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如何看待喜马拉雅X浙江卫视2018思想跨年?

jqonly3002 回答数20 浏览数207195
如何看待喜马拉雅X浙江卫视2018思想跨年?
使用道具 举报
| 未知
eyeboy | 未知
①总比那些唱唱跳跳要好,特别有些明星的现场真是糟透了;
②内容方面吴晓波含金量最高,局座被剪的不成样子,高晓松就是来打酱油的;
③演唱会提前而用思想跨年是算是奇招,就像过年大鱼大肉吃一餐清粥小菜反倒很别致;
④喜马拉雅这波赞助不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592846 | 未知
2018作为历史新起点,个人、社会、国家都会有新气象。思想类的跨年形式应该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以及被需要,因为社会大趋势是向学与分享的,有些人甚至为求学是不惜代价的。

        偶然看到朋友圈的女神去到浙江卫视思想跨年现场进行互动,凌晨睡不着便打开手机聚精会神地看了三个小时。一看到台上备受欢迎主持人和嘉宾,我就感觉到知识拥有改变气质的无形力量,因为当一个人的才华和经历都足以证明自己的时候他谈吐间的底气便会形成强大的气场。对于教育、文化、科技的三大主题,有人善于运用数据分析过去展望未来,有人习惯通过对比调侃自己谈笑风生,有人喜欢展现画面增强理解描绘蓝图。尽管市场看似饱和,但年轻人仍然有创新的机会;尽管AI快速发展,但社会只会更加平等和谐;尽管历史差距有目共睹,但东方沉睡的狮子已经醒来。让人意犹未尽的分享内容,仿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近在眼前。

        转念想一想,的确一切都会很美好,但个人日常的尊严仍然需要自己去维护,没有引发任何行动的思想都不是思想,而是梦想。从现在开始去规划坚持一件十年不后悔的事情,无论大小,好好经营自己,终不会蹉跎岁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aomao1982 | 未知
思想跨年是喜马拉雅FM 和 浙江卫视 联合举办的一场跨年思想论坛。
他有别于各大卫视年底的跨年演唱会的形式,少了些喧嚣和娱乐性,多了一份辞旧迎新的思考和总结展望。
出发点当然是希望可以在一片歌舞升平载歌载舞的跨年演唱会中做出一丝差异性来,我想这对非跨年演唱会受众来说,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一年到头将去未去的时刻,跟随高晓松、吴晓波、马东、张召忠这样的大咖,一起回望或者展望,思考一些所得所失,应该可以给我们一个很正向的仪式感。
今年的思想跨年,在我个人来看,大体上还是完成了对普通观众有所正向启发的目的,对喜马拉雅和浙江卫视本身来说,也有一定的品牌加分。
再次强调,就我个人来说,这次的思想跨年,其实在内容本身上,还有一定的优化空间,整台思想跨年晚会,其实所讲述的东西还是不够聚焦的,浙江卫视的剪辑也是出了名的狠。许多内容都被大刀阔斧的删掉了,所以部分段落还总显得有些脱节和莫名。
比如我们喜马拉雅的联席CEO余建军先生,录制的时候演讲近1个小时,最终呈现在电视里却只有几分钟,挺心疼的。

第二个是,尽管思想跨年晚会从立意上是一个严肃的认真的深度的节目,但其实在部落段落的处理上、呈现上,还有具备了一定的综艺感,比如迪丽热巴段落,比如马东、局座等在互动的时候,抛出了不少让人会心一笑的梗。
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人可能也会认为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还是挺好的,也容易让人接受。客观上,像浙江卫视这样一线的星级卫视,第一次在跨年的时间点推出这样深度的节目,综艺感的趣味性若完全放弃,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但从晚会最终呈现的效果来看,趣味和深度的这两次之间的平衡还是有可优化的空间。


言而总之,思想跨年是一档出发点极高也对观众极有正向引导的好节目,但因为是第一次以这样的形式跨年,仍有提升的空间。


利益相关:喜马拉雅员工。


附:喜马拉雅2018思想跨年干货



每年的跨年夜,是各大卫视争夺用户关注时间的至高点,娱乐明星则是这些音乐晚会中当仁不让的主角。
而浙江卫视的画风却显得有点与众不同。在这里,喜马拉雅FM用了一档现场直播的脱口秀晚会“思想跨年”,来迎接2018年的到来。
主角包括“奇葩”马东、理想主义的自黑狂魔高晓松、理性专业的吴晓波以及充满正能量的“局座”,他们凭着在各自领域的积累,用“说”撑起了长达4个小时的跨年。
在晚会上,马东、高晓松、吴晓波、张召忠分别围绕年轻人的科技、年轻人的文化、年轻人的机会以及年轻人的成就四个主题进行阐述,讲述“人工智能”、“文化自信”、“年轻人的投资与选择”、“中国制造”。



2017年,智能革命又掀起了一波热潮,不管是谷歌、苹果、亚马逊、Facebook、微软,还是中国的BAT,不管原来的主营业务是什么,大家都把重兵压在了人工智能上。应运而生的,是对于“‘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此类话题的激烈讨论。
高晓松认为,人类总是以过去的资源去思考未来。科技只能让每个人更平等,那些担心被毁灭的都是杞人忧天。马东则希望能够被人工智能“解放”,“解放”的时间能够用于享受,因为在享受之时,消费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和财富未必会比工作少。


