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你怎么看“非985大学的简历直接”扔这件事?

anhao007 回答数9 浏览数174515
近日,一段视频火了!大企业偏爱名校毕业生?安徽卫视《学霸是怎样炼成的》节目中,前人事经理直言,会对非985大学生区别对待。离开招聘会后,只带走985大学生的简历!大企业的招人真相让网友吵翻了。

jeff963 | 未知
最近有个视频,一个知名企业的HR说到:非985的简历直接扔。这个视频很火,很多网友都进行了留言,有赞同的,有炫耀的,亦有批评和愤怒的。但无论情况如何,这都代表了社会上的一种求职状态——对于应届毕业生,很多企业非211、985学历的不考虑。而在精英菌看来,企业的这种行为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
1、大企业职位的稀缺性,提升了筛选的门槛
虽然很多网友会惊讶大企业HR说出这样的话,但是从实际上情况说,优质的企业拥有更高的薪酬福利待遇、能力提升的机会以及更高的知名度,让求职者向往不已。因此,很多人都会将自己工作的目标放在大企业身上,大企业发布的一个职位有可能有几百号、几千号甚至几万号人进行简历的投递。那么,对于大企业来说,就有了更多的挑选空间,自然而然,筛选标准提升也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2、学历是一回事,企业筛选亦讲究效率
大企业将应届生招聘更多都放在985和211这些学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重了这些学校的教育底蕴、师资水平和学历,这一类学校更容易出优秀的学子,综合的能力相对来说会更强一些。当然这只是个概率问题,不代表全部。不从某种程度上,对于大企业来说,通过条件筛选,可以将不符合要求的简历剔除了,再从达标的简历进行二次筛选,这个工作简便多了。或许这个过程对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有点残酷,但是从另外的一个层面上说,设定这样的筛选标准,亦有利于提升提升筛选的效率。
3、学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的能力
很多企业会将985和211作为企业准入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的标准。因此如果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学子们,也不用自暴自弃。人才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只要通过这个过程,你能足够努力,足够优秀,还是有可能获得大企业的青睐,获得准入的机会的。就算无法如愿,我们亦可以挑选到心仪的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做出自己的成绩,甚至获得比大企业里更多的晋升机会和薪酬待遇。祝福大家。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精英菌点个赞哦~
点击右上角关注无忧精英头条号,了解更多职场支招!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ehaizi222 | 未知
记得一个段子:一个三本生的简历被招聘HR扔出来,说了一句,今天你瞧我不起,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这个三本生发奋图强,成了大老板,然后收购了那家曾经羞辱过他的小公司,第一件事就是开除当年扔他简历的HR。解气不?!其实,当那个三本生收购之后,他也会要求招聘HR进行简历筛选的。屁股决定脑袋。

这句话来源于一段求职节目中,某名企HR的“肺腑之言”。只是这句话“非985大学的简历我们直接扔”,被人们单独摘录出来开始声讨。企业有用人权,名企有“歧视权”,谁让你们乌央乌央求着上门的?人家给高薪就不允许人家挑挑拣拣了?有本事你别去应聘啊。招聘门槛设置985毕业生,不属于学历歧视,只要是企业根据岗位需要合理设置学历和专业,就不算是歧视,这与性别、年龄、肤色、地域不一样。
这句话虽然非常刺耳,但是你想一想,现在每年1000万应届毕业生输出能力,本科生早已“水汪汪的”,一到毕业季,应届生就像大水漫灌一样。那些待遇优厚的企业,招聘门槛自然“水涨船高”,有权在茫茫人海里挑挑拣拣。在人才供大于求的情况,名企设置985名校生门槛,也是一种高效、简洁、成本低、预期好的招聘措施。
其实,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现在是供过于求,如果有一天供不应求的时候,应届生照样对企业挑挑拣拣。比如,南方一些工厂闹用工荒,不加薪就招不到人。这是最简单的市场机制的游戏规则。再说,真正的顶尖985名校生,人家国内的名企,看都不看,直奔世界500强外企去了。企业和应届生之间,鄙视链是客观存在的。

