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YED
| 来自北京
楼主包场的梦想,想必已经实现了,但我在知乎上卖弄专业知识的梦想还未曾实现,哪怕一次。终于逮住一机会,作为前影院从业人员(我会厚颜无耻地告诉你我还是经理吗),我可得畅所欲言一番。
诚如圈内人小北兄所言,影院最低票价根据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分三档的。第一档:无悬念,北上广深。第二档:各种省会以及直辖市,还有南方一大波县级市等。第三档:大部分你没听说过的四五六线城市,甚至包括一些北方人口不足10W的小县城(我在自黑)。
通常来说,在经营影院前,上级单位都会给予文件指示。之于我曾混迹的影院,主管单位就是中影集团。他们负责提供影片拷贝,(其实就是一特供版移动硬盘,一般都是西数),然后我们下载到放映机。最后,便是等待中影内部网站提供密钥。一般都是在影片上映前一天更新到只有我们才能登录的内部网站。下载以后,拷贝到U盘,然后录入放映机。哈哈,别以为这时候就可以放映了。时间没走到上映当天零点,万事具备,影片也无法放映。
其实这些技术性因素,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真正喜欢电影的人,兴许会觉得有趣儿。
但大多数人可能更关心电影票的定价机制,我随便扯扯,诸位看客还望笑纳。
经营影院没多久,很多人便质疑票价过高,有人问可否10元,有人问可否5元,更有甚至询问可否免费包场,体验尚好,来日方长。对于这种缺乏常识的问题,我很是无奈。于是乎,专门在我做的公众微信平台写了一篇文章,讲述定价机制。可我相信,百分之九十的人压根没耐心看我唠叨。对他们来说,价钱才是王道,其余都是扯淡。突然,忍不住感谢知乎,跟我提供一唠叨地儿,而且还有不少志同道合之人能坚持看我唠叨这么老半天。
根据我三个月前查看的信息,最低定价如下:
第一档:30元,所以你一般很少在北上广深的团购网站看到30元以下的团购券。
第二档: 25元,我常年在西安上学,经常以20元的价格购得团购券。别急,走到影院,售票员常常会要求我加5元或是10元,这与上级的要求也算吻合。Ps.也有意外状况。我曾经在郑州德化街奥斯卡影城斥资25元购得两张电影票➕两杯小可➕爆米花兑换券。对于他们是如何实现如此低成本经营,我至今不明所以。而且你一旦经营过影院,你就知道这样没有节制地损耗设备,是很过分的。一般影院上座率较高,便会被中影集团和影片发行方合作成立的第三方监督公司盯上,谨防你随意定价,以确保各自利益。举个例子说:一张影片25元,影院和中影各自分成50%左右,也有52%和48%之说。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没法卖10元一张票,因为如果中影规定最低票价是25元,那么假设卖10元,你还是得向中影上缴12.5元。所以,卖10元的话,你就是亏2.5元,对了,这还不包括人工成本和设备损耗以及各种杂费。
第三档: 20元。比如我的城。人口不足八万。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多漂泊在外,缺乏主力消费人群。我费尽心思,各种网络宣传,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吸引了500多个人添加影院公众微信账号。每晚勤勤恳恳制作次日放映内容,早晨八点定一闹钟,发布给用户。大家已经习惯了微信的推送,却还是缺乏消费动力。我常常把我的努力定义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一次失败践行。
当然,以上所描述的最低票价都是理想状况。基本上很少有影院这么做,因为他们还得让会员感受到实惠。二档城市普遍都会在此基础上加价10到30元。你办理一会员,打一八折,让你感觉挺好。一档城市就比较随性而为了,普遍加价在30以上,甚至于50以上。但这些地儿不愁没人,所以你前往北上广深的大部分影院,常常会感觉到中国电影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在我看来,一线城市所给人带来的错觉,有意无意间遮蔽了中国电影市场存在的许多问题。如何实现地域间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横亘在电影市场的一个问题。
楼主只是想问个包场的问题,结果我……抱歉,我有一瞬间真以为自己是来学方舟子科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