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016 欧洲杯半决赛德国输给法国的原因有哪些?

njfg 回答数5 浏览数1284
不吹不黑,理性分析。

本题已加入资深圆桌 » 看球 · 欧洲杯,更多「2016 欧洲杯」相关的话题讨论欢迎关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江苏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455977757 | 来自北京
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小问题:
1、 戈麦斯受伤后,勒夫是怎么打算的?
答:让托马斯·穆勒站到中锋位置,利用他抢点的能力创造射门机会。事实上穆勒的4次射门和2次打正也确实是全队最高。但在德国阵中,穆勒长期打右边前卫,甚至在拜仁踢中锋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个人认为无论是瓜迪奥拉还是勒夫,过于强调“尝试球员其他位置的可能性”,有时候反而阻碍了他本身的特长。
比如基米希。其实在前场还是很有威胁的,能传球能远射,而且本身就是踢中场的。可瓜迪奥拉和勒夫还是坚持让他尝试中卫、尝试边卫,创造新的球员类型。实际情况也看到了,德国队控球时基米希的确有进攻加成,但防守一对一防守时被突得太惨。一次传球失误酿造丢球,还有一次没有及时出球选择盘带滑到,幸亏里佐利吹了埃姆雷·詹的犯规(其实摔倒主要还是脚滑),否则又是惨剧。
所以穆勒几次机会的把握不好,和这一年以来的比赛位置还是有关系的。
说回到射门的话题上,看组数据:


能够看出一些差别了吗?德国在占据68%的控球情况下,射门次数只比对手多了2次,且禁区内射门甚至不如法国,其中基米希一个人就完成了4次禁区外远射,全都偏离/被挡出。
而其他几场比赛德国队的射门情况是这样的的:


足球的数据是不能当做绝对值看的。但是可以参考和意大利、波兰的两场,当禁区外射门多于禁区内时,210分钟的比赛德国只有1个进球。

2、 为什么占据控球优势的德国无法创造射门机会呢?
答:我们先来看张图。


这张图能看出法国队的实际站位及活跃程度。我们首先要关注右路:西索科和萨尼亚的位置几乎已经重合了,这和左路埃弗拉及帕耶特的搭配完全不同。为什么呢?
对于西索科的使用,是我想单拎出来给德尚点赞的地方。在之前的热身赛,包括大名单出现后,西索科是马图伊迪替补这件事已经被认定了。作为双禁区中场(擅自译名),西索科具备的奔跑、防守对抗、盘带能力,被德尚巧妙的移植到了边路。而同时在场的马图伊迪则在中路完成双禁区中场的职责。
低位阵地防守时,法国的防线从左至右分别是埃弗拉-乌姆蒂蒂-科斯切尔尼-萨尼亚-西索科,相当于5后卫,通过增加人数,占据场地宽度,很大程度限制了德国队在两个肋部的进攻。特别是西索科+萨尼亚+科斯切尔尼+博格巴组成的右路阵,德国队创造机会11次,其中在西索科这一侧只有4次,防守增益效果明显。全场西索科抢断4次成功3次(全队第一),还在进攻端完成4次传中。
所以赛后我第一时间从脑子里冒出来的话是:放在20年前,西索科和马图伊迪可以去代言鳖精了...

再看一次上图,从科斯切尔尼到格里兹曼之间的距离很短,最大程度压缩了德国队的传球空间。然后再看下图:


这是防守时法国队的站位,防守时接近5-3-2,注意吉鲁和格里兹曼回撤的有多深。
继续看数据:


实际上从防守效果来看,意大利要更出色一些,833次传球只是因为打了加时赛,即使如此也只让德国在运动战中创造了9次机会。法国的数据和波兰非常相似,不同点在于,法国允许德国在中场三区控球。德国全场传球成功率,对法国的比赛比对波兰高出近3个百分点,但在禁区三区的传球比例却下降了1.6%,这是法国的成功之处。
3、 法国靠什么创造射门机会?
答:这里有个令人意外的数据,法国全场跑动108.8公里,而德国则高达113.5公里,来看数据:


除了法国之外,敢比德国跑的少的,就只有斯洛伐克(他们输了0-3)。利用压缩空间进行防守,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法国队的跑动距离(这符合上边那个问题的结论),然后他们把体能用在了反击的冲刺上。
由于前场传球空间太小,德国队不得不让双中卫参与更多的进攻。以往博阿滕会过半场,可和法国一战他甚至会进入30米区域帮助传球,这就给身后留下了巨大的空档。在参与反击这件事上,法国保证了4名球员的兵力,不扎堆,利用场地宽度拉开本来就有限的德国防守球员,如图:


