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为什么出名的综艺节目都集中在江浙湘卫视,广东却少有?

kudoathrun 回答数7 浏览数183917
快乐男声好声音非诚勿扰等等关注度高的节目都出现在江苏湖南浙江等卫视,而广东这边除了年代秀关注度稍高之外却少有被狂热追着看的节目。按说广东人民的创意也不会差吧,为什么就没有产出高收视率的节目呢?
snypm1 | 未知
大概是因为能想到的创意都被香港人想了而且付诸行动了吧,因为很多能在电视上看到的节目都能在香港台找到原型。。。。。
我说说我周围好了。
感觉从小到大身边的人看的都是翡翠本港明珠国际台等,甚至新闻都是看香港的新闻,也会看广州台和珠江台的新闻节目。
还有就是凤凰星空华娱。
【可能是习惯了这种氛围或者是处于粤语环境吧,所以对其他选秀或者综艺节目都没有兴趣的说,或者是以上电视台做的不错以致不需要再看别的节目或者电视台了】。香港小姐和奖门人大概是我等同龄人的电视回忆了。
我说的只是广州甚至珠三角的情况,其他的我就不清楚了。
还有,我是自从千手观音的节目红了之后(小学吧)才知道有春晚这玩意儿!!!到底是有多少广州人不看北方台啊!!!(北方为广东人心目中的北方)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ianyu521 | 未知
本人身处广东。
广东的广电被分成三大板块,广州电视台,深圳广电集团,南方传媒集团。
就综艺节目而言,素质较高的有年代秀和男左女右,而且每期都有不少明星大腕参与,虽然我很少看。但是由于身处其中,不知道这两档节目在全国的影响力。。
个人猜想是由于分成三块,资金也分散了,所以不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一档牛逼的节目吧。。。
还有一点,广东属于广府语系,粤语节目即使特别精彩,但是翻译过来国国语已经大打折扣了。这也是面对全国的劣势之一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以烟纪念 | 未知
广东人本身自己就不爱看普通话节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CrBIGZK | 未知
第一,是因为广东地区对于粤语(广府话)的自我优越感过于强烈,甚至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个别粤吹分子认为粤语是正统汉语,普通话是历史短暂的胡语等),最后这种强烈方言情节反而成为广东地区电视台的制约,成为固步自封、画地为牢的因素之一,在省内的粤语小圈子里孤芳自赏,而缺乏了了解和深耕全国电视观众的意识。

第二则是岭南地区的审美意识逐渐与岭北的中国大陆腹地乃至整个东亚主流审美观的逐渐脱节有关

在古代由于岭南位于山高皇帝远的极南边陲之地,再加上地理上有高大南岭山脉的天然屏障,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岭南地区长期形成与岭北地区所不同的文化、方言、观念、审美等等,如果说岭北地区的江南地区更像是中原文化南迁后逐渐适应江南环境的一种“南方化”的一种文化,那么岭南文化就是属于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前提条件是有比较强的本土文化相融合,并不是像江南地区全盘接受中原文化的,再加上地理上长期的半孤立状态,所以岭南文化的很多观念和审美意识和中原文化主流的相异性远大于江南地区与中原文化的相异性。

这种“相异性”在改革开放初期的80-90年代,在当时相比岭北地区的官本位主导、计划经济主义思维浓厚的前提条件下,无疑这是一股清流

但是随着岭北地区的开放程度的提高,经济、文化的逐渐发展,尤其是2000年之后国内的娱乐节目逐渐从学习香港到学习日本、韩国的转变,这种相异性就慢慢从优势变成劣势了

当今日本、韩国是亚洲最发达的经济体,代表了亚洲最高的科学、技术的最高生产力,并且也是主宰了如今东亚社会的娱乐、流行文化、流行时尚的风向标

而我们细心一点发现当今岭南地区的流行文化和时尚趋势却和当今日本、韩国所主宰的东亚主流意识是格格不入的(当然我这里是不包含港澳地区的说法),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我在这里就举几个粗俗的例子,希望大家理解

1、女性审美观方面

日本、韩国主流意识认为女性没有自然美,应当化妆、精致打扮是种基本的礼节

而岭南地区的主流意识是女性倾向素颜、鲜有化妆者,以素面朝天为美

2、衣着风格风格

日本、韩国更倾向时尚、正式、精致的打扮

而岭南地区倾向随意、随便的衣着风格、实用即可不注重时尚(这点观念和美国人很像)

3、“丝袜派”还是“光腿派”

日本、韩国当然是坚定的“丝袜派”

