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如何评价韩剧《二十五,二十一》大结局?

handsomeboy 回答数5 浏览数1299
如何评价韩剧《二十五,二十一》大结局?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ВňВシの詠薳 | 来自上海
近日,热门韩剧《二十五,二十一》迎来结局,但让人意难平的是,它be了!!无法接受的小十真的想揪住编剧全度恩的衣领,问问她怎么写的结局!
其实大家不是不能接受be的结局,甚至也挺喜欢be美学,但是《二十五,二十一》从第一集到倒数前两集都是甜甜的氛围,治愈的基调,到了最后两集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男女主分手理由如下:
男主白易辰(南柱赫饰)因为美国发生了911恐怖袭击事件,被安排去纽约做特派记者,看见当时如人间炼狱的城市,难以承受,心理状态急速变差,不与女主交流,逃避感情。甚至后来未和女主商量就提出了常驻纽约的申请;
女主罗希度(金泰梨饰)在国内一直担心着男主,但是没有办法联系到他,只能天天看男主的新闻来缓解思念。后来从母亲口中得知男主申请常驻纽约,她发现自己无法再给男主带来力量,也受够了男主每次因为工作的事情迟到和爽约,最后提出了分手。


小十可以反驳的理由如下:
难道这个电视台只有男主一个记者吗?这么重要的新闻,不派比男主更有资历的人去,而是找了男主,一个刚刚进组不久的记者;
男主是经历过家庭变故和各种生活磨难的富二代,女主是世界冠军,两个人都是比普通人意志坚定的人,为什么熬不过六个月的异地,轻言放弃来之不易的感情?
明明两个人都还放不下对方,一个会因为想念在梦中流泪,哭着醒来,一个会因为思念对方训练时精神状态不佳而体力不支昏倒,为什么这么相爱,却一定要分开?
在男主即将去美国前,女主还是赶来见男主最后一面,两人哭着道别,但是没有一个人想要挽回一下这段感情。
前面十四集都在描写男女主相互信任,相互治愈,非常坚定,没有吵过一次架,甚至在男主出国之前,两个人还计划一起去旅游,买了情侣行李箱,男主写了卡片,表达想和女主永远在一起的决心,那么就算要表现双方不能再给彼此带来力量,渐渐疏远,也要有个过程吧,编剧就这么生硬的转折,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可以理解编剧想写出青春里不可避免的遗憾和成长的代价,但是前面的青春线拉得太长,中年戏份比重太少,be的铺垫太少,所以就导致了剧情不流畅和男女主人设割裂。
还有一点让小十浑身不舒服的是,男女主分手后,编剧似乎还是想表现出两人的感情羁绊深厚,所以总是会加一些细节,让人感觉藕断丝连。
比如男主还是会记得女主的喜恶,特意叮嘱采访问题避开女主雷点;


比如女主一直记得男主说自己的左脸比较上镜;


比如女主最后看到了男主在日记本上的留言,驱车去往分手地点缅怀;


比如最后彩蛋中,男主的密保问题:我的初恋是谁,答案是女主;


还有男女主提及对方时,那始终带着感情的眼神......
就连女主的女儿始终都在磕妈妈与别的男人的CP......
感觉女主放弃了深爱的男主,随便找了一个男人结婚生子。
总之就是,虎头蛇尾,实在让人难以相信前面剧情和人物写得如此优秀的剧本,狗尾续貂了。
故事的开头那么温柔,但结尾却配不上整个开头,原来剧名“二十五,二十一”,不是指男女主在25岁和21岁在一起,而是指在25岁和21岁分手。

-END-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arszero00 | 来自山东
我觉得十分合理,但是也能理解为什么观众不满意,因为安排得特别刻意。
下面这篇文字主要是讲
为什么这段关系一定会是BE?
为什么我们对这个结局不满?
为什么这种设定下,这段关系一定会走向死胡同?