传球者是博阿滕,这是一次阵地战进攻。


哎呀!传球不够高,被顶出来了。


格里兹曼拿球马上向前,反击来一波,身后的西索科和帕耶特高速插上中,加上吉鲁一共4个人。
照片中这次进攻不太成功,因为上半场当格里兹曼拿球时,几个人还是有些跑不开,而且西索科和帕耶特退防太深,一时间跟不上。但下半场就好多了,吉鲁不再像上图一样只顾着向前跑位,而是增加了回拿球再做前插,给第二梯队留出了压上的时间。
比赛开始前10分钟法国抢了一波开局,这是对抗控球型球队中,许多弱队会用的手段:打乱对方的节奏。其中第6分钟马图伊迪和格里兹曼的双人配合非常精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视频看看。但比赛的大多数时间,法国都在用这样的散弹枪战术对付德国队。

4、 战术之外还有哪些决定胜负的因素?
答:一是心理层面。2014年世界杯夺冠,是可以了却许多德国球员心愿的。无疑顶级比赛经验德国队要更丰富,但争胜的欲望法国还是略强。特别是面对这样的比赛,法国球员更拉的下脸干脏活儿累活儿;
二是团队层面:


这是欧洲杯开赛前我写的。本届法国的团结是多少年来的头一回,再加上东道主优势(这里每个人认定的不一样,我不负责定义),都能从比赛中体现出来。
三是比赛进程。上半场临近结束的丢球让德国人真正着急了,内心博弈上已经处在下风,博阿滕下半场的受伤又让勒夫被迫用掉一个换人名额。并间接造成了勒夫调整上的失误:詹的下场有些晚,萨内和格策可以更早出场。
当然了。左右一场比赛的因素太多太多,专题分析可以写好几篇论文。所以这事儿没有正确答案更说不完全。两年河东两年河西,大家以后且得见面呢。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dzb49 | 未知
用勒夫自己的话来说,德国队的表现已经接近完美。有能量,有对球的控制,有战术纪律性,有力量和勇气。
那到底哪里出错了呢?有人层问英国前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是什么使得政府失控,他答道:“事件,亲爱的,是事件。”
在勒夫眼中,仅仅是单独的个体事件促就了这场失利。


这样的观点并不能说是错的。上半场直至伤停补时,德国队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法国队在补时阶段获得一个角球,小猪意外手球,如同之前对阵意大利时,博阿滕的手球一样。法国人获得点球,格里兹曼一蹴而就。
按道理来说,同样的错误,第一次犯,可能是意外;第二次,就会被归结为粗心大意。可小猪这手球,怎么看,都觉得是争顶时肢体无意间的舒展。被裁判看到了,只能认栽。
下半场开始以后,德国还是占据着场面上的主导权,可就是得势不得分。或者说,根本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机会。
结果第二个霉运是博阿滕受伤下场,勒夫不得不派上穆斯塔菲。结果德国后防线上的四个人是这样的:西克托、赫韦德斯、穆斯塔菲、基米西。
相比24个月前德国的后防组合,这条防线实在是有些稚嫩了。博阿滕下场后,后防线的核心似乎就成了赫韦德斯。


这最终还是付出代价了,赫韦德斯在防线上横传右路的基米西,基米西没停好,球被博格巴截下。
博格巴在边路面对穆斯塔菲的防守,用自己脚下灵动的技巧,一阵狂耍,最后将球送到中路。无人看防插上了格里兹曼,2:0……
伤病、停赛,自然是会影响德国队的。胡梅尔斯停赛,赫迪拉、戈麦斯受伤,原本这三人都极有可能会是首发人选。要是给这三位缺阵影响程度排个序,个人认为,戈麦斯>赫迪拉>胡梅尔斯
胡梅尔斯确实对德国后防挺重要的,他和博阿滕的搭档是长期德国队的稳定搭配。但事实上,他也并非不可或缺,博阿滕与赫韦德斯的配对,其实也并不差。虽然赫韦德斯在国家队多数时候还是以边后卫示人,但他在俱乐部完全是主力中卫。他有能力,踢过巴西世界杯决赛,也有经验。况且,德国队防线并未经受太多的压力。
赫迪拉的缺阵对德国肯定有影响的,因为德国阵中,与他类型近似的拦截型中场并不多。他的替身埃姆雷·詹可以说是个另类,他很多方面都会干得不错,倒是现在还没看出他哪方面最精。所以,赫迪拉的缺阵,会直接影响中场、防线身前的保护。格里兹曼攻入的第二粒进球,就是赫迪拉缺阵带来的直接影响。后腰位置上小猪毕竟年事已高,速率缓慢,怎么抵挡得住法国这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儿不断前插骚扰?