大家也不要责怪这位HR。无非是她讲出了真话。这也反映这个HR的素质一般,如果把控好,是绝对不能说出这样话来的,这种话只能做不能说。你扔了就扔了,但你说出来就是你的不对了。实事求是的讲,一些门槛高的企业,都是这样筛选简历的。简历实在太多了。通过简历看出“高分低能还是低分高能”,这是不可能的。与其这样,不要直接扔掉,从985里的简历选那些靠谱的,效率高、概率大、成本低。
这位HR的“非985的简历直接扔”,确实带有严重的歧视感。不要真的有本事的人,是不会在乎这种嘴脸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将来混好了,回来收购你。其实,不是名校生,为什么非要去名企与那些名校生PK呢,为什么要拿自己的短处去PK人家的长处呢?这是不明智的行为。比如,你一个三本生非要去华为与清华IT博士PK,就为了不服气?真的犯不着。你就算进去,看着一大片清华博士,你先天性丧失了跑道权利。
作为HR,当然要高效率地完成面试人选的推荐工作了,我们专业术语,就是网格筛原理,就像挑苹果,网格大一些,小苹果就掉下去了。剩下的大苹果,可以卖个好价钱。再说,高考就是人人骂、但离不开的第一道网格筛,已经替HR筛选一次了。那么,会不会有高分低能的人,当然有,还有面试环节去发现吧。

作为普通本科生,神经没有必要这么敏感,找好自己的定位,选择一个匹配的公司,先努力干几年,等你有了技术实力了,还有那么多的社招呢。社招相对来说,更看重实践能力和行业内口碑了。如果你真有实力,再去那些名企应聘部门经理或技术总监吧,有什么“报仇心态”,到时候再说吧。真到了那个时候,你的心态也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竹火 | 未知
事实确实是这样的。只是这个耿直的HR说出了实情,刺痛了一部分人的内心。
目前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600万左右,确实没有那么多就业岗位提供给应届毕业生。这个HR说的是非985简历直接扔了,可能这种说法或做法是有点太直接了。而实际上你想一下,即使用人单位没扔你的简历,你一个地方二本大学和一个985高校毕业生同时应聘,作为HR会选哪个?那些收了你简历的公司最终给你发来offer了吗?他们只是没当着你的面扔简历而已,也许是在你转身后就扔了,最终结果是一样的啊。

看到有个回答说智商和情商的问题,还说985高校学生情商都低。我差点笑出声,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结论的?他们只是智商高加上比较努力,所以已经达到了领先大部分人的地步,凭自己实力能吃到饭,就不玩情商了。你确定当他们开始玩情商的时候,你能玩的过他们?

还有朋友会说985高校的毕业生不一定工作能力强,非985的也不一定不行。这话没毛病,但是问题还是应聘的人太多了,那么多简历放在一起,你是HR你怎么做?只能从硬件上先卡掉一部分人了。985毕业的可能有能力不行的,可HR留下的又不是一个985毕业生,从这些人里慢慢选了。
我在一篇文章中提过,现在的大学基本上就两类:名牌大学和非名牌大学。有些人考个一本大学,心里乐开花,殊不知垃圾一本大学在就业时和三本受到的待遇差不多。HR不会去给你的高考录取分数排名,在他那也只有两种大学:听说过名字的大学和没听说过名字的大学。很遗憾,大部分人的大学HR都没听过名字。
最后我要说一下的是大学生就业的心态也要调整下,是金子总会发光。一开始如果不能有个很高的起点也不代表就没有上升空间了,从底层慢慢做起,未必没有发展。你在学习时省了力,你在工作时就得多努力弥补年轻时自己挖的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0年前 | 未知
大企业偏爱名校毕业生,这众所周知。在招聘过程中,大企业将非985大学的毕业生简历直接扔掉的情况,我个人觉得这其实再正常不过了。



这就好比一个高富帅的小伙,在相亲的时候,也一定会优先选择白富美的妹子来交往了解一样。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无奈的现实。众多非名校毕业的兄弟姐妹们,你气愤也好,嫉妒也罢,但都只能默默接受而已。


职场有职场的规矩,职场有职场的标尺。面对每年几百万的毕业生,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想招到专业过硬、能力出众,性格豁达,品貌出众的毕业生。那什么样的毕业生才会这样呢?没有人知道!


