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如何评价赵丽颖、冯绍峰、朱一龙主演的正午阳光新剧《知否 ...

tuofapl 回答数5 浏览数672
相关讨论:
如何评价湖南卫视制作的电视机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系列预告片?
《知否》中有哪些无法忍受的语病问题?
如何评价《知否》“不聚焦于宅斗更关注家庭教育”的改编方式?
电视机剧《知否》对北宋历史的还原度高吗?
古代女子结婚后在家都做些什么?
如何评价电视机剧《知否》的服装造型?
如何评价赵丽颖在《知否》中的表现?
如何评价冯绍峰在《知否》中的表现?
如何评价朱一龙在《知否》中的表现?
剧版《知否》中有哪些出彩的配角?
中国古代的嫡庶之别很严重吗?
含幕后及主创人员访谈:

先导预告片(12/25)
https://www.zhihu.com/video/1060864076040830976
正午片花:

【终极片花】(12/24)
https://www.zhihu.com/video/1060502193236463616

定档片花【琴瑟】(12/20)
https://www.zhihu.com/video/1060499483363725312

首版片花【关雎】(4/25)
https://www.zhihu.com/video/1060499599395061760

女主角:赵丽颖
男主角:冯绍峰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我喜欢dz | 来自北京
浪漫理想主义的小公爷过着残酷现实主义的人生;
现实主义的顾二叔和明兰拿着浪漫英雄主义的剧本。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8327148 | 来自北京
想写的太多,做个目录吧,慢慢更,目录也会慢慢加,不再按时间线整理。如果弃剧就断更。
一.编剧
1.人物角色
2.主线把控
3.环境设置
4.主旨
二.演员
1.角色配适度
2.角色完成度
3.观众评价
三.导演
1.节奏
四.宣发
1.那些年我们见过的尴尬热搜
2.那些年我们见过的引战热搜(1.06最后一更,已弃剧)
五.服化道

一.编剧
1.人物角色
知否有台词的角色有243个, 挑几个喜欢的叨叨两句。(图源水印,侵删)这一段很长,部分人物会和原著进行对比,建议先拉到后面看其他部分,然后回来再看角色。
知否定位是古代家庭伦理剧,群戏。
12.31
把我们齐衡不是学渣这件重要的事置顶!
关于科举,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长柏和齐衡他们科举的难度,相当于清华北大合起来只招三百个人(小说仿明清,明清大概是这么个数据,但不是必然,经常有浮动)并且将每年一次的高考改成每三年一次,全国学子都在备考,和他们一同竞争的还有二战的,三战的,无数战的,而长柏和齐衡年龄还在二十左右。
最后长柏中了,齐衡排名一百多。关于为什么他排名一百多但是没中,我理解为那一年可能招的人只有一百。
我们衡哥儿的成绩放现在大概是高考省排名前三这样~所以别喊他学渣~
我要维护我们衡哥儿学霸的尊严!

