用,谋略过人的。
为了严惩贪官污吏,制定了一系列的治国新法,为了江山永固,将曾经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武将几乎杀尽,为了培养出一个有胆识有魄力的接班人,给予太子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诸多压力,终是造就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结局。


《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一心玄修,天天念叨着要修两座宫殿养老,美其名曰四季常服不过八套,实际上呢,十万匹丝绸说奖就赏,是大明朝户部这个钱袋子的真正掌权人。
眼里没有奸臣恶史,没有贪官污吏,都是忠臣,只是干的活不一样,视百官如家奴,把百姓当数字。
为君,却不想担责任,有什么任命和指令,就喜欢让下面的人去猜猜猜,猜对了,事办好了,是他的功劳,猜错了,事办砸了,是下面人的锅。
所以,对百姓来说,他们是希望上位者是朱元璋,而对权贵官员来说,他们希望上位者是嘉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jhyxc | 来自北京
塑造上朱元璋更加全面,因为这个讲述了朱元璋的一生,朱元璋前期与后期的转变都有诸多情节铺垫。而大明王朝1566嘉靖只是拍摄了他老年时期的状态,权术达到巅峰,但对百官极不信任,年轻时励精图治的心理已经消去,取而代之的是追求长生的狂热。且大明王朝1566是群像剧,嘉靖是主角但也需要倾向于其他角色的戏份。因此对嘉靖的描述更加精炼,也省去许多不必要的细节。
但在我看来,还是嘉靖塑造的更好,嘉靖的人物魅力得到彰显,一个权术高明,将百官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皇帝心中依旧存有人的情感,对吕芳,黄锦的感情,对裕王的感情,对海瑞的敬佩。总体上,令人印象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gv02195 | 来自北京
人格魅力的话,当然还是朱元璋啊,他虽然也杀人,最起码他使国力增强了,嘉靖也杀人但是国力不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