2017年,“文化自信”一词被频繁提及。倡导自信的原因是在于当下的不自信,高晓松说,我们这个民族走到今日应该非常自信。以沈括的《梦溪笔谈》为例,今天拿出来看,一点不弱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任何一本著作,一点不弱于达芬奇。所以说,自古以来中西方文化都按照自己的轨迹行走,“此消彼长”。


2017年对于年轻人,是焦虑的一年。丧文化、90后脱发、佛系等热词的出现,背后是国民性的“焦虑状态”。吴晓波说,正是因为焦虑,我们这一代人依旧在不断努力,选择进步,而不是躲避焦虑或者放弃焦虑。“如果你有50万,不要买房不要炒股,2018年你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制造”成为国民性的词汇,同时也成为了全世界的词汇。“局座”张召忠认为,当新技术到来,我们面临最大的挑战是自我。


以下为整理的演讲精选:


马东:我这样悲观的人,都期待被人工智能“解放”




在过去的一年当中,人工智能这个词被提到的次数越来越多,AI这两个字母在我们心里面,或多或少地都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但到底人工智能是什么?它的未来是什么?它对于今天的我们和明天的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有业内人士预判,未来十年,AI将取代人类50%左右的工作。
AI会取代工厂的工人、建筑工人、操作员、分析师、会计师,司机、助理、中介等,甚至部分医师、律师及老师的专业工作。比如说,绝大多数人类翻译,包括笔译、口译、同声传译等工作,还有绝大多数从事语言教学的人类老师,都会被机器全部或部分取代。



马东说希望自己能够被人工智能“解放”,“解放”的时间能够用于享受,因为在享受之时,消费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和财富未必会比工作少。
高晓松说,人工智能怎么回事?我找了一个大师,跟这个人请教一晚,听了一晚上,我听懂了一个事,就是人能干的好事,这人工智能都能干,但人能干的坏事,它还干不了,所以这我就放心了。
这个好事是有规律的,坏事可没规律可循,坏事如果有规律可循,这世界上就没有监狱了。每一次人类的进步,人类都杞人忧天,但科技只能让每个人更平等,所以根本不需要担心自己的职业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国家人工智能领域顶尖级的研究专家吴晓如博士的观点与高晓松雷同。他认为,尽管人工智能能够替代那些比较烦琐重复性的工作,但它拥有自己的局限性。
他以《蒙娜丽莎》作为分析案例:我们不同的人对于这张画会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有的人会认为它有些忧伤,有些人认为它可能会比较神秘。如果从人工智能的视角来看,它只不过是一些光线、不同线条、不同元素的一些简单组合而已。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机器的关注点完全缺乏人类的一些审美情绪,缺乏人的一些感性认知。所以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怎么做好人机的协同,怎么更好地用好人工智能。


高晓松:文化自信,就是要一切融合,以我为主




高晓松在思想跨年盛典上是这样解读“文化自信”的:
我觉得文化要自信,首先要自信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我们不用被你们界定。我们不用你告诉我们四大发明,我们有新的四大发明。网购,支付,确实都是中国的,比西方强太多了。每个国家都在探索自己的前进道路,那今天我们这条道路,它就是海洋,互联网就是海洋,科技就是海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走对了路。
我觉得文化要自信,就是不背包袱,是一切融合,以我为主,我们自己觉得怎么好玩,怎么高兴,就怎么来。
大家看全世界最火的一首亚洲歌《江南stlye》,这骑马的动作不就是源自于现代京剧《林海雪原》当中杨子荣的经典动作么。
其实,京剧不光这一个方向,我看到很多不同的方向。比如说,乐器从这个二胡梆子变成了管弦乐的也有,然后把布景变成那种非常现代化的布景。京剧拥有中国文明中最重要的东西——价值与神韵,能够被大家通过各个角度与方式进行现代化。
现在的年轻人能Hiphop嘻哈,也能中国风。方文山、周杰伦那些拥有中国古典神韵的歌如《娘子》《双截棍》中,体现的元曲的味道非常好。所以说,他们就走了一条非常好的路。
文化要自信,就是不背包袱,就是该中国风的就中国风,该哟哟切克闹,就哟哟切克闹,这才叫自信。把别人挡在外面,说不行我要自信啊,你别来别来别来,这不叫自信,所以未来的自信,是一切融合,以我为主。
我们文化要自信,我觉得不要急。美国其实在一八九几年时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了英国德国,但美国真正的在文化上受到尊重,是在二战以后。
所以大家不要急,我们要有耐心,而且我们要有负责任的感觉。文化自信不光是我行了,还要是我愿意为大家负起责任,我愿意充当这个角色,愿意把我的文化,跟世界分享。
美国文化也不是本土文化呀!音乐是爱尔兰来的,戏剧是英国来的,最后变成了他们的音乐剧,那也是把全世界的文化吸收进来,才有了今天的好莱坞。
所以文化要自信也不是说不要你的,而是把它吸收进来,变成我们的东西,变成我们新时代的中华的文化。


