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开一家私募量化公司,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风の气息 回答数5 浏览数1192
新开一家私募量化公司,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浙江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kekuer | 未知
2021年新成立了个私募证券管理人,也是做量化的。
其实笼统的说,做私募证券,难点就两个,一个是备案,另一个是募资。

私募基金的各种事情都是归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管,管理人备案也是。
具体要求可以直接上官网查,协会的要求也不是一尘不变的,如果真要做私募,还是得及时关注基金业协会的最新监管要求的。比如6月初协会就新发了2022版的登记申请材料清单,和我们2021年申请时候的要求就又有了变化。
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备案工作相关事宜的通知
就2022这版的要求来看,私募证券管理人备案的难点还是有不少的。
1、你得成立公司,公司的经营范围得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不要认为成立公司很简单,目前全国各地对投资类企业都是有额外监管要求的。有些城市要报金融办审批,有些甚至要报当地证监局审批,根本不是像其他企业一样,工商窗口随便就能注册的。
2、公司的注册资本不能太低。整个行业普遍是认缴出资1000万,实缴出资250万。低了当然不是绝对不行,比如你股东是大国企大央企,硬实力在那摆着呢,可能也就无所谓了。但普通股东背景的话,太低了,协会认为你根本没钱运营一家公司,又怎么可能批你的申请呢?
而且这认缴和实缴出资可不是随便写的,股东要能提供收入证明来证明实缴出资的来源,还要提供资产证明来证明有认缴出资的能力。
3、你得有经验丰富的投资负责人和风控负责人。投资负责人要全职,还要有2年以上的业绩证明。而且你自己炒炒股,操盘企业的股票账户,或者随便挂职了个小基金的业绩证明,协会都是不认的。要是真正的证券期货金融产品,你还得担任的基金经理或者投资决策负责人,而且产品规模还得过千万,业绩还不能亏的太难看才行。
至于风控负责人,也得全职,还得是有相关金融、法律、会计等丰富从业经验的人员才可以。随便找个外行或者参加工作一两年的小朋友肯定是过不去的。
这几个是管理人申请最大的难点,也是协会实际上最关注的。如果这些都能搞定,那其他的一些细节要求,基本上肯定也就难不倒你了。如今对于资质符合要求的申请,协会的审批速度还是很快的。但如果资质有瑕疵,那就很难通过了。
而且如今基金业协会与证监会进一步加强了联动,从金融机构抽调了大量专业人员参与审核,更是可以请各地证监局协助现场审核,可以说资质不合格还想要蒙混过关是越来越难了。

如果你的公司顺利通过备案,取得了基金业协会的私募证券管理人资格,那就可以发产品了。
然后你就会迎来私募证券行业的第二个难点,募资。
如今基金业协会的监管已经与过去全然不同了,过去你备案成功之后,放着不管也没事,牌照一直都在,每年没多少成本。但如今,协会除了备案审核,还有后续的持续监管。你要有人员、要有场地,各地证监局可能会派人突击检查。你每个季度还要向协会报送各种各样的数据材料。而且目前协会的系统升级了,可以做到自动比对和人工想结合了,大大提高了纠错效率。如果检查发现异常,报送有遗漏或者错误,协会马上会要求整改。整改不到位,轻则公示异常,重则吊销牌照。可以说,如果为了维持一个私募管理人资格,每年的合规成本是一点也不低的。
私募证券管理人,赚钱靠的就是管理费和超额收益。募资募不到,或者募的太少,那收入是肯定无法覆盖成本的,妥妥的干一年赔一年。按照行业的普遍情况,想要不赔钱,就算节衣缩食,起码也得有1亿的产品规模。想要活的不错,起码要10亿往上。
而且私募的投资门槛要求就是100万。能拿出100万来投资的,资产估计起码上千万了。哪怕他自己不懂金融,这些年被银行、券商推荐,被朋友介绍,耳濡目染的也算半个专家了。如何让这种人信任你的水平,让这种人愿意把钱交给你打理,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情。

