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DLP 家用投影仪的彩虹纹、频闪没办法彻底解决吗?

stub 回答数5 浏览数2528
DLP 家用投影仪的彩虹纹、频闪没办法彻底解决吗?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yanhong0951 | 来自北京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只要技术给力,价钱到位!


我们先简单分析一下DLP投影仪产生彩虹纹、频闪的原因。
DLP投影仪的核心技术就是DMD芯片,数字微镜晶片DMD芯片(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这种芯片的厉害之处就是通过单个像素进行微镜阵列的排布,光纤从透镜到了这个吸光区的时候,再反射至镜头,然后产生折射投射至投影幕布上!
以下回答对DLP技术成像的过程有通俗易懂的描述,欢迎查阅。(在这里就不阐述了)
用激光做光源的dlp投影机为什么还需要镜头呢?现在市面上一般的DLP投影仪,基本上都是单片DLP投影仪,只有一个DMD芯片,通过色轮进行色彩分离,让我们最终透过投影屏幕看到彩色成像。但是这种彩色成像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真实彩色成像有区别:我们看到的真实彩色成像是基于真实物体的一般成像原理,而透过DLP投影仪看到的彩色成像则是由一段段的单色图效果组合而成,只是光在经过高速运转的色轮时对我们最终看到的成像产生了视觉暂留效果,也就是当非常多的单色图效果以比眼睛更快的速度展现出来的时候,我们人眼看到的就变成是全彩色的成像。
究竟是色轮欺骗了眼睛?还是眼睛抛弃了色轮?不得而知!
色轮是研究颜色相加混合的一种实验仪器。色轮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研究光学彩虹现象时发明的。中心轴装着一个画有360°刻度的圆盘,盘上均匀涂有彩虹七色。使用时快速旋转圆盘,即可看到色彩相互混合的结果。[1]
那DLP 投影仪出现的彩虹纹和频闪现象是不是跟色轮有关呢?
我觉得答案是的,而且还跟DMD芯片有关。
其实,一般能看到彩虹纹和频闪的情况是在黑色背景下的一些比较光亮的部分就会出现这种彩虹纹和频闪,能否看到这种现象因人而异。有些人的眼睛对色彩敏感度比较强,可能在观看的时候就会发现有这种彩虹纹和闪屏的情况,经常会在黑白对比比较强烈的画面里能感受到。
那怎么样才可以避免或者是降低彩虹纹和频闪的出现呢?
据我了解,目前有两种方式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彩虹纹和频闪的问题:
第一种方式是提高色轮的转速,增加RGB颜色组,高倍转速+多倍的RGB颜色组可以降低彩虹纹和频闪出现的频率;
第二种方式是给投影仪增加多几块DMD芯片,DMD芯片的数量决定了投影仪成像后的效果,因此增加DMD芯片的数量肯定会让投影出来的成像色彩还原度,饱和度等方面达到更高的水平,在这种高性能的硬件组合下让投影仪的综合性能提升到更高的档次。
当然,第二种方式的成本非常高,因为芯片升级和增加数量都需要花费不少的money!
所以,只要条件允许,我相信DLP 投影仪的彩虹纹、频闪是可以彻底解决的!
希望未来不仅可以彻底解决这类难题,更能让我们普通老百姓也用得起!
结束语
原创不易,期待关注+点赞,万分感谢。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舞坏坏 | 来自北京
当然是可以解决的。
DLP投影随着技术的发展也一直在迭代更新,一直饱受诟病的彩虹效应实际上已经有了多种解决方案,并且已经应用于具体的产品之中。
简单粗暴的高端解决方案:3DLP投影仪


顾名思义,3DLP投影是通过增加两个额外的DMD芯片,让光线透过分光镜以后把RGB三色投射到三个不同的DMD芯片上再聚合成像,从根本上摒弃了色轮,同时可以获得更好的色彩跟画面通透性,很自然的解决了彩虹效应的问题,目前这个技术唯一的缺点就是贵,因此主要应用于影院级设备上。
另辟蹊径的中端解决方案:3色光源DLP投影仪
既然三个DMD芯片的成本太高,那个改成三个纯色光源如何?3LED和3色激光投影应运而生。