12.25
①开篇卫小娘的管事丫鬟小蝶。


从出场到下线加起来不过两三分钟的镜头,先是安抚哭泣的小丫鬟小桃(六七岁左右),竹筐一甩,和克扣她们碳的婆子据理力争,惊动掌握管家大权的林小娘的管事丫鬟,周娘子,这周娘子是怎么处理呢,话讲得很漂亮,甚至还多给了一倍,只是这眼神带了点轻蔑,出卖了她的内心。克扣碳的婆子给小蝶补碳时气势汹汹,倒像是她受了委屈。
   卫小娘的地位有了,府里人尽可欺,怀着身孕,大冬天的被克扣碳火,正当维权,却连个下等的婆子都敢这么磋磨她的大丫鬟。
  小蝶拿了个竹蔑子捞了一半,拿够应得的份额,喊道不该拿的我一分都不会多拿。好姑娘,有骨气,贫贱不移。
   她的结局也来得很快,克扣碳火事情暴露,管事的和她背后的林小娘为了推卸责任,栽赃到她身上,百口莫辩,被发落了。卫小娘托那个六七岁的小丫鬟小桃给她送东西,想着有钱傍身,兴许不会再被她舅舅卖。小蝶见到送东西的,第一件事却是问卫小娘信不信她。小丫鬟小桃说信。
   最后,在大门外,小蝶抓着卫小娘给的镯子悄悄地流泪。
   这是全剧第一个敢争一争的姑娘,活得堂堂正正,对上(卫小娘)尽心尽力,对下(小丫鬟小桃)包容照顾,对外不卑不亢,对内勉力周全。
   ②.盛府大娘子,王氏。
   王氏讲话很有种时时刻刻在同人吵架的感觉。她第一次出场是大女儿盛华兰同京城侯府袁家结亲,女高嫁,被袁家怠慢,王氏为大女儿不平。然而盛父三言两语就安抚好了她。性格直率,头脑简单,缺乏沟通技巧。
   第二次是得知她大女儿——盛府嫡长女的聘礼雁,被庶子投壶要输掉了,整个扬州有头脸的人家都在。王氏做了两件事,第一找上门掌箍了庶子的生母,也就是掌握管家大权的林小娘,第二去拦庶子,但是被盛父阻拦。这个处理顺序是很有意思的,事关盛府和华兰的颜面,紧急关头第一反应不是去解决,而是先去找林小娘算账。简言之,她拎不清重点,分不清主次。第二反应是去阻拦庶子,彼时她是主,对方是客,自家输,客连赢,这种情况去拦,很容易落下个输不起气量小的名声,这也是盛父拦她的原因。然而她全无知觉,只想着雁不能输。
   这一段是我反复感叹的,小说中描述王氏的性格,解释分明王氏出身高,低嫁盛府,又是正妻,却玩不过林小娘时,很直接的用了点评的口吻,编剧能用这么一个小过程将她表现出来,妙。
   这样一个女人,似乎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代表,她不够聪明,又容易被糊弄,明明有理的事因为缺乏沟通技巧常常变成没理,婚姻需要经营,她缺乏的正是经营的能力。听起来仿佛一无是处,然而编剧给她加了一个小情节。
    小蝶被人构陷,难证清白,卫小娘身怀六甲直接给他跪下求情,周围人带着冷漠,王氏讲了这么一段话:“如今袁家还在这院儿里,纳征的首尾都还没完,你就要在我女儿大喜的日子里打打杀杀,天下有你这样做父亲的吗?”小蝶因此逃过一劫。
选了一张我喜欢的动图,大娘子遇到不认识的亲戚来敬酒。


还有一张


③盛家四小姐,盛墨兰。
   墨兰是林小娘的女儿,初登场是得知自己的亲哥哥和人赌投壶,快把华兰的聘礼给输了,她哭着进来,说太丢人了,太丢人了。
   噗。
   到她给盛老太太请安,念书给老太太听,老太太同她讲,“明兰来过了,我给她做了小酥饼吃,你也去吃一点吧。”墨兰想念完,老太太表示你还没吃早饭,饿着肚子不好。墨兰回到林小娘的院子,砸东西,哭着大声嚷嚷,埋怨她娘,“我都说她不喜欢我,你还非要我去。”之后是一段关于嫡庶人情往来方面的话。
   我对此印象深刻,得益于她剧中年岁尚小,屁大点小孩懂得还挺多,家父指着她对我说,这孩子真聪明,你这么大时可没这个眼力。那是自然,我活不过两集。她可是能活好几十集的人物。
   小孩子,心机是有的,但还不深,情绪不稳定,易怒易委屈,功利性强,骄傲好胜。她同时有一种基于自身阶级的超时代思想,平等,她想和嫡女一样平等,当然这是利己的平等,倘若问她愿不愿意和同为庶女的明兰平等,那必然是不愿意的。
④.林小娘


林小娘是个厉害人物,一个没有娘家撑腰的妾,却拿到了管家权。她划分大事小事的标准很有讽刺意味。
  女儿墨兰哭着进来指责哥哥投壶让她丢人,她两句话安抚了女儿,然后气定神闲地继续修剪花枝。儿子投壶要把华兰的聘礼输掉,在她眼里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卫小娘有了身孕依旧被克扣碳火,贴身大丫鬟找到管事的索要,也不是大事。
   但等王氏找上门甩她一巴掌告诉她盛父对她儿子投壶输聘礼的事很生气,方才还不如修剪花枝重要的事登时成了大事,立马让周娘子去叮嘱儿子去认错,去请罚。她处理的方式是弃儿子保管家权,儿子受罚还要求他把杖责的数目一个一个喊出来,让盛父听到,好激发他的不忍之情。明兰将东西被克扣告诉她爹盛父,第二件大事来了,她选择栽赃给丫鬟小蝶。
   她的标准只有一个,盛父的态度,他不在意的都是小事,他动怒的才能叫大事。典型的封建社会男权体制下依附丈夫且无娘家撑腰的活法,盛父是她权势地位的来源,她不懂管理,也不知台面上的人情往来,在轻重缓急上甚至不如王氏,但是她知道莵丝花的生存法则,也了解男人这种保护欲泛滥又在生活上粗枝大叶的生物。
   在盛父面前永远是做小低伏受尽委屈楚楚可怜的功利性极强的两面三刀白莲花。极端的利己主义。

