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为啥除了Surface,几乎没有其他公司开发Windows平板了?

bahze 回答数5 浏览数886
我记着大概五六年前,Windows系统平板特别流行,基本每一台公司都想要掺和一手,有正规老牌的计算机企业,也有一些山寨公司。
但最近三年左右,除了surface还在坚持更新换代,其他公司似乎都放弃了Windows平板这个项目。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吉林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LEMONKEITH | 未知
surface 它就不是个平板
我刚把自己的ipad pro闲鱼出了,现在用的是一代go,准备弄个二手的pro 6。
<hr/>我对surface真的是  又爱又恨,都不用对比ipad pro,就 ipad air,唯一的优势就是 它是个电脑系统,而ipad无论性能多好,它是个平板系统。
这就是区别,surface是电脑,ipad是平板

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  欸区别不大啊。但是对于我来说,区别大了。
我带着 这个东西出门在外,办个工,登录个系统,这个系统是电脑端  还是 手机端 区别是很大的。
在ipad上登录我的系统,就是个大号的手机,功能不全,操作麻烦。
在surface上,就是电脑版的,功能齐全
你用手机开个wps,操作操作表格,麻烦不?ipad就是这么麻烦,而surface 就是方便。

而这,几乎是surface唯一的存在理由了。
它是像平板的电脑,如果它是像电脑的平板,早八辈子被ipad干掉了

要说到为什么会被干掉,生态
真心的,你如果用过uwp 和 app store,对比一下,你就会觉得  微软几乎已经放弃了专门为surface营造一个生态出来了。
而 苹果的生态,两个字形容:绝了。
可惜,我用的ERP系统  在苹果上没有,也是绝了,断绝了我用苹果的念头

苹果在赋予 平板 越来越高的生产力
而微软在致力于  把它的“平板”改得更像电脑

而其他安卓嘛,既没有苹果的布局,又没有微软的财大气粗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yd61 | 来自北京
有啊有啊,其实还有公司在坚持做Windows平板,只不过在经过最早初代Surface发布内会儿一大堆企业扎堆做的盛景来说,现在着实低调了很多。当年可谓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联想YOGA系列的360°翻转屏;Surface的插拔键盘;戴尔我记得是用了旋转屏幕(就是普通笔记本,但是屏幕在框里可以旋转正反面);好像是宏碁,用的是屏幕半折的方式达成平板模式。
那时候的我深刻觉得,平板二合一才是未来!
当然,踩坑了以后,现在嘛……发现二合一Windows本,在很多环境下,都是比较鸡肋的。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多种场景下的需求。
<hr/>然后先说说目前的二合一Windows本有哪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吧,(排除比较小众的品牌):
最便宜也是性能最差的大牌平板,低配裸机3k不到。屏幕素质极佳,低配性能辣鸡。
宏碁Spin5,搭载11代i5-1135G7的CPU,作为轻薄本还是不错的。2.2K高色域360°屏幕,双雷电4接口,各项功能也挺丰富。即使作为一款传统笔记本来看,也是不错的机器。
联想其实一直在二合一笔记本领域耕耘,YogaDuet就是其中“可插拔键盘”类型的主力。(我的MIIX520就是这台机器的上一代)人脸识别,2K屏,蓝牙、插拔二合一键盘,标配笔,极其实惠的价格,除了没有无风扇设计(可以通过软件手动降低或者关闭)。我觉得这台机器比Surface 系列要实惠太多了。另外注意,据说马上要更新新款机型了(所以现在也是这个老款的最低价格了),想要入手请三思。
另一种Windows平板的主要类型,360°折叠屏。这类机器的优势就是基本可以完全保留传统笔记本的一切特点,单独增加可以360°旋转的屏轴即可。相对的,重量较重,不太适合平板模式使用。
我敢说,没人会预见到专做游戏本的ROG居然会出小巧的翻转屏笔记本。这台ROG 幻13可以说是开创之作。自身配置在二合一笔记本中独一档,搭配专属接口可以搭载RTX3080Laptop,又能成为一台性能极强的台式机。
华硕本家的高端商务本系列,灵耀X系列,其中的逍遥,也是360°翻转屏。整机的屏幕素质超高,4K OLED屏,支持100%DCI-P3色域。
Surface目前最新的Pro 7 +。其实Surface系列最值得购买的是采用无风扇设计的i5版本。但是最新的i5版本,考虑现在的需求,内存上16G,再配个键盘,价格直接过万……
惠普Spectre X360,Spectre系列俗称“煤矿金”,因为其奢华的配色而得名。同样也是在保持更新二合一类型的机器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官方店没有)
戴尔的高端商务本,XPS系列,其实也是一直在更新二合一笔记本的。只是……XPS系列的定价一直不低,相对来说考虑的人就特别少了……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352264333544579072">宏碁旗下超顶级专用工作站笔记本,采用了我开头所说的“半折屏幕”的方式,当然实际技术肯定是有了很大进步的。具体折叠方式看下图:


以上这么一票机器砍下来,数数品牌,除了微软本家,还有联想、宏碁、华硕(ROG)、戴尔、惠普等等,可以说在坚持做Windows二合一笔记本的厂家还是很多的(甚至还有不少机型我没列出来)。但是,其中比较多的还是折叠屏的形式,纯粹可以单独拿个平板的比较少。因为这种键盘分离的设计,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说,还是限制太大了。
<hr/>接下来说点我个人的体验:
首先晒一下我的两台Windows二合一笔记本:


啊不对,这是我家狗砸~,应该是这个图:


左边是联想YOGA Book 初代,采用了Atom Z8550+4G内存64G emmc固态,无风扇设计。当时价格我记得是3k。买来以后发现性能的确不咋地,甚至用Edge看斗鱼都会卡……(用Windows商城的平板应用会好很多)目前基本吃灰。
右边是联想MIIX520,采用了i5-8250u+8G+512G固态,风扇还挺吵的……但是我看中了很久,甚至推荐我亲戚买了一台……然后新发布512G版本我就没忍住买了,目前作为外出的主力办公电脑使用。
<hr/>这两台机器中,YOGA Book初代尽管性能渣渣,但是基本符合我的预期,能进行基础的办公,是个更倾向于平板电脑的机器。当初购买的时候,YOGA Book有安卓和Windows两种版本,而且Windows版本贵了500。当时我考虑的是可能Windows有授权费之类的,购买了活动降价后和安卓版本同价格的Windows版本,还想着买来装双系统玩。结果到手发现,这机器的BIOS是阉割版,不支持完整的引导之类的,不能刷机自由切换系统,遂作罢。最后现在就是拿出来偶尔当平板用一下,看看视频,也凑活。主要还是性能严重不足,甚至作为WiFi链接的无线显示器都会有比较明显的拖曳感。
MIIX520作为我工作的主力,其性能也足够使用,日常的制表、画CAD,以及少量的Lightroom照片处理,都足够胜任。但是整机作为平板而言就过重了,因此我也极少拿它当做平板来用。除了重量问题,发热、噪音,都使得这台机器不适合作为一台手持平板设备使用。
当然,对比上一台YOGABook初代,联想MIIX520作为一台完整的笔记本,保留了完整BIOS,也使得其拥有了更多的可玩性。我在这台机子上装过Mac、安卓、Linux、国产麒麟,都能够基本正常运行,目前是使用的Mac+Win双系统。
另外,这台机器的性能潜力也不错,CPU默认的TDP是15W,但是我直接拉到20W,依然能够完全压制,就是噪音更大了。而风扇也能用相应软件控制转速,甚至有大佬直接把风扇拆了的……(不建议)
<hr/>最后总结:

我说我这两台机器的意思,就是想表示一下,二合一笔记本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还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要么性能不足,要么重量过高,或者就是价格还是太过于昂贵(大于一台轻薄本+一台平板)。因此,除开一开始“开创性”的那段时间,二合一笔记本的热度逐渐降低了。所以,题主才会有一种“其他公司不开发了”的错觉。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笔记本性能会随之提高,或许以后便宜又好用又轻薄的二合一笔记本,就会来到我们身边了。
【笔记本推荐、整理】