3色光源DLP投影仪往往采用激光或者LED光源,因为其光源的开关可以达到毫秒级别。利用这个特性,任意时间内三个光源只有一个在工作,将颜色照射至DMD芯片,从而做到舍弃色轮。但这两者也有一定的缺陷,其中LED光源目前还是有技术瓶颈,亮度上不来,而且绿色LED相较红/蓝色发光频率较低,导致成本上来了,画面依然不是很好;而三色激光的色彩虽然无可挑剔,但解决了彩虹效应的问题,自身又有散斑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光的波动性导致三个光源相互干扰导致最终成像的画面有一定的磨砂质感,相信很多看过“激光电视”的知友应该能够体会)。散斑的解决方案也是有的,通过震动屏幕或光源的方式是一种,另外一种是进行激光的波长干涉,其中第一种方案的散斑解决能力有限,第二种方案的技术成本非常高,导致高端三色激光也是天价。
阐扬光大的低端解决方案:高速RGBRGB六色轮DLP投影仪
这个解决方案是目前我们见得最多,最广泛,成本最低廉的解决方案。早期的投影仪DLP色轮转速只有60转/秒,并且使用的3段式或者4段式RBG色轮,每个颜色每秒的刷新仅为60次,虽然已经达到了能用的程度(当年的大多数显示器也就这个刷新率),一些视力比较好的朋友是能够偶尔看到屏幕上有一条条的彩虹,这就被称之为“彩虹现象”,而能看到这个现象的眼睛,我们称之为“彩虹眼”。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DLP投影仪的制造厂商引入了高转速马达,其速度达到了120转/秒,这个时候,色轮中的每个颜色每秒可以显示120次,这时候很多“彩虹眼”就已经看不到彩虹效应了。但即便如此,还有一批眼睛敏感,拥有“写轮眼”体质的朋友,依然可以看到彩虹。这个时候,厂家祭出了大杀器“RGBRGB”色轮。


这个色轮将RGB均匀的分为6段,这样色轮每转动一圈,每个颜色可以显示2次,那么配合每秒120转的马达,每个颜色每秒就可以显示240次,通过这个骚操作,“写轮眼”也无法再看到“彩虹效应”(当然,世界这么大,可能还有一小批“轮回眼”可以看到)。
采用RGBRGB色轮也有其自身的缺点:那就是大幅降低了画面的光通量,导致同样的亮度需要功率更好的光源来支持,而更大的功率意味着又要做更好的散热,因此采用RGBRGB色轮的投影成本变得更高,投影仪的体积也无法做到太小。


而上图是一个典型的RGBCYW六段式色轮,采用这种色轮的投影仪,每个颜色每秒的刷新仅为120次,因此如果你不幸拥有“写轮眼”的体质,那这种设备下你依然可以看到彩虹现象(这个色轮现在很多投影仪,尤其是单LED投影高亮投影仪几乎都在使用,这也是为什么网上很多人在说DLP投影能看到“彩虹眼”的罪魁祸首),并且由于加入了一段透明的滤光片,色彩相对也会比RGBRGB色轮要差许多。
可以预见的是,色轮还将伴随DLP投影一段时间,但我相信LED和激光一旦解决其自身的缺陷和高昂的价格问题,那么色轮终将被淘汰。而现阶段选择高速RGBRGB色轮,是最合理且最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rdon520 | 来自湖南
可能提问者没理解彩虹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因为彩虹效应、频闪现象不是DLP结构投影仪的专属,LCD结构的投影仪也有可能有。因为彩虹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单片式DLP投影仪和单片式LCD投影仪中,为了实现色彩的输出,通过时序控制三色光输出的时长从而给人眼带来全彩现实的效果。


也就是说只要存在色轮(即下图中的colour wheel)这个元件,就会存在彩虹效应或者频闪现象。


至于LCD与DLP结构,实际上是上图中显示芯片这个东西不通过,所以不是LCD结构就一定没有彩虹效应,DLP结构一定就有彩虹效应,而是单片式LCD、DLP结构的投影仪都有这个问题。


那么有人可能就问,那为什么我常见的是DLP的才有这种问题,而LCD投影仪不常见这种问题。这是因为LCD投影机结构已经非常成熟,已经从最开始的单片式LCD结构发展到了现在以3LCD结构为主的产品类型,这类投影仪的技术主要掌握在爱普生手中,目前已经普及家用,成本不高。但DLP投影仪核心芯片DMD芯片是德州仪器生产的,属于现在独占技术,芯片本身比较贵,这就导致3DLP结构的产品价格会比3LCD的产品贵很多,目前也只有商用影院投影仪有这类产品,亮度甚至可以达到30000流明以上,但家用就不常见了。比如5万价位的松下32000流明PT-SRQ35KC 三芯片DLP 激光4K投影机。