上面这几位,或多或少的缺乏对危机的预见性,下面几位,又各有各的风格。
⑤盛华兰
   华兰只出场了一次,她陪着老太太说话,听婆子传消息她庶弟要把她的聘礼输掉了。这种直接打她颜面的事,她的处理方式是首先问老太太的意见,老太太表示想让她自己来处理,她了解她的爹娘,担心因为这事两人当着宾客闹起来,左右打赌的两个都是小孩,两害相权取其轻,传话给她爹娘不要为这事伤了夫妻情分。
12.26
⑥.卫小娘
卫小娘是个矛盾体,同她有关的几件事,第一件是小蝶拿回来的灶碳不能在屋内使用,小蝶想再去找管事的,卫小娘拦着她,表示冷就多穿一点。第二件是长枫快将华兰的聘礼输掉,明兰因记着华兰对她们的好,力挽狂澜,卫小娘得知后提点明兰,莫出风头。第三件是瞒盛父她被苛待的事,即便明兰当着盛父的面点明,她也坚持否认。第四件是小蝶被构陷,找不到证据证明清白,求盛父网开一面,又把仅剩的嫁妆留给小蝶让她傍身。第五件是临终教明兰藏锋,给了她一副《李娘子镇守娘子关》。
以上事情,皆可用“逆来顺受,遮掩锋芒”来形容,甚至有时候显得过于软弱。而她悲剧的根源,是没有劳动权情形下的过于清醒但又不够清醒。
她是因家中困难被卖进盛府的,倘或女子享有劳动权,未必是此种情形。进府之后,又看透了盛父这种生物的不可靠: 从某种程度上讲,盛父和林小娘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林小娘判断大小事的标准是盛父的态度,盛父处理家庭纠纷的标准是会不会影响他的官位。一个狼心一个狗肺,真乃绝配!
卫小娘的清醒在于她清楚自己无父兄可靠,无丈夫可依,始终是要在后宅,在女人手底下讨生活。她的不够清醒,在于她看不透自己在盛府的定位。她之所以能进府,是王氏见林小娘得宠,特意买来分林小娘的宠,同她打擂台的,无论她争与不争,她都是林小娘的眼中钉肉中刺,更何况她有孕。既然最坏的情形必定会发生,倒不如联合王氏拼一把争个活路。
但就是这么一个人,临终留给女儿的竟然是《李娘子镇守娘子关》。她软吗?骨子里还是想着靠自己立足于天地的,这样一种超越礼教束缚的想法,加上她本人的智慧和能力,但凡肯给她一点劳动权,未必不能如她所愿。