所以,与其去猜测,不如划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学历的高低和毕业院校的高低。于是,985的院校毕业生就比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吃香,高学历的硕士生就比本科生吃香。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它的逻辑很简单,能够考上985院校的学生,一定很聪明,如果不算特别聪明,至少也特别认真刻苦,否则,这些学生靠什么考上985院校的啊!


那对于普通院校的毕业生,这个问题如何破解呢?我认为是两条路:第一条,就是提升你的学历,比如读研或修双学位;第二条,别在一棵树上吊死,另寻其他企业求职。


要知道,每年985院校毕业的人数,大概只能占到当年大学毕业生的1%左右,还有很多不错的企业,也在等着优质的毕业生作为新鲜血液补充进企业中去。只要抓住机会,进入大企业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其实很多大企业,也并不是只招985院校的学生,至少211院校也是可以的。有时候,在特定行业内部,还可以再放宽一些,那些行业领域非常有名的双非院校,也会被大企业招聘走的。


例如:对于IT行业的大企业来说,如果只招985院校的毕业生,那北京邮电大学这所只是211院校的毕业生,不就漏掉了吗?但是,北邮的毕业生对于这些互联网巨头而言,那是相当喜欢的。所以,只要读到行业内的名校,哪怕不是985,也不用担心就业问题。


总之,职场之路,学历只是敲门砖,最终能否得到一个好前程,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能力说话。读一个985,可以比别人的起点更高一些,读一个非985,只要跑得更快一些,同样可以赶上985毕业生的脚步,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雪天惊雷,欢迎关注我并与我交流互动,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xtianyouyou | 未知
在全日制本科中,分为一本、二本,现在许多省份的三本已经取消了,全部归成了二本。一本的录取分数线中数985、211最高。许多高考班还会喊出“天王盖地虎,全上985;宝塔镇河妖,都上211”的口号。  


为什么企业会这么重视学历,尤为看重985的人才呢?  
985的大学中,科研条件、学术氛围必然是优于普通大学的。高考时能考上985高校,必然是因为其学习上刻苦努力,全面发展不偏科,对于学习内容善于总结背后的规律,严格要求自己等等。
这样的人进入了优秀的院校后,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明确的规划,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借助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自己的专业方面会更加大放异彩。  等到毕业后,进入了工作,工作上也会得心应手,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远超普通院校的学子。  
而普通院校的人因为高中时天资平平,或许是单纯地靠感动了自己的低质量勤奋,死读书考上了很普通的大学。在大学里也受身边人的影响,一日一日的混了过去,勉强拿到了毕业证书。到了公司,对于工作也大多只做到60分,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  
但是,这都是绝对的吗?  
985院校里也会有那种没有目标、没有野心、自制力差的人或者只会学习,自理能力差的巨婴,普通院校里也有一部分自制力强、执行力强的优秀人材。
用学历来定义人,是件不太公平的事。
可是作为企业,为了节约时间和精力,选择了这么做,我们也无能为力。
不过普通院校的人也不能就此放弃,比学历更重要的是能力。
充分利用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绝大多数企业都会向你伸出橄榄枝。且工作几年后,在招聘时学历的重要性会越来越低。  
作者简介:贺嘉老师,长江商学院CEO班演讲教练,教过1000+高管的演讲,现在想带你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ream123 | 未知
你怎么看“非985大学的简历直接”扔这件事?

小公觉得无可厚非。
作为一名HR,面对大量的求职者,择优考虑有什么过错。
别跟小公讲什么学历不代表能力的言论,小公不吃这一套。
没错,学历不一定代表能力,但学历本身不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吗?
举个例子,10个985毕业的人,可能只有6个有能力,同样,10个没考上985的,你觉得又会有几个有能力的?我想,比例一定不会比前者高。
既然这样,与其把大量精力放在人员的甄选上,从矮个子里挑高个子,还不如提高门槛,直接从高个子中挑选更高个的,这样来得更实际。
事实上,作为HR,本身就要有这样的定位和自信,能够直接点名要985的,公司肯定不小。既然公司够实力,我为什么还要和你叽叽歪歪,进行不同层次的对话?
还是那句话,实力决定一切。
公司够劲,当然有摆谱的资格。
同样,你有实力,也有选择的条件。
如果没有,谁叫你不是985毕业的呢?