  • 给萌新的笔记本购买推荐
  • 2021年30系显卡游戏本整理
  • 4~5k价位办公笔记本 精选
  • 11代标压酷睿/5000系锐龙Zen3轻薄本发布整理
  • 英特尔11代酷睿 轻薄本 汇总简评
【萌新入门系列】


  • 萌新笔记本电脑购买简单入门指南
  • 给萌新们的鼠标购买建议
  • 给萌新们的耳机购买建议
欢迎在评论区向我提问,我都会一一解答,大家点赞三连支持一下~
如果想要更加精准的私人咨询,也可以发起付费咨询,提供更加优质的的服务~
最后,愿大家都可以购买到称心如意的电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nt147 | 来自北京
很多人说题主不知道。我觉得题主有这样的想法不奇怪。

在大约2019年的时候确实没多少做Windows平板,因为这个市场太小了。Windows平板这个市场每年都在萎缩,而微软由于先发优势在这个市场占有率颇高,所以导致别的厂商不愿意去做。
2020年Windows平板出现了销量上涨。所以很多产品线出现了更新迭代。因此,Windows平板市场也被激活起来。

现在市面上有:

  • surface Pro7+
  • 联想Yoga Duet
  • 戴尔latitude 7310
  • ThinkPad X12 Tablet

综合产品力上,还是微软的surface Pro7+相对最好
对这种Windows 10的平板电脑,很重要的一个场景就是手写笔。有了手写笔你可以在这些二合一平板上写写画画,文档批注。至少例如商务文件电子签名、记笔记这些场景是很有用的。之前据透露,京东平台售出的微软Surface是大约有40%的比例都是带笔的。
而在手写笔体验里面,Surface 是体验最好的。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351864243499671552">但是核心问题在于,除了手写笔这个应用场景,Windows二合一平板你就找不到太大的优势了。

  • 性能上,Surface不如那些正常的轻薄本
  • 便携性上,13寸的小尺寸轻薄本和Surface的重量大致相仿
  • 价格上,Surface价格较高
  • 续航上,由于Surface 的电池容量42Wh相对较小,续航上未必有一些大容量电池的轻薄本来得好

所以这也是Windows二合一平板的最大问题,除了手写笔找不到直接性的优势。这导致了整个Windows的二合一平板销量不断下滑,最终到了2020年才因为在线办公需求销量回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bemperor | 来自北京
御三家商务产品线、yoga duet、wacom、一众寨场、eve:你说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ored葬月 | 来自北京
更一下:
最近想试试水,给SP6更了Windows 11,发现任务栏电源状态处调节性能释放模式的菜单不见了,这徒增很大的不便。重做回了20H2。偶然间发现一个神奇功能(原谅我从来没留意到它),Windows 10的虚拟触控板。
这是我见过的最套娃的设计了。鼠标曾模拟手指,触控板模拟鼠标,到了纯触屏使用的平板上(不接键盘,不展开)竟还要有个模拟触控板的东西。可悲的是,它真好用。这也侧面印证了为什么Windows平板无法独立存活了吧,Windows在平板情景上的人机交互实在太糟。
btw,现在二合一以及可以360度旋转的超级本越来越多了,鉴于头部OEM的优良客户服务水准和制造水平,特别是戴尔尤其出色的品控和质感,这个问题也许慢慢就不成立了。最后推荐诸位如果认为机器天生当服务于人,那就远离Surface,想省心大可选择Thinkpad和Dell,想省钱联想Yoga的二合一也不错。
<hr/>先总结:

  • Surface 作为Win10平板的标杆并不能让人满意;
  • 微软这一主导者并不能也不曾地,在该细分领域做生态建设和市场占有的推进。导致到了今天Win10平板电脑的供应链水准明显落后于其他智能设备种类。对于做开发平板电脑决策的第三方厂家而言,做Win10平板不如Android平板来的划算。
  • 仅存的非微软Win10平板设备,不如说是可触控与书写的超级本,它们来自第三方厂商覆盖超极本市场的决策,目的在于覆盖更多超极本用户需求。
  • 跨领域产品市场规模本来就受限,再加上iPad Pro的竞争,着力推进Win10平板产品的开发与宣发并不合算。
<hr/>我是Surface Pro 6用户,这里先从我个人这两年的体验并结合我所知的Surface用户普遍遭遇的问题的来讲(对Win10平板市场表现萎靡的评价在第二部分):
1.1.(不重要)购买Surface的时候,以为会买来另一种iPad,结果发现买来的是超极本。可以手写触控的Win10超极本,对我来说还蛮需要的。作为Adobe重度订阅用户,有一个便携的性能还够用的设备,特别是还可以直接用压感笔的(要知道wacom的数位屏真的不便宜),体验还是非常好的。在Office文档和Acrobat的PDF批注上,对我来说手写笔的作用很大。
1.2(不重要)Surface拔了键盘的定位的确是个平板来着,可是Win10的触控模式真的没什么用。我之后特地设置了断开键盘链接时不自动切换模式,我还用正常的模式,只不过是触控操作。拧巴就拧巴了,但如果这么去想:这是个可以举着操作和向他人演示的Win10电脑,一个更方便的超极本。这么想Surface并不鸡肋。
1.3 但是!Surface的品控实在是太糟了!我买它是为了提升生产力,但它却让我经常在生气。不只是Surface的硬件品控千疮百孔,它的瑕疵非常多元,屏幕贴合不整齐、机身金属软、漏电强度强过其他设备、扬声器处玻璃切割极其锋利……这里不赘述了。Surface Book 屏幕更大,往往更不平整,黑屏下它不像个漆黑的镜子,而是张黑色PVC水晶板。大家可以去Surface实体店看看样机,观察一下屏幕边框的反光倒影畸变程度。Surface的做工对消费者来说就像在抽卡。
1.4 硬件调试层面上,微软作为一家Win10设备婆罗门OEM,它并没有采用公版的Intel核显设置。Surface屏幕在低光时,如果显示暗色画面,屏幕会有严重闪烁。屏幕频闪是电子设备荧屏伤害视力的主要原因。而Surface的频闪已经严重到让人感觉这是个坏屏幕的地步了,很多退货都是因此而起。这个问题本不是硬件问题,它可以通过调整Intel核显控制面板提供的功能选项解决。但是,Surface没有该控制面板,同时,极难安装。网上有很多技术博客提供了解决办法,可随着Surface的系统一代代更新,解决方案又变得不同。
Surface极不稳定的驱动非常影响体验!Surface Pro具备结构光人脸识别系统,这个功能会经常掉线。需要老老实实用pin解锁后去设备管理中重启该功能,或者,重启电脑。这都为消费者徒增了使用成本。
Surface的Marvel无线网卡驱动也是个神经刀。它的驱动偶尔就会出问题。在我家中足够性能的宽带和路由器的服务下,Surface的网速可以达到其他Wifi设备的百分之一网速。比如500m宽带下,只有Surface连接网络,测速网给的数据是40兆宽带水平。解决方法是,去微软官方Surface支持页面,下载安装Surface驱动包。
1.5 Win10自身的软件生态没有竞争力。UWP的饼是真好看,当初UWP空降的时候让人耳目一新。现在呢?Microsoft Store就像个太平间。偶尔能用上,但没什么人惦记着用它。
这里再夹带点私货:我很久以前是个诺基亚N9用户,真的特别爱Meego Harmattan。Harmattan的UI图表是“膨胀圆”(这个形状到底是啥名字大家也没统一,因为在Photoshop里,将正圆型“膨胀”操作后再旋转45度就成了,所以我姑且叫它膨胀圆吧。更新:就是小米换的新logo那个形状)后来我也因此不太喜欢圆角矩形,更喜欢三星的OneUI的图标。
Metro UI出来的时候我也很喜欢,Metro UI的设计语言发展出了现在Win10的样子。