⑦齐衡
挖洞,慢慢写。这是个温柔而坚韧的人,需要在很温柔的心境下来写。

12.27
⑧.盛父
一个思考 : 蠢货如盛父,到底是怎么升官的?
我平素不愿深思男性角色,因为男女思考的方式不同,我无法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关于今晚盛父糊涂翁断糊涂案的剧情,我疑心男人都吃白莲花这一套,家父表示林小娘和墨兰很容易看穿,甚至主动刷锅以示和盛父这种男人不同。想来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怜弱不能甩锅给男女鉴白莲功力的差异性。
前面提到盛父判断一件事需不需要处理,取决于这件事是否能影响他的官运和盛府的颜面。
盛父断的第一桩案,是处置长枫。长枫喝醉酒拿华兰的聘雁做赌注,并险些输掉。因此,长枫挨了三十板子,盛父的态度是“一个孽畜,还值得我儿子给他偿命?” 等等,长枫犯了错,怎么还成大雁的不是了?
这第二桩案,是小蝶被诬案。盛父在听到卫小娘被人克扣东西,第一步找王氏算账,发了一通火,然后得知这是林小娘的差事。在这里有个前提,王氏的管家权在剧中是盛父要求交给林小娘的,也就是说理论上应该不存在盛父找错责任方的情况。但事实就是找错了。盛父,来吧,不关心家庭和自己糊涂蛋,二选一。
盛父找来林小娘后,断案全靠林小娘这张嘴,林小娘说我把xxx都给她了。这句话眼熟吗?我们倒退回第一集,小蝶去找管事的要碳,惊动了周娘子,管事的狡辩道我都已经给她了。小蝶回:“你既说给了我,把账拿出来对,看看上面可有我的手印”。唔,这么看来盛府领用东西是有凭证的。盛父核对证据了吗?没有,林小娘说什么他信什么。即便他年幼的亲生女儿告诉他,爹我从来没收到,即便他另一个妾室提出各种疑点,他就是对林小娘的话深信不疑。讲得好听点,叫爱情使人盲目,这不好听点,就是非不分滥用权利。
第三桩是卫小娘死亡案。凶手一目了然,林小娘。林小娘给出的理由是请来的接生婆跑了。跑了你不往回拿人盘查隐情?家在你扬州城的接生婆,她跑得了和尚跑得了庙吗?都知道生孩子是鬼门关前走一遭的事,她接生了这么多回,至于因为孩子大觉得会难产就跑?说她背后没人指使你也敢信?
这事第一阶段的处理,因为盛老太太提点他处理糊涂,容易影响官运,盛父冷了林小娘一段时间。紧接着林小娘来哭,给了两个解释:第一我对她是尽心尽力的,给了这个给了那个,女人生孩子本就有风险,她难产是她运气不好;第二,生产当天是接生婆自己跑了,我也派人去请其他人了,但是我才来了十几年,支使不动他们。盛父就被这么一个狗屁不通的辩解说动了。事实上这再容易被戳穿不过,你说你给了东西,账在哪?你说你支使不动,来你说你支使不动谁,主君亲自问问,看是哪个刁奴如此懈怠工作!
第四桩是如兰明兰私自来前厅。如果说这个错,是错在不该来前厅,那么同时来的墨兰也应该受罚,如果说这个错,是错在摔倒,那么推她们的人才应该重罚。如兰解释这是墨兰推的,盛父的态度是不可能,这是你诬陷墨兰。明兰作证,盛父更生气了: 如兰小兔崽子,你还敢威胁明兰?
家里丫鬟婆子一堆,这三个人身边都有贴身丫头,随便拉一个出来问问,不就清楚了吗?
这四桩案子断得糊里糊涂乱七八糟毫无章法,究其本因,思来想去只有两点,一个是蠢,一个是不关心。他不止不关心王氏等人,他也不关心林小娘,以至于连枕边人的真面目都未察觉。
如果说内宅的事是因为他粗心,那么另一件事,绝对是他识人不清不能当断就断。他给华兰选婚事,考虑了很多方面,华兰是他最疼的女儿之一,他对华兰是上心的。但这么选,还是看中了袁家。事实上这场婚事从第一集就注定了悲剧,首先袁家失信,答允了的亲迎,临了变成打发一个哥儿来,一方面是不重诺,另一方面也不重视华兰,婚前都不拿你当回事,还能指望婚后?王氏能当断就断要放弃婚事,盛父不同意。其次送来的主聘礼聘雁,又被袁家哥儿授意要赢回来,特意来打他盛家的脸,盛父同他商量,袁家哥儿却吊儿郎当不拿他当回事。这透出两个信号,第一,袁家大郎没分寸,这种没分寸的背后定然有纵容他的人,第二,同华兰定亲的人在袁家处境不会太好,所以这种纳征的事都有大郎来肆无忌惮的拆台捣鬼。最后,第四集提到,盛父选人时未曾问过婆婆品性。这是典型的男人作风,即便是现在,谈到结婚,女方家总会问问婆婆好不好相处,何况那个年代。
当然,华兰婚姻的不幸不能由盛父来负全责,但是既然剥夺了子女自由恋爱的权利,那么对她的后半生负责其实也是应该的,不过那个年代无人在意罢了。
综上,王氏嫁他实在委屈了,合该让他和林小娘缠缠绵绵一生的。
12.28
我寻思这个剧可以组很多cp,比如:
盛父x顾父: 爱莲cp/渣爹cp/眼瞎心盲cp
盛父x林小娘: 盛世白莲cp
顾廷烨x盛明兰: 小白菜cp
如兰x墨兰: 论遗传学的伟大cp
曼娘x林小娘:白莲朵朵开cp
12.30
我是来感谢编剧的,改了原著中的女子读书无用论。
《知否》这本书当年连载时撕得腥风血雨,其中一个重要的掐点,就是女子读书无用论。
明兰幼时,琴棋书画女红选了女红,理由如下:(免费章节,我便直接贴了)


