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nyan
| 来自广东
我恰好在一个初创量化公司呆了两年,经历了公司从无到有的过程,想从商业的角度来谈谈成立一家量化公司的难点。因为是在海外,所有数字用美元计,国内数字可能有些出入,但逻辑是一样的。先上结论:最大的难点在于怎么找到合适的人才并让他们有效率的一起工作。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量化私募也跟其他任何一家公司一样,目标就是盈利。我想从收入、成本和风险三个角度来谈谈初创公司的难点。
1,收入
量化基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二,一是管理费,二是利润分成。因为没有策略可以年年赚钱,所以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是管理费可以覆盖成本,而根据商业模式的不同,一个量化交易公司的成本可以从一年4,5个million左右(只有几个初始成员,所有服务外包),到一年15个million左右(小但完整的投资研究IT团队,关键设备和服务in house)。
而要覆盖这么多成本,按2%的管理费算(已经高估了),也需要最少200-300 million左右的AUM才能生存,而需要达到这么大的AUM,个人认为有几个难点:
1)要有吸引力的故事,一般对冲基金可以通过投行的capital introduction的服务向潜在投资者宣传,但作为一个初创基金,没有任何历史记录,只能靠讲故事,所以要么是初创团队以前有很好的历史记录,要么是所在市场是一个新兴的不有效市场,当然两者兼备更好。而这说到底就是需要找到对的初始团队,要肯给钱+会画大饼。
2)要有足够的人脉去接触到关键资源。对于一个量化基金来说,所谓关键资源就是可靠的种子基金,还有可以接触到大量客户的优质平台。各举一个例子,可靠的种子基金可以是以前就认识创始人或者团队核心成员的大佬,比如好多明星基金经理自己开基金的时候很快就能募到很多钱,都是知道他以前业绩从而有信心的投资人。而接触到大量客户的平台可以是一些FOF,或者是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因为有很多公司专注于基金的打包出售,如果能进入一家市场领先的平台,那么可以瞬间接触到非常广大的客户群体。
3)良好的初始表现。基金终究还是要靠业绩说话的,在成功募到第一笔种子基金开始运行后,头3-6个月的表现至关重要,因为有很多保守一些的投资者,例如一些养老金和共同基金,他们对track record有硬性要求,一般最短需要3-6个月,所以这个时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这个基金,虽然投资不是相亲,但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同样很大。而老实说,没有任何人能保证头3-6个月表现一定好,所以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
2,成本
说完收入,再来谈谈成本。不是大笔钱砸下去就能砸出一个量化基金的,关键要花对地方,要找合适的人来花。我也从人力成本和其他成本两个角度谈一谈:
1)人力成本。基金唯一重要的资产就是人,量化基金可能还有一些代码,但更关键的还是写出代码的人。所以一般量化基金超过70%的成本都在员工的工资和奖金上。但这里有一些很微妙的问题,限于篇幅,只简略说说我的看法。作为一个初创公司,一般现金都不是很富裕的,所以要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一般有两个方法,一是把钱倾斜给几个核心员工,其他人尽可能的压榨,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会形成小圈子和保密文化,容易形成既得利益者,会有所谓关键人风险(key person risk),也即一旦有核心员工离职,会给公司带来很大损失,同时也会打消新员工的积极性。另一个方法是构造开放性环境,但初创公司又困于现金不足,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股权激励,但基金公司的股份毕竟不像科技公司那样有想象力。这其中的平衡非常微妙,是很需要经验的,非我辈可以置评。
2)其他成本。量化基金的另一大成本就是机器和数据。这一部分相对简单一些,如果钱多可以把一些关键的设备和流程建在自有的服务器上,如果钱少就都放在云端。而数据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衡量,引入这个数据是否可以给基金带来更多的alpha,能否覆盖数据的成本。比如作为一个初创公司,去买昂贵的卫星图像作图像分析,可能不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
3,风险
风险是很多初创公司难以考虑全面的地方。而这里面的坑不亲身经历可能也很难想到。我举几个我们公司亲历的难点讲一下。
1)broker不靠谱的风险。量化基金是很需要杠杆的,一般这种杠杆是通过broker获得的。但在市场波动特别剧烈的情况下(例如去年3-4月),有的broker可能会突然降杠杆,这可能会导致强行平仓。一个应对的方法是找多个broker,不要有单一依赖,并且不要把杠杆用的太满,模型做的保守些。
2)市场流动性风险。同样是去年3-4月份,市场的流动性一度降到非常低的程度,如果是赚钱还好,如果亏钱了客户要赎回,简直就是灾难性的后果。Neil Woodford的惨案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这里没有完美应对的方法,能做的可能就是要有很严格的风控,比如在极端的市场条件下也能保证在一周内平仓50%等等。
3)法律和监管的风险。最近的例子是脱欧,很多伦敦的基金不能再有欧洲客户,这需要有经验的律师去想办法规避风险。
4)其他风险。还有很多其他风险,比如信息安全的风险,声誉风险,竞争对手挖人的风险等,但对于一个初创的公司来说,这些可以一步步慢慢完善。
结论
无论是要有好的回报,合理的成本分配,还是有效的风险控制,归根到底还是要能找到合适的人来各司其职。而这根本上还是一个文化的问题,能否创造共同的愿景,归属感和有效的激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