所谓的量化,其实就是以数学模型替代人的主观判断来指导交易。
量化不代表自动化,量化更不代表高频。
我上面说的只是最最基础的量化私募证券的门槛和难点。如果你要上自动化,你就要有IT团队,要研发程序,程序出问题了你的团队要有能力修复,这样的团队可不便宜。你的程序可能还要对接券商的接口,接口可能要额外的费用。你的交易模型和交易程序可能还需要数据,你就要买数据库,数据库可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如果再进一步,你要搞高频,那可就根本不是在花钱,而是在烧钱了。高频就是各家大机构在争分夺秒抢时间,所以你的IT团队和设备都要进一步升级才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你的网速要有保障,数据接口和数据库也都得用更好更贵的,不然你看到交易机会却被别的大机构抢先了不是干着急?甚至为了抢网络数据传输的那一点点时间,你还要配置专属的服务器,并且通过券商沟通交易所,把你的专属服务器布置在券商的机房里,这些可都是钱。由于高频的交易量太大,手续费对你来说也很重要,你还得托关系找券商给你申请更高的折扣。如果你是做商品的,你还得时时关注各个交易所的补贴政策以及各个期货品种不定期对于保证金和手续费的突然调整,并且同步升级你的程序。如果你涉及股指期货对冲,你还要考虑交易所各种开平仓、下单撤单、持仓之类的限制要求。
当然,金融行业,说到底还是钱和规模。这些问题,钱到位都能解决。你有100亿的规模,一年单单管理费就1亿,你想烧钱玩啥都可以。但在早期,如何通过有限的成本跑出漂亮的业绩,很重要。如果让投资人理解并相信你的业绩,更重要。
不要看私募赚钱,私募这行业不好干。网上那么多号称翻倍再翻倍的大神,咋没几个干私募的呢?募它1亿,翻个倍,按私募行业的平均收费标准,超额收益起码2000万,不比卖课赚一两百潇洒?但忽悠散户掏一两百块出来,并不难,可忽悠合格投资者拿100万出来,甚至让专业的投资机构投个几百上千万出来,真的很不容易。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rians1990 | 来自广东
难点很多,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在开公司之前,是否有小容量的高频策略储备,可以为公司提供稳定现金流,在启动阶段,给公司充足的时间去扩张市场规模、优化大容量的中低频策略
(2)在开公司之前,是否有大容量的中低频策略储备,可以承接一定的外部资金,并且收益能力高于同类平均水平
(3)是否有靠谱的合伙人,包括IT、策略、销售、渠道等,部分强人可能自己把策略IT都做掉了,不需要这一类都合伙人,但是,销售、渠道合伙人还是有一定必要
(4)是否有充足的实缴注册资本金,如1000万元RMB
(5)是否有好的合伙人制度或公司章程,包括分歧处理、股权成熟、退出、清算机制等
(6)是否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在公司跑起来之后,能够快速招聘人才,管理人才,提高公司投研效率,从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
(7)合伙人是否具备一定的合规、法律知识储备,能否与合规风控负责人一起建立完善的风控制度,从而避免与客户的法律纠纷以及监管的处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king8023 | 来自黑龙江
1.启动资金有多少。
1000万以上,自营呗。
100万,mom呗。
10万,去忽悠呗。
2.手上有什么可以投入的策略。
手上有夏普超过5的策略,去搞网贷啦,狗头
手上只有2左右的,多品种cta吧。
手上啥策略都没有,没事,去下个tb,金字塔啥的,抄里面的一大堆策略,上个cta问题不会很大。
3.没牌照?没事,这里手上有好几个做私募公司和持牌人员,要挂产品,收牌照,申请牌照,我可以解决。
4.财务做账处理,不难,私募基金公司的财务处理比较特别,不过不复杂。
5.想做股票不做期货?中国市场真不是太合适,一定要做,没事,当cta做,其实一样。或者找底仓做t0高频也是有资源的。
6.最近做了个3左右的,正准备自营加mom,欢迎交流。
至于别人说的募资能力?你有实盘数据,资金自然来找你,你没有,资金躲着走。有了几十万一年的收益,找几个研究生博士生回来去做排面,放出实盘数据,资金自然就来了,根本不难。别想的资本那么笨,笨的都是我们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rossnight | 来自北京
难点:
1.要会吹牛逼;
2.要有傻逼信。

中国私募圈两大成功营销案例:
林园化身中国股神;
但斌化身时间的玫瑰。
一个高喊怕高都是苦命人,减持片仔癀。
一个宣称终身持有茅台,2015减仓茅台。

在中国,量化最没人信。
你要说自己死忠价投,永不择时,静待花开。
联系点平台宣传包装下。
没事儿发点健身、品茶、爬山的照片,偶发一些人生感悟。
对了,最好出本书~~
当然,你可以坚守量化。但不要说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inyan | 来自广东
我恰好在一个初创量化公司呆了两年,经历了公司从无到有的过程,想从商业的角度来谈谈成立一家量化公司的难点。因为是在海外,所有数字用美元计,国内数字可能有些出入,但逻辑是一样的。先上结论:最大的难点在于怎么找到合适的人才并让他们有效率的一起工作。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量化私募也跟其他任何一家公司一样,目标就是盈利。我想从收入、成本和风险三个角度来谈谈初创公司的难点。
1,收入