这一段我们抛过现代社会学东西是否功利,在古代学琴棋书画是否有用不谈,只提她学女红的动机。私以为这个想法是很好的,她学的东西是她认为能够在将来帮她通过劳动立身的。这段穿越,事实上给明兰带来的加成,就是她清楚劳动权的重要性。

很快有读者发现知否当中,但凡和才气沾边的女性,要么是反派,要么处境很惨。林小娘和墨兰是反派,同样一身才气的还有介于反派边缘的大秦氏。书中两三笔刻画了这么个故事,品花会上有个姑娘作得一手好诗,众人赞叹,很快这事被她婆婆当成理由又磋磨了她一番。顾家有个爱读书的小姐,给她安排的性格是假清高,装模作样假才女。
番外以盛家后人,一个小姑娘的口吻独白了一长段,入v章节,不能直接贴,感兴趣的可以去看,嘲讽了两个姑娘,第一个姑娘因为在宫里的宴会作诗出了风头,回来被狠狠地教训了,理由是抢了另一个本该出头的人的风头。另一个姑娘爱读书,写了篇贺寿诗给长辈,被教育女子无才就是德。莫要学了墨兰,竟然想着自己找夫君,令盛家丢人。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故事一开篇就嘲讽林黛玉不如林小娘。
我仔细辨别了究竟是反讽还是真心的,很不幸,这种无用论绝大部分以旁白形式出场,非剧情所需。
书粉对此的解释是这是当时的现状,其实不然,即便是明清女子地位最低的时候,女子读书无用论也没有形成风尚。
所幸剧里把女主这个想法改了,读书有没有用,和性别无关。
1.02
今天心情平和,来聊聊我们齐衡。
齐衡剧中改动很大,他的故事还在继续,先谈书。
书里面齐衡登场,章节题目叫《带来春天的少年》,那个打着帘子进门的少年带来了一室的阳光。
书里面齐衡的标签是单恋。这个暗恋是双方面的,一边是如兰墨兰单恋他,一边是齐衡单恋明兰。
齐衡的设定是白月光贵公子。父亲是天子近臣江南盐运使,母亲是养在宫里的郡主,爷爷是齐国公,外公是侯爷,自己是京城第一公子。
齐衡的性格和他家庭有关。平宁郡主是个很有智慧的人,她无依无靠地成长在宫廷最后得封郡主,嫁给齐衡父亲后,又牢牢把控齐府,她强势且有政 治 敏感度,大方向从不出错,齐父则很温柔,典型的虎妈猫爸组合。这样组合家庭养出来的儿子,性格通常随父亲,温柔好安排,对女性会有较高的尊重度。齐衡也不例外,他的家教很严,如兰墨兰用各种借口接近他,他总是客客气气地周旋,既不伤她们面子,但又隔得很远,将疏离贯彻到底,清清冷冷的白月光。
他性格的第二个点,要强。这个要强是自律他律共同作用的结果。三件事,第一桩是齐衡七岁的时候和隔壁公子溜出去斗蛐蛐,被郡主抓回来捆起来动了板子,晚上齐父去看他,发现他在撑着写先生留的功课。第二桩是那个年代的公侯子弟可以直接当官,齐衡不肯,他要自己学,拜了有名的先生日日早起晚睡。第三桩是齐衡小时候字没有他想要的效果,便又压缩了时间天天磨这手字。他是很聪明的,从来想做什么就能做到,未尝一败。
他聪明,他好看,他家世高,像所有学生时代长得好看性格好成绩好家庭好的男孩一样,齐衡收到了两个单箭头。
他和明兰相处的过程,也用了情窦初开的小子的常见方法,送东西和有事没事逗一下。
但对明兰来说,明兰处境是很难的,她有很多的不得已。她喜欢齐衡吗?这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说喜欢的,理由是齐衡结婚时明兰把齐衡送的娃娃收进了箱子,说不喜欢是因为明兰从未给过任何回应,一直划清界限。但达成一致的是,明兰从一开始就拒绝得非常明显,礼物能退就退,人能躲就躲。
结局是郡主给齐衡定亲,对方是即将拥有公主实质的嘉成县主,齐衡约明兰见面,表示只要你点头,我定要争一争。明兰直白道你对我来说负担,如果还有一点喜欢我,请不要再找我。于是齐衡结束了这段单恋。
其实故事应当在这里戛然而止的,齐衡本就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对方明确表达了拒绝后,按照常理是不会再纠缠于这段感情的,所以后续的念念不忘,在我看来是ooc了。
当然有人表示会不会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挫败,意难平。其实很难,因为他自尊心太强了,他的骄傲不允许他在被对方这样拒绝过还能再放下自尊纠缠不休。
放到现代,就是一个男生单相思了好几年,但是姑娘一个眼神没给他,礼物退回去,见面也躲着,最后表示我一点不喜欢你,别来缠我。这种情况下,我实在不知道要多少的喜欢与执念,才能无视这样直白的话继续死缠到底。
齐衡在书粉中评价很极端,好的觉得他哪都好,不好的觉得他妈宝,理由是不争,当年开了两三个高楼打辩论。私以为明兰话讲到这个份上,还要去争这段婚事的,大概自尊心可以扔到脚底下踩了。
剧里改成了双箭头,其实这样会合理一点,能更好的解释后期齐衡的念念不忘,一场被拒绝多次的无果的单恋,和对方给过回应在心中的分量是不同的,一个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淡忘,一个看执念深浅。
1.03
接上面,还是书中的齐衡。
这本书连载的时候,是反穿越玛丽苏文刚兴起的那两年。相较于金手指穿越玛丽苏女主穿越后各种惊世骇俗引来众人追捧,违背历史,王爷皇子层出不穷竞相追求,反穿越玛丽苏提倡贴合当时的民情,不要金手指。这种情况下的文会有意无意地加大礼教的束缚。
清朝的确是女子地位最低的时期,包括关大在写《知否》时也对当时女子的地位做了解释。《知否》中男女单独私会,会伤及名节,所以齐衡约明兰见面,明兰认为被人发现会害死她。
但其实我们看清人写的小说,就拿《红楼梦》来说,男女大防也不到《知否》中这个程度。红楼的姑娘是鲜活的,有人气儿,封建礼教的束缚远没有《知否》严重。有些传下来的骇人听闻的故事,比如王员外九岁女儿因从小厮手里拿了个饼,被父亲逼死,这样的故事之所以能传下来,因为在当时也是不寻常的,谁会将习以为常的事当故事传唱呢?