我是小公,专注公务员考试、任用、提拔等体制类问答,感兴趣或有疑问咨询的,可以关注私信我,我将提供全方位的权威解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ippowang | 未知
大企业的人事招聘部门,对于非985的简历直接扔掉,很多人觉得这样太不公平,存在着赤裸裸的学校歧视。
但其实,如果你换位思考一下,你现在是一位全球500强的人事招聘经理。
你们公司实力强大,在全球市场,要风有风,要雨有雨,每年想要加入你们公司的人,可以从北京排到广州,再从广州排到北京,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你会做些什么?
你肯定也会抬高进入你们公司的门槛,只达到一定门槛的人,才能有进入下一轮面试的资格
学历要985,男的要长相帅气,女的要美貌动人,所有的人都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家里面都要有各种各样的背景资源……
而在这些门槛当中,最为简便的一种判断方式,就是学校的排名
一场面试下来,你可能会收到几百上千份简历,你不可能记住所有面试者的相貌和谈吐。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误差,你只能根据一些硬性标准对这些简历进行筛选,而「学校的排名」,就是最好的一个硬性的标准。
都说教育是实现公平的一把利器,其实我们都搞错了。
教育从来都没有公平过,985的学生毕业以后遭受到的待遇,是那些211,二本学校的学生不能相提并论的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家长,拼了自己的老命,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更好学校读书的原因。
因为学校的好坏,往往意味着你会不会在第一轮面试中,被淘汰下来。
你们觉得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圆月小侠 | 未知
作为一个经历过多家名企校招的研究生毕业的老学长,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合理性

虽然很多人不服气,虽然我初次看到这个视频也有点“气愤”,但是结合现实情况,这种现象并不是毫无道理。

高考虽然不能决定一切,非985并不是没有优秀的学生,但是这是一个概率问题。
校招求职时很多名企只要211/985的学生,非211的学生连简历都过不了。

虽然有些令人“愤慨”,但是从海里捞针和从养鱼池里捞鱼哪个更容易?
高考虽然不是绝对公平,但是能够考到985的绝大多数都是聪明而且有些努力的学生。
很多名企需要的并不是仅仅努力的学生,而是更强调聪明且努力,聪明是第一位的。
我所知的国内有些互联网公司的核心技术部门,几乎全部都是985学生。
确实有差距又有什么理由其抱怨呢?谁让你考不上985呢?
看似很残忍,虽然有些一刀切,让一些非985的真正有能力的人失去了机会,但是非985里真正有能力的人一样可以找到很不错的工作。
机会还是有的

找工作整体来说是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能力去什么样的企业。
对非985学生直接不考虑的企业,作为非985甚至是非211的学生没啥好抱怨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找到适合自己层次的企业就好了。
也有大把企业欢迎211的学生,也有很多企业欢迎非211里专业特别强的学校的学生,也有大把企业要非211普通大学里相对优秀的学生。
如果你学校不好,自己也不努力,专业学的也不好,还能说啥呢?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欢迎伸出您的小手点个赞呗!也欢迎评论补充和交流,也欢迎关注我,您的鼓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ingwa_fox | 未知
这只能说明,现在大学生太多了,好的岗位太少了,大学生质量在下降。
有一点必须承认,人和人之间IQ是有差异的,那么他们从事的工作也应当有区别。国家重点项目,高新技术应率先让985名校毕业生(本科985)上,这样更靠普些。从公司的发展能看出来,985名校学生的确能解决科研及生产中的一些棘手问题。
高考实际能看出一些问题。以北京为例,本科在460~750分之间大致,你能说考480分的人与考700分的人没有区别?!可能把考480分的人推荐到最好的科研单位,他(她)未必敢去。
所以,一个人要从个人的实际出发,做力所能及之事。不要羡慕别人的岗位与财富,那决不是大风刮来的,没有两把刷子,在岗位上是呆不长的。
最后,别跟HR计较。一切普遍总是有例外。万一,你就是那个exception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