那戈麦斯呢?他对这支德国队是真的非常重要。自从在巴西夺得世界杯冠军后,克洛泽从国家队退役,勒夫迷恋上了无锋阵。迷恋上无锋阵,一是因为西班牙带起的“不良风气”;二则是德国在锋线人才这块缺少稀缺。这导致了什么?在过去两年中,勒夫试验了多位进攻型中场在攻击线上的组合,唯独未找到克洛泽完美的替身。
当然,缺优秀中锋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德甲联赛中,上赛季进球最多的德国人是托马斯·穆勒,但他并非是正印中锋。第二多的则是达姆施塔特前锋瓦格纳,很多人估计都不认识他。然后就是法兰克福的迈尔、汉堡队的拉索加这样的球员了……
这些人现在看上去都像是德国在比赛后半阶段急需的大高个儿。可如果未被逼到这个境地,勒夫怎么会用上他们呢?同理,这就像英格兰不带卡罗尔一样——战术不搭调。
西班牙的经历已经证明了,在面对摆大巴的球队时,中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现在西班牙人需要莫拉塔,甚至替补席上还放个大高个阿杜里兹。
德国在经历小组赛后,也知道了戈麦斯的重要性。对阵北爱的小组赛,北爱几乎没有犯什么错误,若不是有正印中锋戈麦斯在,德国也未必能敲开对方城池。