1、注定分手的剧情是整个团队想要的表达
在这里我们通常说的HE和BE其实在人生里是不存在的,因为都是阶段性的演绎。所以我就顺着这个概念把男女主在一起就是HE,而最后分开了就是BE。
而实际上,这部剧就像是lalaland一样,男女主最后都过上了想要的生活,但是没有彼此了。这很生活,也很真实。对于两个人来说,也算得上是好结局了,他们都过上了很好的人生,因为没有对方的参与,也很难说是不是更好的人生。
就像是《泰塔尼克号》的结局如果是两个人一起生活到老,那么可预想的就是《革命之路》的夫妻人生。
私以为,这个结局对于两个人是很适合的结局,希度从小就没有了父亲,母亲又是一个主播,没有时间来陪她,找伴侣也会很看重这一点,觉得会特别警惕,不想陷入父母关系的覆辙里;白易辰是家中长子,年纪轻轻就被迫背上家庭的重担,下面还有一个弟弟,让他无法自由地过自己的人生,而爱情永远只是一小部分,如果不分开,白易辰一定会持续性对希度感到亏欠,不论在哪里,不论什么关系。这一点会在后面再讲一下。
这部剧本身就是一个命题作文,整个团队都是以定好的核心思想来拍的,就是缅怀和纪念,定义上来说,开篇两个人的关系就一定会是BE,是有一定私人情感代入的作品。
这个命题就是灿烂的、生命里只有爱情和友情的岁月终将逝去,我们将陷入茶米油盐、生儿育女的循环里日复一日,但那些美好的、细腻的、真挚的、孤注一掷的爱情也是人生的一部分、遗憾的一部分。
有些人运气不错,能保留这份从青春走下来的感情,比如女二男二,但更多的人是女主这种,年少的时候甜甜蜜蜜,分开的时候寥寥草草,缅怀的时候遗憾万分。
遗憾的不是两个人没有走到未来,而是最后分开时的不够体面。
然后这些记忆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淡化、甚至消逝。人名、时间、地点这些细节都慢慢地被生活的细枝末节洗刷掉,只能朦朦胧胧地有一种感觉,就是那段时间,爱情和友情就是全部,明朗的天空、艳丽的颜色和一两张照片就是留存的记忆。
而男二女二的好结局,就是编剧给观众的一份礼物,虽然这也是少数事件,但还是成全了一份从年少走到婚纱的故事。
所以这部剧不是通常定义的韩式爱情剧,一般这类最后都是男女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是一个留住青春细节、回顾过往赤诚的片子,和主角的爱情有关系,但又不是全部。

二 为什么观众对这个结局不满意?
带入上面的前提,进入为什么大家觉得不满意这个话题?
我个人觉得这个剧拧巴的地方也在于他不是爱情片,也不是剧情类、职场类、现实类,所以有些剧情的刻意感就很强。因为后者都要有一些必然性,比如说《秘密森林》女总裁的人物设定,到了这个节点做这样的事情,是合情合理且对这个人物来说没有其他选择的。
但这个剧里的人物就没有这一点必然性,我是说白易辰。
为了这个注定分开的结局,剧组设置了很多背景,有些其实是不必要的。
比如白易辰比希度年长几岁、比如破产的落魄少爷、比如进新闻行业、进体育局或是外派美国。
就是说这个剧为了走向关系分崩的结局而且合理,而特意安排的人物设定。
但是由于击剑选手和记者的两个职业的必要关联度并没有那么大,所以并不是不可替代的。
按照希度坚持的个性和白希辰对希度的喜欢,两个人稍微不那么刻意设定这类剧情,就可以走到最后,成为孩子他爸。
所以观众都很不爽,我看了十多集,他们这么甜蜜、一起走过了这么多事情,最后就因为这样的原因而分开了?希度不是一个非常会解决问题的人吗?这时候怎么就放弃了呢?这也太不符合人设了吧。
所以还有一个安排就是白易辰外派美国,两个人的关系一定走到终点。异国也不是不行,男二女二不就坚持过来了吗?但白易辰不表达自己,而初恋的希度只能反复去猜对方在做什么,想着什么?
在这里就是很刻意的安排白易辰在处理情绪上对希度的自我,他认为不好的情绪不应该分享给爱的人,他认为有些事情没有定下来就不该分享,而希度则是截然相反,而两个人都没有沟通。
如果说这是校园恋爱,女二男二那种,按照两个人的性格也可以走过来,因为三观是互相建立和成就的;但男女主遇到的时候,白易辰的三观基本已经形成,并不是说改变就可以改变的;或者说,如果希度是一个同年龄的女性,在同样的周期也会能适当理解对方。
还有就是白易辰一定要做记者吗?和他的梦想、两个人的关系有什么必然性吗?一定要做美国外派员吗?最开始白易辰想去美国是没错,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也经历了很多东西,还有了希度,家人也越来越好,这必要吗?
所以这部剧让人不舒适的地方并不在于两个人关系走到了终点,而是说为了让两个人的关系走到终点而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桥段和背景。有一些当时看似合理的内容,比如说男方比女方大几岁、比如说男方选择去做记者,但到了最后直接选择做外派员,就有了一定的逻辑问题。
正常人在见证了这样的大灾难之后,不都是想要回到自己家人、爱人身边,并且想要时刻都在一起吗?
行吧,其实我觉得是有烂尾嫌疑的,因为处置的不够妥当。
但又不能绝对把烂尾的帽子扣死了。因为这部剧里男女主的爱情线其实是比较克制的,最后两集才在一起,然后草草分开,在青春的时光里,也算是合理吧。
因为那个年纪就是很容易以为对方和自己就是永恒的,爱情和友情就是全世界,但讽刺的是分开的理由大多很潦草,可能就是一次拌嘴或是一段对话。
大家不满意的不是BE,而是如何走向这个结局的,以及前方禁不起推敲的铺垫。