就是抛开这一点不谈,我对《知否》中明兰关于礼教的认知一直抱有疑问。
她和小红在密林,在花园,在闺阁单独相见,她认为是正常的。
她和齐衡单独见,被人瞧见会坏了她名节。
她和顾二也有两次单独见面和一次水底相救肌肤相亲。当然,顾二的单独见面也是没问题的。
原来这礼教束缚,也是因人而异的。
我本想着剧能改一改这个因人而异的礼教,最起码风俗上达到一个统一,看预告倒也一致。想来齐衡也是冤,这礼教束缚,全为他一人准备。
2.主线把控
如果说人物的丰满度可以拿高分,那么主线把控要相对薄弱。
第一个问题是主线散。群戏如果主线散,对观众是非常不友好的。知否是多线并进的,盛家一条,顾家一条,还有一个齐家。然而这三家交集太少,故事被分散了。尤其书中男主出场太晚,所以编剧给他提前了,提前的问题就是顾家也成了主线之一,男女主各自有各自的线,两个故事各成一派,缺乏一体性。人物多,主线杂,对观众的记忆力要求高。
第二个问题是主次不明,定位不清。知否的重心一直在女主成长史和盛府顾府的家长里短之间跳跃。你如果是家庭剧,那么按照家庭剧的写法,女婿和疑似女婿的,需要加在剧中的只有和你们这个大家庭的交集。女婿的情史,没必要开这个支线,他偏离你的中心了。如果是大女主剧,那么女主的戏份应当加强,其他人应当以她为中心展开,DVD版78集的大女主剧女主只有700场戏本身已经是危险信号。
如果想说是那个年代多个家族的生活画卷,就算是多个家族,主次也应该分明,交集也应当撑起剧情发展,现在这样的多线,你故事的起承转合怎么安排?怎么保证你剧本的阅读性和剧的观赏性?
第三个是前期铺设过多,且不够清晰。
3.环境设置
小说《知否》前面提到它的创作背景是反穿越玛丽苏兴起时期,当时也是嫡庶神教和反嫡庶神教的天下。两点加在一起相对致命的是靠我们的网文作者和他们的众多嫡庶神教宅斗文以及反嫡庶神教宅斗文撑起了一个新的设定,封建礼教压迫设定,并且这个设定五花八门(原因是当时开山的作者各自有各自的想法,经常出现互相内涵的情况~内涵的方式是你的女主在我的小说里是炮灰~当然我的女主在别人的小说里也是炮灰~),统一的是这个设定是偏离历史的。
也就是说故事中礼教到底是怎么严,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也正因如此,《知否》出现了我齐衡篇提到的封建礼教因人而异,单拿来约束齐衡这样的情况。
剧将它改成了北宋,北宋的民风要远比小说开放,它增加了剧中人物的活动地点。但是我们说一个故事塑造的世界中的风俗一旦确定是不能因人而异的,如果男女大防存在,那么在这个故事世界中的所有男女都应当受到风俗的制约。
很可惜,盛府的森严和盛府外的自由,像两个世界。
4.主旨
先空着

