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nyp
| 来自北京
作为家居、办公场景不可或缺的电视,所提供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种类也是越来越多,什么办公电视、游戏电视、教育电视等等,对于我们来说一不小心就会入错坑;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想好自己需求就能在茫茫机海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今天就跟大家唠唠电视机该怎么选才不会入坑,这些电视机又分别有什么特点。
说具体类别参数之前,我们还是先从重要的的组成部门开始,比如「屏幕」。
LCD(Mini LED、QD-Mini LED、QLED)液晶电视以及OLED电视
目前的电视屏幕,还是主要还是LCD以及OLED两种面板组成。LCD由背光和液晶屏组成,OLED电视由一个个会自己发光的像素点组成。这一点其实在之前手机屏幕的介绍上已经有个介绍,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就再说一遍。
LCD液晶面板的色彩像素本身并不会发光,必须通过背光面板作为光源照亮整个屏幕,像素点上会有带颜色的滤光片,它是红色的,照出来光就是红色,当三种原色凑齐后,就能显示正常画面了。
Mini LED听起来说让有点洋气,但你结合起来翻译可以理解为「更小更多更紧密的LED」。本质是液晶电视,意思是升级了背光灯的数量,Mini LED电视的背光灯比普通液晶电视背光更微小更密集,用处有两个,一是提升画面背光均匀性,减少四角发暗问题。二是可以做更多的棋盘式控光分区,精细控制电视不同区域的亮度。
QLED,本质上还是液晶电视,QLED指的是液晶电视上采用的「量子点」广色域解决方案。可以增加色彩丰富度,使得画面色彩更鲜艳。
QD-Mini LED显示技术作为今年最新的显示技术,再次被TCL拉升了Mini LED的技术高度。它兼具LCD和OLED的技术优势,突破性地解决了微粒LED芯片巨量转移的行业技术难题,将面光源升级为像素级点光源,同时沿用了全球领先的QLED技术,实现了超高对比度、超高亮度、超高色域、超长寿命。
OLED则是不再需要背光,区别于液晶屏,是全新的屏幕技术,特点是像素自发光,每个像素点都能独立控制明暗,因此画面对比度极高,立体感强,画面无比通透,色彩鲜艳自然,比液晶电视效果明显好,价格也贵很多。
二者的区别和优势
首先技术呈现上已经说的很明白了,LCD是需要背光,OLED是自主发光,这个具体大家不用去深究,直接来看看二者在显示上的优缺点。
1、屏幕亮度
屏幕亮度是Mini LED电视和OLED电视差异较大的两个点,也是OLED电视的主要劣势,如果房间明亮,或者灯光太明亮,OLED电视画面则会更昏暗,且反光较为明显,而Mini LED液晶电视全屏亮度高,明亮环境下观影也不成问题,不太会有反光。不过在更高端的OLED电视上,这些差距可以说并不明显;
2、画面对比度
由于OLED电视像素自发光特性,每个像素点的亮度都可以独立控制,因此对比度是极高的;Mini LED电视做多分区小分区的目的就是为了更精确的控制画面不同区域的亮度,但还是不及OLED的像素级。
3、响应时间
游戏玩家可能会比较关注这个问题,OLED电视在响应时间上也有非常高的优势,低于1毫秒,瞬间响应。而液晶电视基本上在6到10毫秒,就算是运用了量子发光管的QLED也是在2-8毫秒。这个因素对于一般观感并无太大影响,如果专门用来玩游戏就需要着重注意。
5、暗部细节
OLED电视的暗部细节表现是明显不如高端液晶电视的,但是由于本身的显示特性,暗画面会明显比液晶电视黑的更纯净更通透。
6、色彩与色域
Mini LED电视提升色域主要靠量子点材料或者荧光粉材料,一般来说量子点材料用的多效果也好。尤其是像加入了「量子点」广色域解决方案的QLED,这种效果看起来就更好了;而OLED电视屏幕本身色域就很高,几乎完全覆盖了DCI-P3色域,色彩表现天生就很好,所以两者在选择上主要是看价格区间,同等价位个人更推荐OLED。
7、屏幕寿命
这一点恐怕就是OLED与LCD的选择的关键问题点了。LCD液晶电视基本上不需要担心使用寿命;而OLED电视用的是有机自发光材料,本身会有老化问题,老化会导致亮度降低,如果局部区域老化就会出现烧屏情况,这个不是我黑,家里的电视用了两年顶部出现了一条黑线,关键是每年只是过年回去放一放。难道是很久不宠幸,所以自黑了?