三 为什么这段关系一定会走向终点?
好了,第一点的核心思想带来了第二点的人物设定,那我们就按照这种人物设定来讨论,他们有没有走到最后的可能。
我们先来看希度,从日记本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很能坚持的人,但同时又很跳脱,有着这个年纪的少女心,家里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有梦想但是妈妈并不支持,总是在偶尔出现的时间来挑自己的毛病,其他需要关爱的时候,一概不出现,希度缺爱但她不表现出来,她把所有的精力和热情都放在击剑里,对击剑的爱也承载了父亲对她的爱。
而她和白易辰有多少是爱?其实不好说,她对白易辰更多的是少女的喜欢,是一种说不出的悸动和冲动,是对爱的一种向往和追求,而白易辰在那个时候出现,和她一起走了一段路,重点是还很帅。这是最开始她一次次去找白易辰时的状态,有多少人在初恋的时候,是不懂得什么是爱的?但是能十分莽撞、有勇气、试一试又何妨呢?自己又能失去什么呢?伤心又有什么大不了?
这个年轻是淋雨的年纪,是下雨了,但是觉得很兴奋很开心的年纪,而不是下雨了担心鞋子是不是会湿掉、回家还要打理的年纪。一切都是新的、有希望的,和白易辰的关系也是一样的,说不清的话也没关系,我们可以自己定义一个。爱不爱这个人不好说,只是恰巧身边的这个人是他,而他似乎比自己厉害很多,所以才喜欢。当然我不是说希度不爱白易辰,而是说爱不爱的问题滞后,喜欢和悸动是在前面的。
在她的视角为什么会提出分手?白易辰被外派美国的事情,她是通过妈妈知道的。在那之前,她都是一个懂事的小女朋友,因为想要去理解,想要被平等对待,不被当成小女孩,所以很多事情都自己压着,写在日记本里自我说服。
两个人的年轻差决定了他们对爱情的定义和期待是不一样的,希度和易辰在一起之后,也会有思考和折磨,但更多的还是理解和包容,到了最后,她对自己想要怎样的东西还是朦胧的,但是她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换句话说,若是她像宥琳那样,在被爱的家庭长大,也不会这么容易退缩;或许,白易辰不是记者,她也会多一些信心。
再来看白易辰,从小父母恩爱,家庭和睦,自己能力出众,但经历巨变,整个人都多了一分犀利和厌世,幸福从此与他无关。这时候希度出现了,像是一个小太阳一样,一个看上去有着散不完的热的女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对于自己家里的错事毫不在意,只要对方把自己当朋友,就无条件站在自己这一边。
他喜欢希度,可以说是爱,爱得很明确。明朗、力量、简单得可爱、有梦想坚持追梦等等。所以他也谨慎小心,害怕失去。如果他的人生没有落魄下来,他不会需要这股简单的快乐,甚至在人群中都不会关注到希度的存在。
后来破产之后,他就有了家庭的责任,替换了梦想。再加上他做什么都很认真,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所以总是很沉重。
希度对他来说很完美,他也很爱她,但是他没有这个精力像是对待高中女友那样浪漫了,那样把所有的小事都放心上,带到广播室里说我爱你,他尽力了,一个人的精力就那么多,而且他自视也算是做够了,因为哪怕到了最后,他还能理直气壮的说:在我去美国之前,一切都是好好的
实际上,希度对待梦想是足够坚持,但是对待感情里的疏离是很难接受的,她更不愿意一直都惦记着一个没有办法想象未来生活的人。这些他都理所应当地认为,希度可以理解,因为在那之前希度都没有表现出来她的不开心。他自以为希度不会放弃,所以也更自我地发展事业。
或者他感受出来了,但是还是认为希度的喜欢和关心,和自己工作内容里的严肃是难以比较的,事后去补偿一下就好了,潜意识里还是觉得希度是孩子气的,而不是真心认为两个人是平等相爱的,对比第二对儿的相处就能感受到,很多决定也都是自己在做,比如说外派美国的工作申请,而且在男主心里都是合理自洽的。
这时候的希度是被禁言的,因为希度也知道易辰在经历什么?看着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她再去找自己的男朋友,似乎没有那么有底气。再加上自己少了些底气,更不想被认为幼稚不成熟,所以分手更是唯一的路,因为希度想要自己的那一份尊严。
她可以为爱不顾尊严和脸面,一次次地守在易辰门口,主动表白主动亲吻,追求爱情;但是她不愿意成为那个不体面的、不成熟的、只知道等待男友的、而对方并没有向她走的傻女人。
喜欢和爱是两码事,能否在一起和爱不爱也是两码事。