吴晓波:工作和劳动,是克服焦虑最好的手段




2008年的中国青年人,和今天的中国青年人可能是同样的焦虑,但是十年后我们站在这里回望2008年的时候,你会发觉什么事情呢?那个时候还没有分享经济,还没有移动支付,很难想象说我们今天跑出来不需要带钱包了,那个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那个时候更没有什么区块链,更没有人工智能。
而2008年以后,中国成为了一个创业之国,现在中国每天有一万家企业注册,他们中97%会在18个月里面死亡。所以创业是一种失败率非常非常高的职业和人生选择,但是每年仍会有三百万人投身创业。
所以2018年,你还能有什么机会?比如说我们还没有攻克癌症、没有用上无人驾驶的汽车、还没有告别石油时代、机器人虽然在围棋上能够战胜人类了,但是机器人的综合智力仍然没有赶上我们的人脑……所有这些东西意味着今天所有的既得机会,很可能都是未来你手中的那个沙子,你捏的越紧,它漏的越快。
因此,未来永远充满着不确定性,能否把握住机会,是在于我们是否拥有面对不确定性的勇气。



2018年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今天来的很多人,每个人都有很多焦虑,比如说我们有知识迭代的焦虑,每天新的知识铺面而来,我们有身份认同的焦虑,我是谁?如果我旁边坐了个首富的儿子,我该怎么跟他相处?我们有城市漂移的焦虑,我们刚才谈了,我们该住在大城市呢,还是住在小城市?
我们有财富增值的焦虑,在过去十年里,排在中国前十位的富豪,年均他的所有财富增长了七倍,北京大学应届毕业生过去十年里,他们的收入只增长了30%,我怎么能够跟得上这个时代财富的增值呢?我们有职业瓶颈的焦虑,我们还有创业迷茫的焦虑。
今天的中国,拥有一个共同的国民属性就是焦虑。三十多年前,有一个美国社会学家叫做罗洛·梅,他发觉全美国年轻人都很焦虑。她写了一书叫做《焦虑的意义》,书中说,这是一个好的国家,因为所有的焦虑都来自于成长,而成长是脆弱的。所有的机会都面临选择,而选择意味着另外一方面的失去,所以适度的焦虑与人的活力及创造性成就,存在密切的内在关系。
怎么才能够克服这个时代给你的焦虑呢?工作。充满热情的工作和劳动,是挑战焦虑、克服焦虑最好的手段。中国今天年轻人焦虑,而你有很多种办法来克服焦虑。
今天我们仍然在国家进步、时代进步的一个过程中,所以适度地焦虑,跟焦虑做朋友,是今天的年轻人包括像我们这一代,还在不断地努力。希望不断进步的人,你们的共同选择,不应是躲避焦虑,不应是放弃焦虑。


张召忠:当新技术到来,我们的最大挑战是自我



张召忠说,去年流行90后不穿秋裤,今年流行90后穿秋裤,我又过时了。退休2年后,张召忠一直活跃于新媒体,将严肃的军事内容成功传播给了年轻人。

在思想跨年晚会上,张召忠是这样解读“中国制造”的:
如今“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热词。
2017年,中国和以色列联合拍摄了一部电视纪录片叫《中国制造》,在以色列电视台进行播放,收视率21%,创以色列全国建电视台以来的最高收视。
我第一次出国是1979年,到伊拉克去,当时看伊拉克什么东西都好,我买了一台伊拉克的电视机,一台电风扇,还有我夫人的丝袜,都是伊拉克生产的。



到了现在,英国和美国在造航母时都用了中国制造的大吊车-龙门吊。在南沙,仅通过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将一个只有几个战士站岗的礁盘,变成美济岛、赤瓜岛、永暑岛,在上面能够承载各种飞机的起降,包括波音737、波音747,此外岛上还有楼房,医院以及各种设施。
最近,中国又获得世界超级计算机评奖的第一名和第二名,神威和天河二号。大家说超级计算机有什么用?用人工智能就得靠它,中国在这方面领先,而且数量上比美国要多六十多台。
另外中国拥有的北斗导航也是非常厉害的。2008年5·12汶川地震,由于基站被震倒,外人无法得知震中的状况,我们还派空军空降,结果云层太厚,根本看不见;武警从好几个方向向汶川前进,但是道路都震坏了,车辆进不去;爬山,山体还滑坡。第一条发回来的消息是北斗卫星的短消息功能,这是GPS所没有的。
2012年,在黄岩岛,我们有八艘渔船到那个地方去捕鱼,被菲律宾的海警发现,发现以后没收我们的渔货物,要把我们的渔民要抓到他们菲律宾去审判。渔民就利用北斗导航的短消息功能报警,我们的渔政海监及时赶到,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没有基站它可以工作,所以现在导致每一艘出海的渔船全都用北斗。
前不久,我们发射了第24、25颗北斗卫星,将来我们会发射35颗。从军事上来讲,巡航导弹,这都是要拿导航卫星给它定位的。
我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研究工业革命,我发现第一次工业革命解决一个手和脚的问题,解决了一个汽车、轮船、纺织机、钢铁厂,火车;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解决一个胳膊和腿的问题,跑得更远,走的路更长,解决了运载工具、空间拓展;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
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是万物智联。将来我们基本上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头,看起来相互之间没有什么物理的连接,但是大家相互之间都是可以通过云平台进行交流。
原来无人汽车在西方国家发展的时候很多人说,中国再有二十年都不可能。你看中国这交通乱穿马路,骑自行车带人,开汽车摁喇叭、路怒,他们觉得中国这个道路环境太恶劣了,怎么能用无人汽车呢?
结果在深圳,一试就是大巴车。百度搞的无人车已经上路,全路试包括城市道路、高速公路,2018年的1月份,他们要拿到南沙去试,主要是环境测试。由于现在探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导航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汽车比有人驾驶更安全,它现在碰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人,你敢坐在一个没有人驾驶的车里边到处跑吗?关键是你自己。
所以说当新技术来临之后,我们最大的挑战是自我,如果你能战胜自我,就没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叶微尘 | 未知
由于我平时睡的比较早,就没跟着大伙一起看跨年晚会了。
今天早上6点钟一起来,就打开重播,看了一下浙江卫视的思想跨年。
因为有高晓松,吴晓波在所以我就去看这个了。

