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有哪些看起来很高端的技术其实原理很暴力很初级?

傻妹 回答数5 浏览数526
如果原理本身很简单,那么到底高端在哪里呢?

镜像问题:有哪些看起来很暴力很初级的技术其实原理很高端? - 科技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lCoypHeM | 来自北京
补上一个段子。
一个程序员朋友跟我说的段子。

前期开发APP的时候,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程序问题。
为了让前期的用户不发现是程序问题。

所以程序员朋友把所有出现问题的提示都改为


你的网络有问题】

。。。。。。。。。。。。。。。。。。。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inttian11 | 来自黑龙江
怒答一发。刚想到一个例子。
记得大家(划掉,是80后)小时候都看过一部动画片叫《邋遢大王奇遇记》(以下称《邋遢大王》),国内少有的科幻恐怖卡通题材 (手动斜眼)。


        看过的小伙伴不管是不是还记得情节,片头曲是一定记得的。不仅是因为那歌超级激萌,还在于里面运用了当时国产动画片极其少见的的真人和卡通人物同时在场的手段。大家都记得当时还是萌妹子的曹蕾小朋友,唱得那个“小邋遢,真呀真邋遢。。”。


       小时候我一直没搞清到底这片头是怎么拍的。《邋遢大王》是拍摄时间是1987年有网友说,虽然这个技术好莱坞在动画片中之前早已经有运用过了(在此感谢Yuen Tintin、 @罗夏 和其他几位网友的更正)。后来的斯皮尔伯格监制的《谁害了兔子罗杰》(88年),和《空中大灌篮》(96)则是我在邋遢大王之后看到的同类型片子(当然好莱坞技术更新更强!)。不过这个动画类型在中国的动画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也算是中国动画人的一次技术尝试。


我以前一直不明白,在80年代的时候上美厂怎么能把小姑娘和邋遢大王用了什么高级技术能同时放在一个画面里的(当时肯定没有数字剪辑)。
       后来看了上海台放的纪录片上导演才解密他们是如何想办法拍摄出来的。
拍《邋遢大王》的时候,因为当时技术有限,为了实现两个人物(真人和动画人物)能同时在一个荧幕里,厂里面就各种研究,最后想出来的解决方案是:把整个荧幕分为左右两边,分别拍摄。左边是小姑娘,右边是邋遢大王和小狗,尽量不让真人和动画人物重合,以减少技术难度。但是最后有一个动作是小姑娘要到最右边去抱邋遢大王那下是突破中线的,因为要体现互动感(这个在当时就很难了)。


于是当时上美厂的员工就按照真人拍摄的影片动作,在片子上的每一帧上再绘制上邋遢大王的动作。很简单的笨办法但是解决了这个很难的问题。
       可是,另一个问题来了。因为当时没有数码技术,摄制组希望每集都留有一样的原始底片(如果都拷贝第一集的片头的话,后12集就成了翻底的)。那怎么能让13集都有一样的片头呢?
       答案很简单:让曹蕾小朋友在镜头前表演了十三遍主题曲,然后分别再和动画人物拼接到一起去。所以,这部动画片的每集片头其实都是有一点不一样的(虽然极少有人注意到这点。)。
--------------------
答完感叹一句: 当时的上美厂虽然技术水平和资金远没有现在的国内企业高,但是不论在构思,选材,剧本,绘画,形象设计,甚至是主题曲上都是做到精益求精的。直到今天很多小朋友还很喜欢那时候的卡通人物。
以下是上海电视台邀请《邋遢大王》的导演和编剧做的访谈节目:
【合集】动画往事: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动画(15)_官方延伸
-----------------------------------
为啥我一个研究生态的去给大家介绍邋遢大王。。。。也是醉了。
哈哈,顺便安利我的第一本知乎电子书!真是用了我的洪荒之力为你讲述西伯利亚的故事。
链接在这里:谢谢大家捧场:)
在西伯利亚荒原中 - 「一小时」系列 - 知乎书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aq | 来自吉林
前段时间某无人机公司发布了一款新的农业植保机,名字和一新款客机很相似。
网站和新闻稿上将其自动化飞行的能力吹得神乎其神,说该机搭载了与MIT合作开发的“裸眼3D避障系统”(下图为搜狐新闻的报道),但是除了名称之外找不到任何有关该系统的信息。我以前的研究方向就是复杂环境下无人机的自主飞行,所以一直很好奇这项技术到底是什么,效果怎么样,心中的困扰久久不能解开,吊着挺难受。


今天深圳双创周,我到了该公司的展台,看到了这台机子,心里那个激动啊!心想终于能实地看看摸摸聊聊了。然后我绕着机子看了一圈并没有发现外露的传感器。那它是怎么感知周围的环境并做出规避的呢,我心里在想一定还有什么其他我听都没听说过的黑科技,感慨科技进步的同时虚心求教展台小哥。


“我们这款飞机底部线条硬朗,配色独特,在田间作业的时候特别有利于飞手用眼睛将飞机与其他物体分辨出来,有效地规避了碰撞,这就是我们的裸眼3D避障系统。”
我竟然无法反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zy0915 | 来自黑龙江
我天生就是一个非常好奇的人,所以我想弄懂身边所有东西的原理
被我弄坏了的东西不计其数,但它们却给了我拆开一切的勇气
所以在实验室里,一个好奇到不怕死的人悄悄地拿起了一个数显杨氏模量仪加力盒


让我们打开它,研究一下它的内部构造


变身,一个大针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yjh05 | 未知
原来买过一款面膜,说是里面富含一种活性物质,可以祛痘美白保湿抗衰老什么什么的,并且可以睡觉敷,敷一晚上,好的上天了。
本来我是不信的,但广告还说,这种活性物质对光很敏感,一旦从包装袋取出要完全避光,这样面膜里面的活性物质才可以发挥作用。并且包装上还给出了使用方法,建议最佳使用面膜时间不能超过晚上10点,并保证如果完全按照包装上的方法,一个月皮肤绝对有所改善。
看到说的这么详细,就买来试用了一个月。
结果皮肤变好了!!  顿时我对面膜里的活性物质产生大大的敬意。
于是推荐给同学,狠吹了一波,并建议他完全按照包装说明使用。结果他想了想,回了一句


“这不就是每天10点前上床睡觉吗?”

------------------------------------------------------------------------------------------------------------------------------------------------
一下这么多赞,受宠若惊哈哈。
希望大家都能少熬夜,身体最主要~


------------------------------------------------------------------------------------------------------------------------------------------------
谢谢各位知友的提醒,点赞和评论。本人只是个准备考研的大四学生,时间很紧,不能一一回复,抱歉。
转载请私信授权。
再次谢谢大家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