他们的人格属性就注定他们的相遇只是一场萍水相逢,像是河上的船和岸上的旅人,上了船过了河,终究要分开,而船上的风景终究是美好的,细腻的,甚至可以说是最为明朗的。
观众如果只看到了爱情,就只有这两个乘客,这其实不是这个剧想要说的全部,船上有很多人,只要是一起渡过这条河的,都是同船人,都是这段时光的旅人,而每个看这部剧的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这段时光,这也是中年希度为什么会让女儿读完这本日记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她不想让女儿放弃的原因。哪怕这段时光会被遗忘,那种明亮感也会是一丝散不去的光。
就像是整个剧的色彩一样,是青春的、明艳的、红黄蓝绿分得清楚明白,所有的想法也都写在了脸上,和世俗规矩不对付而自己什么也做不了也没什么,硬着头皮也要做自己;被怀疑沮丧失败也没什么,我觉得我就是可以做到;家里贫穷困苦也没什么,身边不会因此没有朋友和爱情;喜欢是小心翼翼的、但是苦心经营的,也可能只是芳心暗许的。


青春原本就是加了饱和度的年纪

同样的房子,不同的色彩

最后,金泰梨怎么又飒又可爱啊!!! 同期一起看《阳光先生》完全没跳戏欸。


看了一下评分,之前豆瓣都是9+,这几天就是8.2了,一部分原因还是结局做得太唐突,我觉得差不多是这个级别的,一部集青春、励志、体育、爱情、搞笑元素的电视剧,转场、画面、演员、配乐都做得很好,剧情上有一些问题是减分,如果元素集合地再合理一些,8.5应该可以冲一冲。


其实这种处理很推荐一个剧《柔美的细胞小将》,二次元结合完全不突兀,而且很可爱,男女主从在一起到分开的安排非常顺滑而且舒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eiopop | 来自北京
喜欢“甜宠”的人,大概率是看不下去这部剧的。
它酸酸的,带着点苦和涩,在“青春里那么相爱的两个人,为什么偏偏走不到最后”的老套故事里,留下让人咂摸回味的东西。