量化基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二,一是管理费,二是利润分成。因为没有策略可以年年赚钱,所以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是管理费可以覆盖成本,而根据商业模式的不同,一个量化交易公司的成本可以从一年4,5个million左右(只有几个初始成员,所有服务外包),到一年15个million左右(小但完整的投资研究IT团队,关键设备和服务in house)。
而要覆盖这么多成本,按2%的管理费算(已经高估了),也需要最少200-300 million左右的AUM才能生存,而需要达到这么大的AUM,个人认为有几个难点:
1)要有吸引力的故事,一般对冲基金可以通过投行的capital introduction的服务向潜在投资者宣传,但作为一个初创基金,没有任何历史记录,只能靠讲故事,所以要么是初创团队以前有很好的历史记录,要么是所在市场是一个新兴的不有效市场,当然两者兼备更好。而这说到底就是需要找到对的初始团队,要肯给钱+会画大饼。
2)要有足够的人脉去接触到关键资源。对于一个量化基金来说,所谓关键资源就是可靠的种子基金,还有可以接触到大量客户的优质平台。各举一个例子,可靠的种子基金可以是以前就认识创始人或者团队核心成员的大佬,比如好多明星基金经理自己开基金的时候很快就能募到很多钱,都是知道他以前业绩从而有信心的投资人。而接触到大量客户的平台可以是一些FOF,或者是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因为有很多公司专注于基金的打包出售,如果能进入一家市场领先的平台,那么可以瞬间接触到非常广大的客户群体。
3)良好的初始表现。基金终究还是要靠业绩说话的,在成功募到第一笔种子基金开始运行后,头3-6个月的表现至关重要,因为有很多保守一些的投资者,例如一些养老金和共同基金,他们对track record有硬性要求,一般最短需要3-6个月,所以这个时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这个基金,虽然投资不是相亲,但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同样很大。而老实说,没有任何人能保证头3-6个月表现一定好,所以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
2,成本

说完收入,再来谈谈成本。不是大笔钱砸下去就能砸出一个量化基金的,关键要花对地方,要找合适的人来花。我也从人力成本和其他成本两个角度谈一谈:
1)人力成本。基金唯一重要的资产就是人,量化基金可能还有一些代码,但更关键的还是写出代码的人。所以一般量化基金超过70%的成本都在员工的工资和奖金上。但这里有一些很微妙的问题,限于篇幅,只简略说说我的看法。作为一个初创公司,一般现金都不是很富裕的,所以要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一般有两个方法,一是把钱倾斜给几个核心员工,其他人尽可能的压榨,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会形成小圈子和保密文化,容易形成既得利益者,会有所谓关键人风险(key person risk),也即一旦有核心员工离职,会给公司带来很大损失,同时也会打消新员工的积极性。另一个方法是构造开放性环境,但初创公司又困于现金不足,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股权激励,但基金公司的股份毕竟不像科技公司那样有想象力。这其中的平衡非常微妙,是很需要经验的,非我辈可以置评。
2)其他成本。量化基金的另一大成本就是机器和数据。这一部分相对简单一些,如果钱多可以把一些关键的设备和流程建在自有的服务器上,如果钱少就都放在云端。而数据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衡量,引入这个数据是否可以给基金带来更多的alpha,能否覆盖数据的成本。比如作为一个初创公司,去买昂贵的卫星图像作图像分析,可能不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
3,风险

风险是很多初创公司难以考虑全面的地方。而这里面的坑不亲身经历可能也很难想到。我举几个我们公司亲历的难点讲一下。
1)broker不靠谱的风险。量化基金是很需要杠杆的,一般这种杠杆是通过broker获得的。但在市场波动特别剧烈的情况下(例如去年3-4月),有的broker可能会突然降杠杆,这可能会导致强行平仓。一个应对的方法是找多个broker,不要有单一依赖,并且不要把杠杆用的太满,模型做的保守些。
2)市场流动性风险。同样是去年3-4月份,市场的流动性一度降到非常低的程度,如果是赚钱还好,如果亏钱了客户要赎回,简直就是灾难性的后果。Neil Woodford的惨案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这里没有完美应对的方法,能做的可能就是要有很严格的风控,比如在极端的市场条件下也能保证在一周内平仓50%等等。
3)法律和监管的风险。最近的例子是脱欧,很多伦敦的基金不能再有欧洲客户,这需要有经验的律师去想办法规避风险。
4)其他风险。还有很多其他风险,比如信息安全的风险,声誉风险,竞争对手挖人的风险等,但对于一个初创的公司来说,这些可以一步步慢慢完善。
结论

无论是要有好的回报,合理的成本分配,还是有效的风险控制,归根到底还是要能找到合适的人来各司其职。而这根本上还是一个文化的问题,能否创造共同的愿景,归属感和有效的激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