德国队当时为了敲开北爱的球门,实质上是摆出了六前锋的姿态,基米西和西克托完全当边锋使。而戈麦斯在中路发挥桥头堡作用。
破密集防守时,有个中锋支点,能给后插上的球员创造更多的机会。德国的最大问题,就出在这儿。
除了戈麦斯,德国队还有这样的支点型中锋吗?没有!
替补席上就有个捕捉机会能力比较强的波多尔斯基,可他也早已不及当年。
之前就写过为什么会带波多尔斯基:
转眼间,当年的科隆王子已经31岁了。本赛季为加拉塔萨雷出战43次,攻入17球。他可是这支德国队中,国家队进球数最多的球员;而在德国队历史射手榜上,波多尔斯基的48粒进球,仅次于克洛泽的71球与盖德·穆勒的68球。前面两位前辈的纪录,波尔多斯基是不太可能追上了;只不过已过而立之年的他,仍能给德国队带来一点东西,我相信这就是勒夫带着他的目的。
但现在的波多尔斯基在德国队,更像是去锦上添花的球员,让他在危难时刻继续旧主,看上去很难。用他不如用罗伊斯、许尔勒这几位……
也许在久攻不下这一刻,德国球迷会很怀念像基斯林这样的中锋……
这样的中锋,在纯传控的技战术角度,可能并不受待见。可在关键时候,往往就缺少这么一个家伙……
话说回来,优秀的中锋产出量稀少,这其实不仅仅是德国队的问题,而是欧洲大陆普遍的现象。用温格的话来说:
“现在前锋基本都是南美人,而欧洲不再盛产前锋。现在我们只在不断培养优秀的技术型人才,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我们有非常好的场地,而过去,我们在公园这样条件苛刻的地方踢球。”
“可能在我们的历史里,踢野球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在野球的世界里,如果你10岁,你的对手15岁,那么你必须得很机灵地展现出你很牛叉很有斗志才能赢的对抗。”
除非你有一位莱万多夫斯基,否则像德国遇到这样的情况,绝对不会是偶然事件。西班牙的再次溃败,已经告诉了我们,迷信于Titi-taka,迟早会让一个时代覆灭。
2008年欧洲杯亚军;2010年世界杯季军;2012年欧洲杯四强;2014年世界杯冠军;2016年欧洲杯四强。这是勒夫现在交出的成绩单,很好,可以说稳定得令人羡慕。
但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德国,进入了一个真正的转型期。过去的那套,差不多都被对方摸透了。如果不想个彻底的解决方案,今天的西班牙,真的可能成为明天的德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QcDBFDv | 来自北京
从自己的角度讲,德国队最大的问题是戈麦斯没法上场。
这场比赛首发一出来,就感觉要坏事。这是比赛前就想到的。
   原因很简单,过往的比赛中穆勒已经多次证明过了,自己是没法担任单箭头中锋的。穆勒是一个门前嗅觉超强的人,靠意识和跑位搅乱对方防线,取得进球的球员。而在禁区里让偏瘦弱的他去和对方的后卫硬抗、抢点,真的很难为他。所以这场比赛你可以看到,穆勒很努力,可是基本很难在和对方的后卫抢点中控制下一点。赛前的想法就是,让穆勒打中锋,甚至不如打之前一直有磨合演练的无锋。
另一个原因是詹的上场,以下算是事后诸葛亮。
    不知道勒夫是不是担心后卫线没有胡梅尔斯的原因,有意加强中场控制,做好防线保护,于是使用了小猪+克罗斯+詹三个后腰组合。但从实战来看,效果并不好。更多的时候詹是跑到穆勒身后,去打一个类似前腰的位置,而他的技术特点导致他不能够很好的为队友创造机会,或者完成突破。而在德国队面对法国的防守时,需要突破点的时候,詹都做不到。这个位置如果让给创造力更强,能够传出威胁球的厄齐尔可能效果会更好。
    如果德国队没有用詹,而是使用冲击力更强的波多尔斯基或者继续使用灵巧的格策顶在最前面牵制对手,让穆勒回归中场,虽然仍然没有中锋,但厄齐尔、穆勒和德拉克斯勒组成的灵活换位,能突能传的攻击线,应该会创造更多的机会。
再一个原因就是定位球防守。
德国队这一次大赛一共丢了三个球,其中两个是点球,而点球都来自于对手的角球。勒夫治下的球队不擅长定位球得分,是14年之前的一个最大的毛病,而14年世界杯时,勒夫有意加强了定位球的训练,并允许队员自己设计定位球战术,在对内开展比拼。穆勒的“扑街”定位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实战中德国队也因此获益。而这届大赛,德国队的定位球防守则暴露出了问题,虽然两次手球都是无意的,但德国队在对方角球的防守中,很难争抢到第一点则是事实。无论是博阿滕还是小猪的手球,都是在无法争抢到第一点,又要尽快限制对方争顶的情况下比较出现的。这一问题在之前的小组赛和第一场淘汰赛中,虽然不明显但已有所体现。在对手实力有限,给出的定位球较少,威胁也不高,诺伊尔扑救到位的情况下,并没有直接造成丢球的后果。
最后一个原因则是自身失误
这一场比赛除了第二个丢球是很明显的自身失误之外,整场比赛也可以感觉到德国队的传球成功率并没有以前高。上半场有好多次,中路传给基米希和赫克托的球都是明显传大了。可能是因为上一场和意大利拼得太凶了,还没有完全恢复;也可能是胡梅尔斯没上,少了一个稳定的出球点,其他出球点压力比较大;也可能有临时变阵的原因吧。这一届欧洲杯,德国队始终在变化,从一整届大赛的角度讲,其实并不是很有利吧。
最后,比赛已经结束了,生活还将继续,只是下一次欧洲杯就要等到四年之后了。
小时候看大赛,觉得四年很漫长,但并不恐怖;现在看大赛,觉得四年很快,但很恐怖。
我想14年世界杯的那些人,想要实现国家队荣誉全满贯,现在来看格策、穆勒、诺伊尔、博阿滕、胡梅尔斯、穆斯塔非、杜尔姆、克拉默、许尔勒、德拉克斯勒、克罗斯、厄齐尔、金特尔都还有机会,只是那个时候的诺伊尔已经34岁,赫迪拉、博阿滕、胡梅尔斯、厄齐尔都将32、3岁,而穆勒、克罗斯都将逼近30。这些人是否还能在场上拥有超强的控制力?是否还能送出精妙的传球,给出灵动的跑位?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届时36岁的小猪、35岁的波多尔斯基,这一对05年联合会杯上用青春波尔卡,带给低谷中德国队希望的双星,将很难再有机会了。甚至两年之后的俄罗斯,可能他们都已经不在阵中了。