首先要承认的是,《二十五 二十一》不是一部技术完美的作品,尤其是后半段,它拧巴又仓促,有些较为明显的瑕疵,以至于整部剧水准呈现出起起伏伏的不稳定性。
但另一方面,它又是如此的特殊,用一种靓丽、青春、炫目的方式诠释着爱恋的命题。如此细腻,如此坦诚,如此梦幻,是一场哪怕经历过都值得庆贺的耀眼。


似乎在这样有些极致的对比下,你能在眼泪和欢笑之间,原谅种种不完美。像剧中的女主角罗希度那样,坦然地接受好与坏,喜与悲。因为,你明白它至少提供了一个契机,给予了一部分观众探讨何为“爱”的契机。
40岁的女主角罗希度似乎让人失望:她变得没那么亮眼洒脱,她的婚姻看起来并不那么梦幻,她的女儿叛逆又不可爱,她青春里爱过的人一个都没有留下。
那个元气满满的少女被“拘禁”在名为生活的笼子里,魅力消散。可是啊,换个角度看,她又多像是你所经历着的每一个“当下”,你此时此刻真实上演着的生活——拖泥带水、面目可憎、张牙舞爪。


而那些所谓的青春,却在被美化过后金光闪闪,抽离出了令人心烦的懦弱。当时间倒退,记忆重现,20岁的罗希度如此讨人喜欢,就像你巴不得回去的少女时代,被一遍遍重新修改的回忆:敢爱敢恨、被心爱的人全然爱着,天大地大任由我去闯荡,人生还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十六集过后,我想最终还喜欢这部剧的人,大概率会在故事里看到种种投射:哪怕结局不够“完美”(事实上,我也并不认为BE就是不完美),但编剧与演员已然尽力,去诉说他们想要传递的信息与情绪。
与其说这是一部偶像剧,它更像是部自我探索的日记,或者,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理疗愈。而那个故事里的分与合,也只不过是旅途中的短暂停留,最终,列车呼啸驶向的不是什么甜蜜美满的终点,而是那个名为成长和自我的驿站。


从这个角度上看,主创是“自私”的,从期待着的观众那里,固执又任性地收回了手掌上的糖,搓搓手指,展开后只剩下空荡荡的掌心。戛然而止。豆瓣上一连串的帖子恼怒于编剧的不合理,凭什么强行拆散、乱七八糟的走向,但是别忘了,观众与创作者的关系,也就如同恋人的关系,相爱时你侬我侬,不爱时两相生厌。
当你把“允许伤害”的权力交给了对方,也自然要面临可能的分歧,无论那出于什么原因。你可以恼怒、可以谩骂、可以抵制甚至永远拉黑,但你无法拒绝全情投入后的心灵战栗,无法拒绝波澜不惊与食之无味的对立面,无法拒绝那些危险却又迷人的情感。


或许,剧集的意义就在于让你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去经历和体验。而我也仿佛跟随着金泰梨与南柱赫的演出再次走过了一场起承转合的情感。在这段感情里,我也化身为他们,妄想着拥有,妄想自己紧紧握住爱情与友情,妄想着永远,但在走着走着的时候,某个时刻,忽然发现只身一人。
我很喜欢一则豆瓣评论里写的话,“他们……更了解自己从而获得了自爱的能力,这种自爱的能力是行使成熟的爱的基础……他们都因彼此的相遇相知而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这本身就是一种HE”。


有所求是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在那个状态里,我们被激怒、狂喜、疯癫,它让人头晕目眩,也让人牵肠挂肚。就像此刻的我,在深夜看完结局后,凌晨4点半,写着胡言乱语的文字。你问这有什么意义?我答不上来。
像是无疾而终的恋爱,像没有结果的努力,像每一件不了了之的事情。它来过,但又像是未曾真实存在过,你明明亲身经历着那份悸动,却不得不面临白忙一场、徒劳转空的现实。但是,谁又承诺过付出必然有回复,倾心过必然有奔赴,努力过必然有成功,相遇过必然有重复?
听着紫雨林乐队的《二十五 二十一》,思绪像是被拉扯着,来回飘荡。我想起很多很多的过去,很多很多的喜怒哀乐,很多未必看见、没有处理好的离别。但最终,哪怕是遗憾也不过如此。
当情绪平静、荷尔蒙散去,故事暂停、人生继续,翻页后,我也无心再去重写结局。再多的难以割舍也只是化成剧集中的触动,于我、于生活,没有什么巨变,相反,它只是淡淡地、轻轻地来过。没有什么要挽回的冲动,不后悔,不留情,不执着。
这是……更爱自己的缘故吗?