本来是想去看罗辑思维的年会,但是不幸当时网速太卡了,没打开。
所以暂时没缘分了,就以后空了看吧。

总体来说,说下观感。
因为,从我小时候开始,不管是跨年晚会,还是春节的晚会。
大多数是以歌舞,娱乐,小品之类的形式组织晚会。

说实在的,不太喜欢这种娱乐风格太强,缺乏知识文化内涵的晚会。
但这几年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冒出了很多自媒体大咖。
罗振宇,吴晓波,马东,高晓松等。

他们办的这些个节目呢,我个人觉得就比较符合我的口味了。
因为,有些东西能够沉淀下来,不像你去听一首歌,看一个小品过了也就过了。
而且不仅仅是我们90后这一代人,对知识思想的渴望。



我身边很多老一辈的,60后,70后,包括我妈。
都在追罗振宇,高晓松的晚会。
比如我妈,从昨天晚上就开始跟我兴奋的说,高晓松要跨年演讲了,然后一直像个少女一样守在电脑旁边等待男神的出现。

也许,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的需求,逐渐多样化了。
不仅仅是纯粹的娱乐,更多的需求是知识,文化,哲学,深度的美学等。

在其他电视台还在做一些娱乐节目的时候,深圳卫视和浙江卫视已经做出了新的尝试。
这算是抓住了新时代的一个精神文化需求风口。

以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文化,精神,知识,学习,自我成长等等话题,而不再是,钱,娱乐,暴力,
性。



这次浙江卫视的,思想晚会给我一个最重要的观感就是。
希望。

希望这个词汇,每次提到这个词,我就想到潘多拉盒子的故事。
当潘多拉经受不起诱惑的时候,打开魔盒。
贪婪,灾难,苦痛,恐惧,烦恼,战争,疾病全部从魔盒里跑出来。
正当潘多拉痛苦不堪,十分绝望懊悔自己行为的时候,她发现魔盒里。
还剩下一个东西
希望。




不管人类遭受多么困难,灾难,苦痛的记忆,只要我们缅怀希望,人类终将站起来。
有一次,我和一个做快递的老板,因为他很迷马哲,所以我们就聊了两句。

他说,人类整体就是一个反脆弱的群体,也许个人是很容易被打垮的。
但是如果把人类看成一个整体的话,他是杀不死,而且杀不死反而更加强大。

那么,对于我们的国家。
中国。
其实是一个更加杀不死的国家。
不管是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抗美援朝,自然灾害,XXdgeming,还是改革开放。
中国这200年,经历了无数的苦痛,但不管经历多少苦痛,还是越走越好。



不管是,高晓松讲的中国文化慢慢在影响全世界,局座讲的中国制造对全世界的震惊,还是吴晓波讲的中国产业经济的变化。
都再印证一个事实,中国正在崛起。

我忘了是高晓松还是吴晓波讲了一个例子。(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见谅~)
其实中国现在的焦虑感,和美国二战以来的情况是很相似的。
美国19世纪末期,虽然物质水平已经是世界第一。
但是真正赢得欧洲人的认可,是二战之后,慢慢的文化崛起。

然后,吴晓波讲了一个关于机会的例子我觉得非常好。
也是拿美国二战后和现在的中国对比。
其实美国二战后很多年轻人,不仅仅是在美国奋斗,他们可能会去全世界找机会。

那么,现在中国GDP发展其实增速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大了。
但是有一个国家,叫缅甸。
他的人均GDP是1000美元,相当于中国1985年的水平。
未来,缅甸的发展将会以每年GDP8%的速度高速发展。

也许作为一个21世纪的90后,如果你有勇气,其实可以去缅甸。
那里说不定将会是下一个激荡30年。

我比较认同发展空间,大于发展平台的说法。
一个高速成长的小公司其实要比一个稳定发展的大公司好。
而缅甸就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小公司。
百废待兴。

去那里创业,发展也许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说的我都有点心动了2333)

希望,这个词汇。
是目前很多发达国家人民缺乏的。

我有读者在北欧,在日本。
他们反馈的信息告诉我就是,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确实都很好,各方面衣食住行,教育都很好。
就是缺乏希望和活力。

换言之,中国正在蓬勃向上的发展。
而我所在的城市,北京。
有可能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几个城市之一了。

虽然,雾霾很大,看着他的生命力,我也要包容这一点了。
毕竟谁也不是完美的。

2018年,XI在新年祝词上提到。
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
我呢,很是赞同。

不仅是要为事业奋斗,也要为自己学习成长奋斗,精神的丰富奋斗,为自己热爱的生活家人奋斗。
这样幸福自然会向你靠拢。

2018新的一年开始了,希望爱和美好常伴于你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櫻羽 | 未知
谢邀
首先先说槽点:
1.电视播出时间与宣传时间不符。



官方宣传海报写的是2017年12月31号晚8点半开始。
然而当我八点半打开电视,我看到的是30号跨年晚会节目的集锦重播???
我???