克洛泽2002-2014;拉姆2006-2014;施魏因施泰格2004-2016;波多尔斯基2006-2016;戈麦斯2008-2016;巴拉克2002-2010;默特萨克2006-2014;阿内弗里德里希2004-2014;卡恩、莱曼、施耐德、弗林斯、梅策尔德……从少年到成年,这些名字构成了自己对足球世界的认知,构成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这一次算是彻底把比自己年领大的这波德国队看走了。
一个冠军、两个亚军、四个四强、一次小组没出现,成绩单也不算好,但这就是足球,就是生活。
未来是属于基米希、维格尔、塔、聚勒、科尼西斯曼、萨内、布兰特们的,而他们仍然缺一个好中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lgbwvw | 来自北京
谢邀。
类似的问题在
如何看待 2016 欧洲杯半决赛法国 2:0 击败德国? - 少林扫地僧的回答已经作答,鉴于这边有两位以上知友邀请,故再次抛砖引玉。
作为一个德国球迷,其实赛前就做好了被东道主淘汰的准备。不必说什么法国对德54年不胜,德对意历史不胜又怎奈何?历史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虽然结局看起来对德国球迷稍显残酷,但绝非无法接受。裁判的判罚没有错,只不过尺度上稍有不同,穆斯塔菲失误不假,要知他奉命于危难之间。两个突然出现的意外,分别被法国人牢牢地抓住。这样的比赛充满戏剧性,却也说不清究竟谁更配得上胜利。
单论原因,大概有如下几条:
1.戈麦斯因伤缺阵。这导致德国队失去了正印前锋,中场核心群优秀的组织传球无的放矢。穆勒不是这块料,格策更加没戏。这一点在
如何评价格策在 2016 欧洲杯的发挥?对阵法国的半决赛他应该踢什么位置才最合适? - 少林扫地僧的回答中已经详细分析过。
2.后场赫迪拉、胡梅尔斯的缺阵。以赫迪拉、胡梅尔斯和博阿滕组成的铁三角是德国优秀防守的基石,他们同在的时候,德国队本届杯赛还没有丢球,直到赫迪拉对阵意大利伤退。而替补赫迪拉的小猪(现在是“老猪”了)表现有目共睹,一般。
3.博阿滕意外受伤。屋漏偏逢连阴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博阿滕的下场是始料未及的,因此穆斯塔菲可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然而他不是诸葛亮,更不是博阿滕,第二个丢球有他逃不掉的责任。
4.意外的点球。裁判的判罚没有错,球迷们的争议只不过在于,裁判对两队犯规的判罚上尺度上稍有不同。但这个点球的确让上半场近乎完美的德国遭到了比分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也间接导致了下半场的战术调整,当然也为第二个失球埋下了祸根。
5.运气实在不佳。这点不多说了,看了比赛的各位有目共睹,但这也和球队缺少中锋有关,前场终结能力实在堪忧。后克洛泽时代,德国队是时候出一个好中锋了。
当然,客观因素都是次要的,我们只是总结原因,而非为输球找借口。
两年前目睹德国队获得世界杯冠军,自己的球迷生涯就已经很圆满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人不可能经历世界上所有的热闹,想要连庄也没那么简单。输了就是输了,不找理由。
法国逆境拼出机会,德国运气阵容稍欠。格里兹曼踢得好,客队失利败不冤。
小猪成了老猪,黄牌送点,大将纷纷缺席,替补失误。客观因素虽多,拼尽全力就好。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铁血战车无需怜悯,两年以后莫斯科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ianshi2 | 来自北京
泻药,简单来说一下。
照例贴上我刚刚写完的扯犊子,
火拼欧洲:现急寻德国籍中锋一名,个高能跑站得住即可
正如题目所写,德国队缺一个正牌替补中锋。当然了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但我从赛后到现在一直在想,是不是勒夫在有意识地回避中锋式打法?
这场比赛首发没上波多尔斯基尚可理解,但在0-1落后的时候,还想不起来波多老师,那我就不知道勒夫究竟在想些什么了。
之前的比赛已经证明了,有中锋的德国队和没中锋的德国队,就是两支截然不同的队伍。勒夫其实从世界杯结束以后这两年,一直都在试验自己的无锋阵,但是敢把磨合得尚未成功的无锋阵就搬上欧洲杯的赛场,勒夫的自信也是大的可以。
理论上讲,无锋阵由于没有支点,所以需要极其精准稳定的狭小空间传球能力,西班牙能打成是因为他们有哈维+伊涅斯塔+阿隆索这样的中场配置,德国队想打这种前场压迫无锋阵,除了克罗斯尚可一战,其他的传球手够格么?
所以我一直在强调,德国队不是不能打无锋阵,但德国队的无锋阵一定是要以回收阵线、留出空间为前提的,就像对阵乌克兰时的第二球一样,那才是德国队本该拥有的反击能力。
然而勒夫太钟情于前场压迫了...
以牌面来说,法国队要强于德国,但德国依旧能够控制住场上的大局,所以这不是简单的球员能力的比拼。
即使被判点球比分落后,即使主管场上进攻方向的博阿滕受伤离场,德国队依然能够形成控制,所以这些都不是压倒德国队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后,我只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德国队了:
作茧自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