所以投影仪有没有彩虹效应或者频闪现象,关键看是否采用时序控制的色轮来输出色彩。如果你的眼睛特别敏感,完全不能接受彩虹效应,那就选3LCD的产品就好。
但彩虹效应严重不严重,这个关键看色轮速率的高低。目前大部分产品基本采用的都是4倍速或6倍速色轮,也就是色彩刷新时间为1/240s或者1/360s。而大部分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为0.05s-0.2s,刷新时间快于0.05s基本就会感觉不到彩虹眼效应。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523728849178722306">
(有空继续更新,会接着聊怎么选购单片LCD或DLP的投影仪,以及如何减少彩虹效应对观看的影响,这个和搭建环境有关,以后更新再讲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zl19982006 | 来自北京
采用色轮的投影仪彻底解决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彻底解决,因为DLP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必然会产生彩虹纹,但是,产生了彩虹纹并不代表就能被我们感知到。
我个人感受就是网上对彩虹纹过于关注了,彩虹纹并不像网上很多人说的会影响到观影。
采用激光作为光源的投影仪没有彩虹纹,但是这个价格就太高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采用色轮的DLP投影仪来说,光源发出来的光是先照射透镜,然后再照射到色轮上,这些光就被色轮“上色”了,再通过DMD芯片的高频反射将光叠加最终形成画面。


色轮,图片来源见水印

由于光在同一时间不能同时照射到色轮上,色彩是通过DMD芯片处理后才能呈现最终画面,所以,就会出现色轮。
但是,有色轮并不代表会被用户感知到,
而且,现在已经有投影仪采用六段色轮,也提高了色轮转速,几乎已经感知不到彩虹纹了。
实际上,我倾向于认为,可能绝大多数用户都感知不到彩虹纹,可能只有用相机或者手机能够拍摄到彩虹纹。
不排除有一部分人的眼睛特别敏感,确实能够看到彩虹纹,如果你真的能够看到彩虹纹的话,你可以购买LCD投影仪。
目前,我手里有两台投影仪,这两台投影仪都是采用的DLP技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投影仪采用DLP技术?因为采用DLP技术的投影仪,拥有高清晰度、画面闪烁少,对比度高,饱和度高,亮度均匀,实用寿命长,这些特点决定了,无论投影仪如何发展,这条技术路线就会继续进行下去。
我用的这台联想YOGA7000,就是采用的DLP技术,就我个人而言,看不到彩虹纹。
下面这张图片是我自己拍摄的,将快门速度调整的越慢,彩虹纹就会越轻,我将快门速度设置为1/20,彩虹纹就几乎看不见了。真的有人的眼睛比相机的镜头还厉害,能看见彩虹纹?


此画面大小大约为150英寸

用投影仪看电影真的是巨爽!超爽!爽的不要不要的!
联想YOGA7000,可变投射比,投射比可以在1.0-1.3:1之间变化,实现光学变焦,3米多点的距离就能投出150英寸的画面,看电影真是太爽了,如果你家里有条件的话,强烈安利一波投影仪。
还有一台明基MH560,也是DLP技术,我也感觉不到彩虹纹,


下面这张图片是明基MH560投影出来的画面,也是看不到任何彩虹纹,将相机快门调整为几百几千分之一秒就可以拍到彩虹纹,但是那又有什么意义?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52305170498307276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ohua79 | 来自北京
其实,是的。我有买了当贝F3和坚果J10的伙计(用的都是dlp显示技术),都吐槽过这方面的问题,总之就是很emo了。这些大厂的旗舰产品综合素质挺高的,不过就是会时不时蹦出彩虹纹、频闪,而这也是dlp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有关。
dlp显示技术是依靠折射原理,一般有红、绿、蓝几个色轮,问题就在于它在同一个时间只能折射一个颜色!在成像过程中,高速旋转的色轮会形成彩色光,再由芯片辅助实现色彩叠加,最终将光透射出去反射到人眼里。
而彩虹纹、频闪的出现,就是色轮转速慢了,所以就“瞒”不过视觉敏感的用户,被用户看到色彩转换时图像周围的彩虹纹、频闪。虽然dlp投影仪大厂也在努力提升色轮转速,或是想通过优化芯片配置的方法来解决色彩bug,但还是难以把bug现象彻底清零啊。
如果你十分在意投影画面的彩虹纹、频闪,可以关注一下3LCD这项与dlp齐头并进的显示技术。它和dlp不同点就在于能实现全彩成像,也就是先将三原色画面在投影仪内部合成全彩画面,最终直接将全彩画面输送至人眼中,没有给彩虹纹、频闪留有余地。
至于产品推荐的话,我最近就给我伙计推荐了爱普生TW5700T,它用的就是3LCD显示技术。你也可以去看看用户反馈嘛,就没有吐槽画面色彩不好,抑或是出现彩虹纹、频闪的。
它的其他优点也挺明显,例如画面亮度高达2700 ISO流明,应对白天观影稳稳够。人性化设计方面,爱普生TW5700T支持1.2倍光学变焦,投影位置选择很灵活,放大缩小画面画质不会变差。系统用的是鹅厂的腾讯视频极光TV,资源层面也不用愁。
反正,介意dlp投影仪基因携带彩虹纹、频闪的话,选好的3LCD投影仪就万事大吉了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