可问题在哪儿呢?膨胀圆和圆角矩形不一样,广义上它毕竟是圆,如果它的内容不是径向铺展而是横向或纵向线性铺开的,就特别违和,很难看。圆角矩形作为矩形的柔化版本,图标可以从径向延展也可以线性延展,在美术和结构上它都具备非常大的包容性。
Metro的磁贴也是一样,微软官方的应用图标是严格按照设计开发文档中的图标结构标准来的,可第三方公司呢?他们会按照这个来吗?他们普遍拥有标准化的设计团队吗?
Metro的磁贴菜单就像田字格纸,微软自己可以按自己的颇有个性(刚开始的Metro是彩底白标的,至于彩色用色,是比较讲究的)的写字习惯(字写多大,什么字体)把这张纸写的很规整漂亮,但这张纸除了微软还有别人来写,为了整体美观,所有人需要按照微软的个性来写。
所以我们看到了微软自家的UWP软件在开始菜单里漂漂亮亮的,图标较小,居中。小、中、宽、大四个尺寸各有各的排版结构。第三方呢?微信UWP,还可以没顶格,但几个尺寸都一个结构;BiliBili,直接顶格,在那么多磁贴里非常突兀。连给Surface Dial做了适配的,和Surface Dial一道宣传的画板应用Sketchable的磁贴都是顶格,放在开始菜单非常炸眼。可见微软并没有让广大的第三方开发者统一美术标准的能力。当然,微软终究没能让UWP有哪怕代替exe应用的势头。
1.6 微软在大陆地区的服务质量没有竞争力。OneDrive、OneNote虽好,可它同步不了。OneDrive、OneNote、To Do、Sticky Notes,这些很好用的拥有云服务的效率软件,在国内的网络环境下,同步是真的折磨。我还得在袜子网买科学冲浪服务,一个月最少5.88刀的订阅费,才勉强让它们顺畅地跑起来。
综上。用户买Surface多是让它来干活的,可Surface相对于iPad Pro所具备的优点真能抵消它带来的诸多不便吗?为什么一个生产力设备会让大量消费者经常生脾气呢?
现在回归Win10平板电脑的问题。
2.1 微软对Surface的定义是Win10平板的标杆产品。它的确有它独特之处,那些独特之处的确给消费者带来了收益。但是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靠。而一个标杆产品的成色往往体现了整个细分市场的水平,无论是从现有供应链水准还是市场增长潜力来说。其他厂商会选择继续深耕已有产品线,而非加入到获得不了主导者微软什么帮助又注定没什么收益的Win10平板市场里。
2.2 很多Surface用户是带着想象购买Surface的,但经过不愉快的使用体验后(更不用说微软糟糕到爆炸的售后),有多少人会在设备需要迭代时留下来购买新的Surface?Surface 作为Win10平板设备的代言者尚获得如此市场反馈,面对iPad的竞争,厂商不会有太多兴趣加入进来。
2.3 平板市场作为手机市场和笔记本市场间的交叉部位,本身用户量就和前两者不在一个量级。主生产PC的厂商不会为之支付多少成本,主生产手机的厂商亦如是。况且,在iPad Pro对Surface的市场表现几乎是碾压之势的现在,几乎没有厂商会对这个市场保有丰满的期待
于是,除了Surface外,Win10平板市场的选手只剩Thinkpad、Dell XPS等这些在超极本领域专精的厂商。他们研发的所谓“Win10平板“还是提供触控与书写的超极本而已,他们的目的是充实自己品牌下超极本的使用广度,以更多地覆盖超极本市场。
同时,因为它们普遍不是Surface的拆走键盘的方案(Surface Pro和Go的支撑方案让“膝上办公”很不方便),多是键盘向后旋转的设计。所以考虑到诸多生产环节因素,这些设备定价普遍较高,市场占有率必然很少。于是,我们并不常见Win10平板设备。
<hr/>Surface缺点很多,但我目前好像还是离不开Surface。Windows,可触控的,可手写的,便于携带的(总是比能翻折过来的笔记本的轻便些,加上UAG的保护壳不怕摔),性能够用的,好像也没别的谁了。等手里的Pro 6性能不足了我还是会选择去更新或者买Book的,反正,99%的毛病我钻研钻研就能自己解决,这大概属于消费级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