听说改到了9点,那我就把电视给让我母上了(她要看央视的跨年晚会)
2.网络直播延迟
我用的是爱奇艺,别人都在群里开始水了,我:???我这里怎么9点半开始???





没办法之下我只能从我母上那里重新夺回电视
3.虽然是喜马拉雅给的赞助,但是这广告有点硬.....而且我平时不怎么看除央视以外的地方台,所以对中间穿插广告这事不是很适应【逃
4.局座演讲被剪的有点惨啊…

局座的演讲稿文字部分如下:
如今“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热词。

2017年,中国和以色列联合拍摄了一部电视纪录片叫《中国制造》,在以色列电视台进行播放,收视率21%,创以色列全国建电视台以来的最高收视。

我第一次出国是1979年,到伊拉克去,当时看伊拉克什么东西都好,我买了一台伊拉克的电视机,一台电风扇,还有我夫人的丝袜,都是伊拉克生产的。
到了现在,英国和美国在造航母时都用了中国制造的大吊车-龙门吊。在南沙,仅通过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将一个只有几个战士站岗的礁盘,变成美济岛、赤瓜岛、永暑岛,在上面能够承载各种飞机的起降,包括波音737、波音747,此外岛上还有楼房,医院以及各种设施。

最近,中国又获得世界超级计算机评奖的第一名和第二名,神威和天河二号。大家说超级计算机有什么用?用人工智能就得靠它,中国在这方面领先,而且数量上比美国要多六十多台。

另外中国拥有的北斗导航也是非常厉害的。2008年5·12汶川地震,由于基站被震倒,外人无法得知震中的状况,我们还派空军空降,结果云层太厚,根本看不见;武警从好几个方向向汶川前进,但是道路都震坏了,车辆进不去;爬山,山体还滑坡。第一条发回来的消息是北斗卫星的短消息功能,这是GPS所没有的。

2012年,在黄岩岛,我们有八艘渔船到那个地方去捕鱼,被菲律宾的海警发现,发现以后没收我们的渔货物,要把我们的渔民要抓到他们菲律宾去审判。渔民就利用北斗导航的短消息功能报警,我们的渔政海监及时赶到,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没有基站它可以工作,所以现在导致每一艘出海的渔船全都用北斗。

前不久,我们发射了第24、25颗北斗卫星,将来我们会发射35颗。从军事上来讲,巡航导弹,这都是要拿导航卫星给它定位的。

我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研究工业革命,我发现第一次工业革命解决一个手和脚的问题,解决了一个汽车、轮船、纺织机、钢铁厂,火车;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解决一个胳膊和腿的问题,跑得更远,走的路更长,解决了运载工具、空间拓展;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

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是万物智联。将来我们基本上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头,看起来相互之间没有什么物理的连接,但是大家相互之间都是可以通过云平台进行交流。

原来无人汽车在西方国家发展的时候很多人说,中国再有二十年都不可能。你看中国这交通乱穿马路,骑自行车带人,开汽车摁喇叭、路怒,他们觉得中国这个道路环境太恶劣了,怎么能用无人汽车呢?

结果在深圳,一试就是大巴车。百度搞的无人车已经上路,全路试包括城市道路、高速公路,2018年的1月份,他们要拿到南沙去试,主要是环境测试。由于现在探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导航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汽车比有人驾驶更安全,它现在碰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人,你敢坐在一个没有人驾驶的车里边到处跑吗?关键是你自己。

所以说当新技术来临之后,我们最大的挑战是自我,如果你能战胜自我,就没有问题。
其实局座还不忘在2017年最后半小时黑了把印度【居然没被剪掉2333】
开场和中间的互动还是很不错的【逃】

局座这句“九零后都秃了嘛”简直扎心…
感觉这次思想跨年的确是一个创新,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
明天重看视频以后会补上一些内容【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antapizza | 未知
刚刚看完,不知道为何
看完之后突然觉得
祖国真伟大,科技真厉害,年轻真好
我是一个年轻人
一个积极拥抱科技的年轻人
当然也是一个爱祖国的青年
所以对这类节目比较感兴趣
总的来说
请的嘉宾很合适
刚从吴晓波的预见2018出来,还在每周等着矮大紧的晓说,更是局座的粉丝
选的话题很准确
我们抱怨没有机会,我们也热爱科技,感受文化自信,自信中国制造
从去年开始深圳卫视直播时间的朋友
今年浙江的思想跨年
我就越来越感觉2018甚至未来,更是一个知识的时代
远方终至,热血难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密码是1 | 未知