2017年情人节前后,看完《LA LA LAND》,一个人坐在亮灯的电影院里心情久久不宁静;五年后,在小小的房间看完《二十五 二十一》,有眼泪、悲伤和触动,却不再因此撕心裂肺。
彩蛋里,白易辰在“初恋”名字的问题里,输入了罗希度的名字,不是第一次恋爱的对象,而是,留给我最强烈、最深刻蜕变意义的恋人。
生活留下的,只是一些情绪和柔软瞬间,和一个更加稳固成熟的自我。就像罗希度与白易辰,分开并不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不可调和的drama事件,纯粹只是,不知不觉间长大了;碰巧那个我长大的瞬间,你的存在缺席了——不是物理距离上的缺席,更是心理上的空缺。
我无法再给你带来力量,而你也是。我们变成了平凡的男男女女,一如这世间擦肩而过的人们,点头、微笑,彼此寒暄,望不见彼此的灵魂,也无心探寻。世界太大了,在你或我无力的瞬间,靠着自己终归是走过去了。


即便那个“自我”当中,带着无数你的影子,你给过的智慧、你教会的爱、你创造的回忆、你陪伴过的旅程、你不小心发现并且激励的,属于我的未知一面。最终,这些无数碎片的“我”汇聚起来,成为了我,此刻完整的一个我。而你,也在这个过程中化作碎片里的一个灵感,有或多或少的分量。
金泰梨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灵动轻盈、有如神助的演出,把少女的故事描摹得太过真挚。而南柱赫的存在,也像青春里的光影,璀璨、闪耀、青涩,纵然演技还有不足,却已然用他独特的气质弥补了这份缺憾,让整部剧笼罩在梦幻般的夏日气氛之中。


爱,到底是什么?诗人、音乐家、科学家、平凡的爱人,他们各自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却终究不得其要,求仁难得仁,所愿不得偿。
最终,我还是这个无能无力的“老家伙”,空有年华虚掷,却从没真正留下什么。
我们永远热爱着25岁、21岁的燥热天气,连风都是炽烈的、坦荡的,享受这世间的种种祝福庇护。一切还没有盖棺定论,爱与被爱都那么触手可及,你我还拥有投入到一段轰轰烈烈感情里的勇气,只因我还不知晓,原来爱之深沉,分别也痛之切肤,哪怕只经历一次,也就不遗憾了。
21岁,我遇到你,25岁的你。你教会了我什么是爱,犹如彗星一样降临。只是如今,我早就看不见你的身影,也早已成为我自己。
一切,都刚刚好。分手,是正确的决定,一如他们。
谢谢你啊,在五年后的凌晨5点半,我怀念21岁的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吴帅哥 | 来自云南
真的很无语的程度
前面一直在刻画男女主是多么的Solemate,多么了解对方,就算男主不告而别他们仍然在相互治愈
结果到头来就因为男主工作忙,女主感觉不到彼此能互相激励就分手??
不,我印象中的小太阳罗希度不是这样的,她温柔,热情,包容,出了问题总能解决,就算她和白易辰出现了感情问题也不会以分手作为解决方式
退一万步讲,希度因为白易辰工作忙选择了分手,那请问金大哥呢?金大哥能时时刻刻陪在希度身边?这十六集金大哥从未露面,为什么希度能够包容金大哥的“不在身边”不能包容白易辰?
男二女二异国恋都能修成正果,男女主分开了几个月就不行,编剧这不纯纯恶心人。最后希度还说“一直为你应援”白易辰的电脑找回方式初恋还是希度,编剧真的认为这样很甜吗?这难道不算是精神出轨?
一开始很好奇为什么小太阳罗希度会在中年时这么丧,现在终于明白了。
最后,再见吧,权度恩,再也不看你的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