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鬼的低音
| 来自北京
作为芯片设计行业的从业者,从上游的角度分享一些看法
IP和架构
话语权绝大多数掌握在外国手中,国内的芯原、芯动这种的IP提供商,虽然逐步增加市场份额,但和国外的arm和新思这种level比起来感觉差五年。
EDA工具
话语权比IP还差,市场份额绝大多数都在s家c家m家,国产厂商虽然如雨后春笋一样源源不断,但是只能在某些特别细分的领域提供一点替代,主流fabless没有用国产EDA工具的,我觉得相差10年。
芯片设计
民间资本,产业资本疯狂涌入,double triple的挖人。中低端芯片国产化很快,高端芯片落地需要时间。
不过:
中低端芯片已然杀成一片红海,MCU初创有上百家,成建制的团队被初创挖的很散,各个初创企业不断的重复造轮子,造的都是同样的东西,pin to pin的抄国外的产品。各种消息满天飞,什么riscv是弯道超车的捷径啊,挑战x86的第三极啊,看个乐子就好。
高端芯片初创企业很多还处在ppt阶段,能否在国外巨头的产品下存活下来,ppt参数和实际落地比起来性能差距有多少都存疑,软件栈、编译器,算子库这种的什么时候能对标外企也需要很多时间。
况且这些芯片真正落地也不能真正的解决卡脖子问题,差不多的追求先进制程的企业都在台湾流片,美国一制裁,台湾说不产也就不产了。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什么光刻机,制造封测啥的不敢乱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