二.演员
1.演员配适度
这一段我只放人设和照片,大家自行感受,图源微博水印,侵删。我尽量找图片带知否剧名的,出处应该都是官方。
①明兰:年幼时是个讨喜的团子,长大后绝色美人。性格前期韬光养晦,后期通过婚嫁改变了阶层,主动维护阶层利益。


②顾庭烨:年轻时浪子,青楼楚馆常客,然后浪子回头。书中未对颜值做详细描述,如果打分大概是和齐衡差不多高。


③齐衡:设定是京城第一公子,所有人设向贵公子看齐。


④盛墨兰:弱柳扶风实则top癌


⑤盛如兰:头脑简单,性格直率娇纵


三.导演
四.宣发
1.那些年我们见过的尴尬热搜
2019.01.06
知否从12.25开始播出,12.21定档,只有4天的宣传时间,很显然这个宣传时间太紧,特别是和同是正午剧的《大江大河》相比,宣传时间留的太少。开播后第一周,每天买一个#知否#,偶尔会向潜在观众报一下集数#知否10#,如果在星期五六只有一集的情况下,#知否预告#。
emmmm这宣发也忒能省事,仿佛回到《倾城》每天定时报集数的日子。
这种热搜路人点的概率大吗?不好说,但是我是《倾城》路人的时候,心里想着这剧定然没什么意思,否则舞个梗,怎么都比这个报集数吸引人。
除了这种,偶尔也会买个林小娘,大娘子的热搜,#林小娘厉害#  #大娘子#。
宣发你开心就好。我一点都不尴尬,真的!
芒果比较好的一点是利用了它收视率最高的跨年晚会来宣传知否,元旦后知否的收视率跨了个小台阶。
2.那些年我们见过的引战热搜
引战热搜是宣传的老把戏,通过各种方式让主演粉带动剧粉,对剧中各种冲突进行辩论,比如《我的前半生》,主角三观成迷,罗子君粉和唐晶粉争辩起来,管你谁家的场子,分分钟给你占了,直到今天,战斗力仍未衰退!
我选今天写这一段,是因为终于有一方或者几方按耐不住买引战热搜了#小公爷为什么不是男主#。
这个为什么是引战热搜呢,因为小公爷已经三天没上线了,突然在今天cue齐衡,有点莫名其妙。如果把齐衡的戏份暴力剪辑,齐衡在20集内出场了半个小时左右。
放在今天买实在太妙了,因为买热搜之前,剧情刚刚进展到男主被继母陷害,亲戚装聋作哑,父亲离世,自己被赶出家门,而在这件事之前,他无比的信任继母。他被赶出侯府回到自己的府邸,大病一场,好不容易身体好了一些,又发现自己的外室背叛了自己,人财两失。惨,太惨了,观众正心疼着男主,回头一看,嚯,这么个热搜~
而这件事更妙的是,对于小公爷的演员来说,小公爷是不算他热度的,知否这个剧对他来说能够计算到他热度里的名字是齐衡。
让我跳一次预言家,我若是这个宣发,我等着后期男女主甜蜜,等着男主后期开挂,人设逆转后,再买个热搜#顾庭烨 真香#,这个时候小公爷已经很久不出现了,与今天的热搜对应,小公爷祭天,男女主cp轰轰烈烈地炒起来。这才全了一次引战。
让我发自真心的祝福这个剧收视暴涨吧,否则我家衡哥儿岂不是白祭天了?