分别看了吴晓波、罗振宇以及喜马拉雅三场跨年活动,简单说说感触。


值得肯定的是,无论持有严苛批评立场——比如认为他们是在变着法子抽智商税——的声音如何嘹亮,但是近年以来这种和娱乐至死背道而驰的价值呈递演讲甚嚣尘上,甚至与各档晚会节目分庭抗礼的抢夺注意力,绝对不是一件坏事。


人们当然有权关心任何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只是如果所有的流量都重复用在对于偶像崇拜和廉价媚笑的消费上,未免过于单调。


从这个角度出发,有那么一些非同寻常的尝试,试图在欢庆的喧嚣里重拾严肃与认真,甚至是向你勾勒各自笃信的远方模样,这都是时下极其难得的策划。


在我看来,这也是比观念对错更为重要的事情,即:提供第二种选择。


当然,这三场演讲,或多或少都有强行乐观的共性,与其说这是没能感受温度变化的迟钝,不如说鼓舞人心的表态已经成为压在各自肩头的一份责任,就像逢年过节的时候谁都难逃「万事如意」的场面致辞,说者无意听者同样无意,不会有人不如意时真的回来找你麻烦。


这是我尽最大的善意做出的揣度。


先谈谈吴晓波的「预见2018」,在三档内容里,它从结构的完整性到尺度的开放性再到逻辑的自洽性,都是最好的一个。


这既和吴晓波数十年如一日连续的专业创作素养有关,也受到它的叙述框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吃老本的影响,就像他在写《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就用力引述的罗纳德·科斯的那句断言——「中国的崛起是人类行为的意外结果」——在依旧高度信奉西方市场体系制度的条件下,只有借助这种「不可知论」的判断,才能顺理成章的展开关于后来所有的话题。


让吴晓波如获至宝的,还有他从布热津斯基和费正清等人那里找到的相似语句,权威的气馁固然能过证明现象的反常,然而却不能直接放倒权威,否则他们的自我怀疑本身也就没了意义。


从2008年喊出的「激荡三十年」,到这次演讲的主题「激荡四十年」,吴晓波把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红利直接进行了扩容处理,尽管在很多忧虑者眼里硬分叉早已开始,但是倒退的意图再怎么猖獗,暂时也还没有到达推翻总设计师路线的地步,而坚持这个意义上的政治正确和鼎力拥护,则是吴晓波替他的企业家朋友们做出的捍卫底线的努力。


吴晓波最高明——同时也是最具胆识——之处在于,他把中国「制度创新」的原委解释为民间自发力量的冒险,也就是「所有的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的」,基于这种不断挑战体制桎梏的动力,再才有了所谓「容忍非均衡」的产物,那些勇于投机倒把的人成为先富起来的代表,进而带动更多的人踊跃加入,酿成法不责众的既定事实。


这么总结,其实也没错,张小龙曾经分享过微信开发初期的压力,语音通信功能直接触犯到了电信运营商的红线,连腾讯内部彼时负责无线业务的刘成敏都急得恳求他务必等腾讯和电信方面沟通妥当之后再把微信上线,后来还是马化腾亲自介入,顶着巨大的风险「先发布了再说」,最终携用户坐大之势迫使电信运营商接受现实并妥协让步。


作为亚当·斯密的忠实信徒,吴晓波委实是在用一种更加现代化的解构方式,把他在数百年前归纳出的分工理论和规模经济,套用到了中国四十年前决定背叛苏联模式、投靠国际秩序的归因上,这种经受住了历史检验的知识底子,让他可以反复透支面向激荡岁月的动容,而致敬农民工、致敬地方干部的环节,又精巧得当的点缀了一些人文情怀,我特别喜欢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的故事,他也代表了这个国家对于技术官僚的最好想象。


和吴晓波把经济学家周其仁作为专业领域的智囊不同,罗振宇的专业顾问用的是外交学院的施展,后者研究更多的是国际政治乃至西方史,重文而轻理,加上政治方向本就掣肘颇多,真要表达起来,变形的地方不仅难以避免,也不似经济学那样具备合理的弹性。


以政治学的基础分析经济命题,哪怕是小心翼翼的游走于宏观层面而不涉足细节拆解,它都摆脱不了抽象和局部的瓶颈。所以很让我感到意外的是,类似「国运」这样的词汇,竟然出现到了罗振宇的讲稿案头,这就稀释了内容里面的工具成分,掺杂进去了额外的鸡血。


就像把一只鸡放在鸭群里面养大,它最后也成不了鸭子,路径选择的不同,决定了终点坐标的大相径庭。


在施展眼中,中国的未来定位是世界的枢纽,既可以向欠发达地区输出产业资本、基础设施以及就业机会,又可以向发达地区提供创新落地、劳动力和工业品,增长的天花板远未来到。而周其仁显然不是这么认为的,他理解的中国经济现状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拼高科技,暂时干不过欧美,论劳动力成本,东南亚国家优势凸显 ,外面的需求在减弱,内部的体制在膨胀,只见一条血路摆在眼前。


我无意质疑施展的专业水平,事实上,在急需理智的外交行当里,施展的学问和态度都是难得一见的务实,属于能够理解和使用国际关系的少数人,相当不易。只是,化学素养的炉火纯青,并不意味着可以驾驭同等难度的物理课题,纵使二者存在那么一些触类旁通的地方,隔行如隔山的效应或多或少还是有的。