所以目前OLED在很多人选择之前,都会去考虑考虑使用时长这个问题,不过这东西有时候也全靠运气。还有就是OLED相比LCD在多角度的观感度上也要更高,更方便观看。在护眼问题上,无论是PWM调光还是DC调光,首先OLED电视几乎都是DC调光无频闪,而Mini LED液晶电视几乎都是PWM调光,具体可以看各大厂商的调校。
讲完屏幕,想必大家伙在挑选电视机的时候不必再看见那些什么LED、OLED、QLED所迷惑了。但电视的选择并不只有这些,还得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
家居电视的选择——尺寸、画质、处理器
作为家居室内的电视,其实说白了一个就是装饰,另外一个就是满足日常的观影。而这个尺寸的合适与否,也会关系到整个的视觉感受。具体房子多大买多大的,下面这张图也一能让你看明白了。
画质上尽量是高一点好,而且目前普遍也都是主打4k画质。但这个其实在一两千的电视中很常见,二期诶由于成本问题,中低端市场,有假4K面板存在,假4K是加了个白色的像素点。真4K超高清电视的横向像素为3840,伪4K电视横向实际像素只有2880。这一点需要我们在看详情页的时候特别注意。
处理器就像手机的CPU一样,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想要一个流畅飞快不卡的智能电视,这个还是非常重要滴。理论上是越高越好,不过对于我们日常而言推荐起码要四核A55起步,保证日常使用流畅的情况下不会很快卡顿,能入手四核A73的高性能处理器当然更好。
同理之下,运行内存也一样,毕竟不像以前的电视不用装载任何APP都可以收到信号看电视,现在的智能电视也就像是手机装软件一样,这一点建议2GB起步,存储空间8GB就行,多的你也可能用不上反而要花更多的钱。
另外想要电视看得更流畅,运动补偿还是十分有必要的一项配置。运动补偿技术是电视画面流畅度的保证,如果你经常看高码率的电影以及用来玩主机游戏,那我想你一定需要它,可以有效避免卡顿感或者拖影的现象,获得一个更好的视觉体验。
游戏电视的选择——HDR、输入延迟与动态响应、刷新率、接口
HDR的显示能力方面,电视产品相比显示器有先天的巨大优势,而特别是现在主流的游戏也会主打HDR视效,主流的游戏主机都支持HDR。所以我们在选择时,争取挑选900nit峰值亮度起步,具有更高的对比度,OLED优先以及90%以上的DCI-P3广色域覆盖。
对于主机游戏玩家而言,电视的输入延迟、响应时间以及刷新率是非常关键的指标。如果游戏机到电视的输入延迟过高,当你在玩游戏时按下按钮后,角色会过半秒或是一定时间才做出反应。所以电视想要获得更好的流畅画面,ALLM自动低延迟技术也是不可或缺,能够尽量减少电视硬件对画面的干预,提高电视与外接设备之间的协同效率。
因为游戏图像信号传输到电视之后,电视芯片需要进行一系列动作,比如调整颜色、亮度、分辨率、MEMC动态插针等等,如果电视芯片能够快速高效的对信号进行处理,输入延迟自然很低。通常50毫秒是游戏画面延迟的分水岭,如果超过50毫秒,那么玩家会感到较为明显的画面延迟。所以在选择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
响应时间这一块,跟上文提到过的运动补偿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运动评估和插针补偿的方法来优化动态效果是最为常见的技术,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响应时间,不过会在画面亮度和输入延迟上产生损失,因为这给电视芯片带来了更多工作量。
从这个角度来看,OLED电视具备天然优势,因为它能够做到每个像素点自发光,不存在响应时间的问题,而液晶电视中的液晶分子偏转需要一定时间来响应,这也是为什么通过电视芯片进行插帧的技术会广泛应用在液晶电视之上。
刷新率不言而喻,一般的主机会在60Hz左右输出,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游戏性能的提高,目前也会有120Hz的画面输出,配合2K、4K的超高画质得到更佳的体验。再者就是需要一个HDMI 2.1接口,带宽能够达到48Gbps,完全法满足4K 120Hz画面。
以上便是个人对于电视选择上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其中有些专业内的内容不理解也不并强行去消化,基本的需要也能一眼就看明白,电视的主要无非是看得更清晰、更流畅、画面细节更丰富。另外除了上面说到的,还有蓝光护眼等需求也尽量多关注。电子产品的真谛在于一分钱一分货,掐好自己的预算,找准自己对于电视的需求点,然后果断下单就完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