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三年的无人机产品经理,至今又做了一年的智能家用投影仪产品经理。最近越来越觉得做一款好的硬件产品,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最难的事情,当然就是产品定义和需求确认。
一. 产品定义与需求确认
“向市场提供的,引起注意、获取、使用或者消费,以满足欲望或需要的任何东西”,这是百度百科的解释。
这是面相市场需求端的解释,实际上,一台立体维度的产品定义除了满足消费需求外,还应该考虑公司的能力和战略及产品线结构、竞品特性、市场及产品品类的发展规律。举个例子,大疆MAVIC PRO:一款高性能的便携消费级无人机。借助不断成熟的飞控及图传及云台技术、不断变小的camera方案(公司能力),大疆诞生了MAVIC PRO,填补了大疆无小型便携无人机的产品线的现象(公司战略及品类发展规律),从而满足市场上用户对高性能无人机便携化的需求(消费市场需求),顺便抢占零度dobby以及零零无限的hover camera的市场(竞争特性)。(有必要再另外写一篇作文讲产品定位)
硬件产品的产品定义不能说比软件产品要难,但是硬件产品的产品定义远比软件产品要更慎重。因为对于硬件产品的产品需求来说,一旦投入资源朝着一台具体的方向开发,涉及的硬件打板、结构开模,更改需求则是需要以月来计算的时间成本,而且金钱成本消耗也是相当之高的。同样,硬件产品一旦上市,你没有任何机会对硬件功能再进行后期升级(不讨论固件升级等),如果这个功能不行或者这个设计有缺陷,这都是非常致命的。所以对于产品经理来说,你要在前期甄别这个功能是否有必要、能力去做这个产品/功能,这个产品/功能之于产品有什么功能,都考验着这个产品经理的综合能力。
二. 外观设计与可制造性评估
当产品定义和需求确认完成后,我们需要把这个产品的核心理念和功能传递给资源组同学,省事他们对产品了解后,去更好评估和完成领域工作。对于ID(工业设计)的同学来说,让他们了解你想传递的产品理念尤其重要。之于硬件产品来说,产品定位导致的产品成本控制异常严格,“互联网思维的硬件”可能没有那么在乎成本控制,但是目前死掉的硬件又往往是带着根深蒂固的互联网思维。而成本的最外“表面”的事,就是外观成本,在我的工作经验中,一台1000元的产品,用10块钱做一台外壳可以,用500元也可以。如果这是一款定位于大众化的爆品,就尽可可以用民主化设计,比如小米空气净化器。如果定位成小资产品,你就可以给外观更多的成本空间,比如猫王小王子音响。(也不是所以产都品可以用外观进行高溢价,具备外观高溢价的产品,应该有什么要的特质,还得再有一篇作文)
与设计息息相关的,就是可制造性。举例来说明克制造性重要性,某全面屏手机制造当初陶瓷后盖的良品率不足10%,某窄边框的电脑组装完成后显示屏的良品率不足20%。这对硬件来说是致命的,一是量产初期,产能严重不足,二是成本居高不下。任何看似小小的设计,最后导致可制造性差异是巨大的。当然,一台产品的可制造性会由专门的人员评估,产品经理只是参与及对结果决策。
三. 过程监控及功能验收
对于硬件的产品经理来说,过程监控相对没有那么重要,过程更多是项目经理来管控,而产品要做的就是对时间和结果负责。在规定的时间,研发对功能需求是否达成,合作的第三方对我们提出的需求是否达成。
过程中,产品经理往往要提供各种辅助工作,比如支撑专利部门提交专利、支撑设计部门设计说明书、支撑市场部门做前期产品辅导等。
研发过程中,对风险的识别尤其重要,所有构成因素都会有潜在风险,项目时间风险、功能风险、供应链风险、渠道风险、竞品风险,这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产品经理有经验和直觉去识别、判断风险的大小并且做出合理的反应。避免风险失控,是入门和中级产品经理的一台标志。
四. 上市与反馈
产品的上市,对于硬件产品经理来说无疑是兴奋的,你可以看着电商或线下渠道销售数量的攀升以及用户评论分享心得。但是,这个阶段往往又是最紧张的,用户的数量越多,暴露的问题越多,有些会是产品设计之初的逻辑缺陷,有些会是质量和品质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组织售前售后及研发体系资源,让这些信息正常流通与反馈,对问题进行识别和分发(这个过程不一定是产品经理来做,但是如果没有流程,产品经理一定要负责起来,毕竟产品经理是产品的亲爹)。
搜集产品的反馈,对于产品经理来说,这是产品工作流的末端工作,对于非软件部分的硬件和结构来说,可能并没有反馈—改进—反馈这个循环的机会,所以这也正好强调了产品定义和需求确认的重要性。但是,反馈非常重要,这会肯定或者否定一台产品经理最开始对产品/功能的定位和设计。重视用户反馈,对检验自个判断尤其重要。理解用户反馈,去伪求真去理解真相,会帮助产品经理挖掘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及消费市场,洞悉市场的风向,对接下来的产品定位和设计,有极大的帮助。
写在末尾——
硬件产品也跨着各行各业,有无人机,有自动驾驶,有智能手表,有智能家居,有toC,也有toB,但是对于硬件的开发过程,产品经理的工作流程基本类似。工作方法会变,工作逻辑总是相通。
这也是我自个的工作总结和提炼,硬件产品总是有趣而艰难,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作文来记录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