而岭南则是“光腿派”的拥护者

4.男性审美观方面

日本、韩国主流审美倾向小鲜肉、儒雅白面书生

而岭南地区则喜欢硬汉、型男

总而言之,我们看到岭南地区除了喜欢日系车之外其他和当今日韩的主流流行时尚审美观压根是格格不入的,但却和岭北地区的中国腹地的审美观比较契合

岭北的中国主流文化审美和当今日韩主流是比较契合,岭北地区也倾向向日韩学习流行时尚,韩国流行文化也成为了中国岭北大部分地区的主流外来流行文化,而就在这个契机,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不断向先进的日韩学习,发展。很快就取得了先机,而此时广东卫视等却因为第一是抱残守缺,第二是岭南地区的粤式审美包袱很难去融合当今日韩主宰的娱乐、流行时尚文化,不像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所处的长江流域地区和日韩审美差异小,可以很快的学习融入,因此也越来越难把握住适合当今岭北地区电视观众的口味。

而广东地区电视台就算是学习做综艺节目也是后期做的很粗糙或者压根不做什么娱乐性、趣味性后期,第一确实是设备、人才不行,第二,则是迎合“粤式审美”审美路线,即总认为以自己的审美观是最好的,粤人认为娱乐节目素面朝天 朴素最好 ,少弄些花里胡哨的但是这种审美或许能在两广地区接受,但是在岭南以北的中国腹地尤其是看惯了重后期的湖南、浙江卫视观众是难以接受的,这就像四川、湖南等口味浓重的地区让认同你粤菜的清淡口味,让喜欢化妆的北方或者上海妹子一定要接受你广东喜欢素颜,素面朝天审美一样后果可想而知 ,岭北地区也不一定接受你所谓广东的观念和审美价值观,但却总认为自己的本土的文化和审美标准高人一等,总觉得自己代表着先进、高等,岭北就一定是落后的、风气差的、不如岭南的。
文化审美隔阂大、又自不肯向这方面国内先进的湖南台、浙江台学习,而且就算有那么一天肯低下姿态肯向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学习取经了。

“大广府主义”分子也会视为所谓“北方化”、“捞佬化”、“北捞化”、“审美、文化意识北方化”,“岭南海洋文化审美和文化意识逐渐被北方审美情趣和文化入侵同化”之类的一堆激进的抨击,“连广东卫视都被视为所谓“捞化广东人”跟港灿有的一拼,所以广东卫视在这方面可谓是里外不是人,所以我不看好它的未来,包括广东地区其他很多电视台的未来,在未来它们只能被被更加孤立和边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vagrant01 | 未知
大概是00到05年期间,广东台还是制作了不少牛逼哄哄的节目的,比如明日之星影视新星大赛、生存大挑战,这两档节目形态对当时的节目形态说还是比较新颖的,明日之星的形式类似香港的港姐选秀,也算是内地同类节目的先河。而生存大挑战点子更不错,第一季受《电波少年》启发,三人四千元穿越中国内陆边境,引起热议,三位参赛者还受邀参加崔永元的《实话实说》,后来几季借鉴美国cbs《幸存者》的模式,第二季首创“重走长征路” ,引入竞争机制,分为生存队与挑战队进行竞争淘汰。第三届的“巾帼闯天关” 设计为12个美女闯天关,还打出了“20万现金巨奖”的招牌,娱乐性大大增强,由田震主唱的主题曲《风雨彩虹铿锵玫瑰》风靡一时,更唱上了春晚舞台,第四季“重走丝绸之路”个人认为是本系列节目最精彩的一季,参赛者个性鲜明,赛制新奇好玩,后来的第五季“英雄古道“,第六季”英雄传说 “继续走的野外探险真人秀的路子,更把舞台搬到北极圈附近,但影响力已不及以往。这一系列节目在当时的国内真人秀中是绝无仅有的,后来还引来了一大堆跟风的模仿节目。再加上系列短剧《外来媳妇本地郎》、《柴米新人类》 的开播,风头是一时无两的。

个人觉得广东卫视的问题出在定位上,06年改版时把定位换成了”财富频道“,打出”财富看广东“的口号,彼时草根娱乐热潮正在兴起,”超女“等选秀蓄势待发,以财富定位损失掉了一堆普通家庭电视观众,节目做得又不够高端专业,高端观众又吸引不来,一直高不成低不就,等到前几年卫视竞争白热化之后才改定位”活力中国“,但已丧失先机,要追赶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了。

至于本土粤语节目,在创意和制作能力方面hk好出太多,广东本土频道大多选择扬长避短,选择制作新闻民生类节目迎合本土受众,相对来说,综艺节目做得较好的是广州台,《师奶永远ok》《奋勇争先娱乐圈》《粤夜粤娱乐》《今晚大件事》《全城热恋》等质量都不错。

最后,一个专业成熟的制作团队对频道的崛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易骅之于深圳卫视,灿星之于浙江卫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n222663 | 未知
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一直在进步,注定普通话节目是以后文化输出的主流,说到底还是固步自封,苦守粤语文化,注定只能在广东自己玩自己,在全国大风大浪不起来。应该提倡做文化节目在国语大环境下,保留粤语的发展,如果不这样做注定最后会被文化输出,到最后被文化输出才进行改革怕是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anggechou | 未知
深圳卫视做的还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