这并不是说,经济学家就应该是悲观的,或者说只有悲观的才是正确的,而是如果不去审视蠢蠢欲动的危机、只是奉行报喜不报忧的台本,那么这实际上就是分饮一瓶麻醉剂的过程,其本质和自求多福并无区别。


任泽平的身家履历、思想忠诚总不至于有问题吧,连他都会拐着弯儿发出「增速换挡」的警示——那还是在2010年——为此还被扣上过传递负能量的帽子,大水冲了龙王庙,直到瓜熟蒂落、水滴石穿,「8%」终成绝唱,这才整体转向「新常态」的预期管理。


不过,虽然在脉络上有些跑偏,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还是瑕不掩瑜,尤其是对于那些站在时代的漩涡中心不知所措的年轻人而言,帮助他们打消机会已逝的顾虑、不至于过早的拥抱玩世不恭,这无疑是莫大的功劳。


关于提炼和创造概念的技能,罗振宇还是极其熟练,这也是「时间的朋友」何以担当电视直播重任的原因,它做到了通俗和普世的最大化,最终体现到了传播力层面,使其服务的观众面积最为广泛。


比如动车组脑洞和热带雨林脑洞,分别象征的是数字经济向下渗透的机遇和从追求增量到运营存量的转变中ARPU值的兴起,都是把握趋势的很好说明。


如果说「罗辑思维」的罗振宇在作出这样的提纲挈领时尚且不能让人彻底信服——总是有些纸上谈兵的味道——亲力经营「得到」之后的罗振宇,则有了实际意义上的互联网产品操盘经验,而「得到」在2017年的高速增长,则为这份经验加上了「成功」二字的前缀。


马尔克斯讲过这么一段话:「我们这一代人年轻的时候对生活都太贪婪,以致身体和灵魂都忘记了对未来的期盼,直到现实告诉我们未来和我们曾经的梦想不一样,便又开始怀恋旧日。」


年轻人习惯性的哀叹自己生不逢时,七零后悔恨没有赶上福利分房的末班车、八零后痛惜错过加入「BAT」创始团队的时间窗口、九零后唏嘘阶层流动性逐渐冰封的苦日子,从发明「屌丝」的自嘲到对「丧」文化的沉湎,无不充斥着未投子即先认负的疲惫。


现在,有这么一个人,立志要用二十年去告诉可能好几代的年轻人,如何去与时间为友,以及尽力跑赢大盘,我觉得挺好。


至于喜马拉雅的「思想跨年」,是三者之中最失败的一档,可以看出,喜马拉雅既想实现名流串场的娱乐效果,又不放过调度脑力的严肃思考,强行嫁接的唯一结果就是哪边都没沾上,活生生的办成了一场群口相声大会,还是姜昆那种。


大概是因为平台角色的缘故,喜马拉雅的跨年节目始终有种居高临下的意味,所有的嘉宾都带有极强色彩的说教成分,包括吴晓波,也完全没了个人秀时的大开大阖,只能配合喜马拉雅的安排去讲一些「你要好好打磨内容」的陈词滥调。


这和拍电影的道理相仿,不是把明星全都堆砌起来,就能换回等值正比的票房,喜马拉雅把它的头部资源——吴晓波、马东、张召忠、高晓松这些——集中动员之后,由于各自属性的差异,反而制约了话题的最大公约数,为了相互迁就,分享也就只能沦为泛泛而谈。


谈流量获取、谈亲子关系、谈人工智能、谈数据工程、谈无人驾驶……很难想象,在四个小时的时间里,什么样的剧本可以无缝切换如此泾渭分明的庞大论题,如此囫囵吞枣的填鸭代价就是,在事后的社交讨论里,喜马拉雅是唯一一个连最易于传播的「金句」都没能产生的节目。


或许值得理解的是,这是喜马拉雅首次策划跨年这一题材,无论是吃到的教训还是考虑的周密,都远远不够。


综上所述,如果一定要做出评分的话,我的个人评价是:

吴晓波的「预见2018」:★★★★

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

喜马拉雅的「思想跨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风中情缘 | 未知
没有浮华的歌舞,换以对话与思考。作为一种新的跨年形式,是值得肯定与鼓励的。

媒体形式创新或是商业目标的收视率或是有无许可证的问题不去讨论,就内容说一下个人拙见。

浮躁。
热闹歌舞是浮躁的。
每个人好比社会浪潮中的一滴水。在新旧年交替之际,在一年的奔流与收获后需要的不仅是忘记琐事的热闹与庆祝,也需要一些安静的时间去思考过去现在与将来,去审视自己审视世界。