对不住,我写的太急了,在我写这段的过程中出来一个新热搜,心疼二叔。不用真香来全,现在已经全了。
现在这个热搜下去了,换成了二叔识破曼娘面目。
营销号跟上了,齐刷刷的文案,质问粉丝是不是给演员招黑。
算了,弃剧,这个回答到此结束。没填的就这样吧,我有点恶心。给个预告,既然决定要拿齐衡祭天,就不可能简单的只这么一个热搜,定然还有后续。
拜拜了您呐~如果真有这个顾庭烨真香热搜,我再出来挖一下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悦刈 | 未知
3、4集更新:

看完这两集,我真诚的建议林姨娘上《我就是演员》。
在船上的那一段哭戏,不分分钟把韩雪秒杀了,拿个冠军回来?!

颗颗,言归正传。
第三集算是前面几集里的一个小高潮了。
林姨娘继赶走了明兰母亲的侍女后,接着害死了她母亲;卫姨娘最后的话,也为明兰谨小慎微的性子埋下伏笔(其实我觉得卫姨娘说,她秀的刺绣留给明兰,也算是为明兰以后喜欢刺绣埋下的小伏笔);老太太心疼明兰把她养下跟前;明兰的老爹不在乎她娘的死,却格外在意自己的官位;编剧还贴心的把顾二爷也照顾到了,给了他一张大大的好人卡(追妻许可证)。
总而言之,
这一集信息量巨大且处处是伏笔。
各个演员的精彩演绎,在这一波小高潮中,也是至关重要。

首先,是乖巧·懂事·坚强·小明兰
在家里到处找接生婆,眼看着婆子喝醉酒不能救母亲了,她又想去街上找郎中,发现门太重自己推不开,于是立刻钻洞出去。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她不哭不闹,也没想过求别人帮助。
直到郎中说,她母亲不行了。
她一下子扑到母亲床边就哭了。
看着她哭,我的眼泪也快跟着一起下来了....

然后是琼瑶奶奶的继承人·小三中的战斗机·林姨娘。
哎,看完船上那一段哭戏,我不怪盛大人为啥总是沉迷于林姨娘无法自拔了,真的。
这么情真意切·我见犹怜·梨花带雨·如泣如诉的表白,我作为一个老阿姨都受不住,何况是血气方刚的盛老爷。
哎,只怪敌人太狡猾啊,盛老爷。

林姨娘你真的不考虑去《我就是演员》吗!!

最后是,脾气火爆·担心被气死的主母大人。
看书的时候没觉得主母这么傻乎乎的讨人喜欢,反而是电视剧,让我对这个整天咋咋唬唬的主母好感不断。
她真的可以算是整部剧的笑点担当了。
每次她一来,剧情就莫名欢乐。
连弹幕也全是在刷:主母大人要被气死了。
我只能说,主母大人你要坚持住啊!!因为,后面还有更气的呢........哈哈哈哈哈哈

大概今天就这些吧~

我会坚持日更的,嘿哈!


————————————

原答案:
2018.12.25
刚看完,热乎乎的回答奉上!

大写加粗:
正午阳光果然没让我失望!
五星好评拿好不谢!
以下涉及剧透,请谨慎食用...

其实一开始知道这部作品要变成电视剧的时候,我是很担心的——
因为原著实在是,太家长里短了,女主前期太憋屈了。
而很明显,现在仙侠玄幻的刺激更受市场欢迎。
改编的话,会有难度:
如果完全按照原著来,情节会很慢,很难吸引人;
如果大力改编吧,又怕少了书中随性洒脱的心性。

但是看完前两集,发现正午阳光果然还是正午阳光啊!!
电视剧大概前两集改编了这么多:
1.男女主相遇的时间大大提前(从书里12岁左右,提前到了现在5岁,或者4岁?)
2.增加了男女主互动。
3.增加了男主单方面剧情。
4.还增加了男主和女主哥哥的相识相知(基情满满....)

关键问题是,这些改编在我这个原著党看来,一点都不违和!
既增加了剧情的紧张程度,吸引没看过书的观众,又保留了原著中关键情节的精髓,对得起原著党,简直可以说是业界标杆了。

作者自己说过,这本书写的时候,基本就是比照着《红楼梦》来的。
《红楼梦》讲的是一个家族由盛转衰的故事,而她想写的,是一个家族如何繁盛成长的故事。

所以其实,千人千面的群戏,才是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地方。
很开心导演和编剧也是这么想的。

预祝知否收视长虹啦!
哎,要是我喜欢的书,都能由正午阳光来改编就好了....
不说了,让我去哭会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