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00s
| 来自北京
创新之路节目组每一期的节目策划的中心
思想都关注一个中心点,例如是否老传统已经不能适用于中国的现代社会,现代如何承续传统技艺焕发新的生机?女性创业的发展历程?
技术革命对于农业的影响,农民如何通过互联网实现新的发展?
老建筑、老品牌、老企业如何适应新时代成为再次引领潮流?诸如此类的选题非常多,邀请的嘉宾也是行业领域中的代表。
<hr/>其中有一期创新之路节目选择的是一家南京的老宾馆,“老”虽然没有年轻、时尚的事务引人关注,但时间弥久的东西都是经过过历史考验的,也许它没有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没有引发万人空巷,但它可以承载一个城市的记忆,几代人脑海中的符号,它是一种文化象征。
在这期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碰撞出的观点非常有意思!
现在人心目中的老并非是几百年、上千年历史的东西,而是十年、二十年前的东西就已经引发人们的怀旧。这些年中国发展的太快,新中国才成立70年,这七十年我们走过了多少“时代”。我们宾馆始建于1957年,那时候还叫招待所。
但是我们的环境多好?民国时代的建筑风格,空间尺度都是经过精准设计,进去以后为感觉到每一个用品用具、每一个设计的环境、场景实用优雅。但整体装修不一定豪华,而是特别注重绿色、健康,是森林中的一座小房子。
这样好的资源经过改革面向全社会消费者开放,现在全社会的消费者都可以来这里休闲度假。
<hr/>还有一期创新之路节目组邀请的嘉宾是将老的民居进行整改,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当地特色的基础上整改成适于现代消费的民宿。
这个节目中嘉宾介绍道:她于2012年找到了处于中国山水最美的漓江画廊里面的村庄,想把中国乡村的美好的建筑和智慧,通过酒店的方式保存下来,变成很有生活气息、具有现代美感、保持历史沧桑感的酒店。
所以,她保持老房子的原貌,换掉瓦片,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墙砖不掉渣,用现代窗、避免了老房子的刻意感,加装空调等设施,符合了现代人的生活标准,建设泳池保留古树,成为酒店改造中很前卫潮流的做法。
原来是这样的老房子
这是改造后的房子
新旧之间的转化真的让人瞠目结舌,老房子的新生命就在于还原生活的本质,这些创新改变了人们的居住体验,同时也赢得了文旅行业创新的好名声,国外媒体将她的这个项目和阿丽拉等顶尖品牌放在一块并驾齐驱。
<hr/>其实,创新之路节目的每一集都着眼于当下,如果通过创新打造新的商业价值,是实打实的财经访谈类节目。创新之路节目组选取的讲述角度是每一位企业家自己的视角,但是通过他们创业和成功经历的梳理,看似是一种陈述,然而,细细品味之下,这更是在挖掘新的生存土壤和背后的运行机制,让每一个正在奋斗或者偶感迷茫的人都可以找到创新之路上可供借鉴的标杆,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寻找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或可攻玉,更何况是一群成功人士用自己的人生书写的“回忆”。我们的生活或许,就应该多一些这样的回忆,少一些嬉笑吵闹的“娱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