那么这个思想跨年晚会的内容如何呢,大概分几点。
吴晓波的内容时长显然是最长的。从他的演说中我听到的,是结合过去,想想未来从而思考当下的一碗鸡汤。是的,就只是一碗鸡汤。
尤其反应在一个提问环节上,小伙子问的啥问题不记得了,而吴晓波显然就搬了一个与之有关的一套大家在知乎上都看过无数遍的道理,模糊的看似很有道理的但是在我看来答非所问的应付过去了。
我不认识吴晓波,经济学很想学,但是斯坦福极简经济学看到微观经济就搁到现在一个月了。而吴晓波的演说中呢,我作为一个门外汉,作为一个自己估计是这个节目目标人群的年轻人,我就听到了几个比如宏观经济学、区块链的词。除此之外,是我之前见了某某大牛,我三十年写过多少多少书,我给谁谁投资等等,在我看来是在展示自己的成功与社会经济地位。
输出的干货呢?内容为王。十年前没人能想到移动支付共享单车。50万你有可能是下个马化腾或者马云。如果不创业建议去做投资自己精神层面的事,但居然把旅游排第一位,读书排第三位。(就旅游这点在括号内说一下。我的理解是,作为一个经济社会地位极高的作者、投资人、企业家,每年三次国外旅游和两次国内旅游,这是自我管理与自我精神投入。但是显然对于99%的演说对象是不成立的不是么?)还有缅甸以及我国部分高速发展的城市中包含的机会问题,这经济高速增长中的大部分难道不是被像他这样的投资人或者资本家薅去了吗?脱离具体领域具体背景及个人岗位的机会显得大而空。而大小城市的问题在知乎上也有许多更具体的讨论。这些仅有的干货知乎大佬们不是早就玩烂了么?

高晓松的几段话更是鸡汤的不能再鸡汤。请允许我喝不下这口简直就像是买来兑开水就完工的速溶鸡汤。

局座的内容剪刀手痕迹实在是太明显了。
但是从局座和深海勘探研究员和人工智能专家的内容可以说一下前端科技或知识宣传的东西。
宣传这东西,不论核心内容多么深奥抽象,目的肯定是明确的,是让普通大众更愿意且更容易了解与学习与之相关的内容。
深海勘探还有那个“地球CT”(没做笔记不记得了,懒得回看),作为普通吃瓜群众,我原本就是以为下下海打打洞,在佩服与赞美他们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科研精神之外,没了。蛟龙号船员带来的深海影像,我想里面的内容应该够写一本书,但是没有好的解说,一般内容还是局座说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博士,给大家带来一段好像春晚现场连线的ct智能诊断秀,很方便很快捷之外,没了。
问题就是出在了宣传。重视前端科研及实践,不论是最前沿的科学家或是或是工人,其专业性和奉献努力精神肯定是很到位的,但是真的没人重视宣传这块吗?
局座的一句上能九天揽月下能五洋捉鳖,瞬间,对蛟龙号及其船员的工作与成果肃然起敬。如果没有这句话,我想我还是对深海勘探保持着之前的态度。
局座是军工领域的专家,老人家不管是黑印度还是黑奥巴马,都黑的漂亮有趣,可这就是宣传的切入点啊,印度到火车高铁,奥巴马到中国制造。有了这些点,我们才更愿意去听去了解去学习。
人工智能博士的宣传手段也显得太过官方化太过接地气。单是一个医生说很方便很快捷然后给出几个数字表示有多方便多快捷,宣传效果显然是不到位的。如果换成是一个故事,一个因为ct智能诊断而发现患者从而拯救生命的故事,然后再由数据显示可能有多少漏诊误诊可能能给多少人带来健康,我想效果应该会好一些。但也只是我个人拙见。
宣传这东西可以学学美国,不过也许因为他们的是民营化科研较多,为了投资、股价等等吹的有点过,这种风气是学不得的。取精华,弃糟粕嘛。

回到晚会与浮躁的话题上来。
卫视晚会,能够如此以新的角度开展,想去引发观众的思考,是好的,值得肯定与鼓励的。而节目内容中鸡汤较多干活太少我想大概是出于对受众水平或者收视率的考量。
这次内容里呢,我感兴趣的内容有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中文、接触创业、互联网等圈子后,是如何规划与进行个人发展的,而节目俩外国帅哥美女的用处就是和微博上宣扬中国发展的外国人采访是一样的,显得很干燥。还有那位离开北京回家乡创业翻了几十倍营业额还是收入的同学,剪出来的节目里就是炫耀了一下自己创业多厉害。好歹说一下什么领域啊。重点说的AI领域也是让人抓不到重点。
综上呢,我个人感觉,节目的内容还是相对浮躁的。鸡汤占大头,广告宣传占小头,干货的内容因为方式方法显得干燥。鸡汤拉满这点,不知是反应观众需求还是节目定位不够准确,但不管是哪个,都说明受众与节目组有一方是浮躁的。

再说思想跨年这个话题。
这个晚会的主题其实非常好,思想跨年。不去考虑内容,单是思想跨年这个概念的提出,去让人思考如何在思想上跨年也足够了。
我是看的回放,在节目较前部分吴晓波说2017最后发个短信。除此之外就没有跨年的内容了好像(中间我快进来一些,错了不辩)。跨年这个点感觉力度不够。

其实呢,思想跨年,在我看来怎么样是一个好的思想跨年呢,和自己的伴侣和最要好的朋友或者家人,一起在年末的夜晚吃着美食聊着近况,谈谈过去与未来,互道祝福,然后午夜过后各自回家,在路上感受远离喧闹的宁静,思维由之前所聊所想,从自身向外在空间时间上发散开来,最后身体在家中睡去,思维继续在梦里飞散。醒来呢,便是新一年的你新一年的自己。[好像跑题了。(逃]


(扭头匿名,我这个浮躁的吃瓜键盘侠怕被喷,匿完继续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ongweirt | 未知

有心意有创意,但是剪辑也太草率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