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消费级网络存储行业一直保持这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了 NAS 的竞争。海康威视、 联想近年来推出了许多百元级别的 NAS 产品,这些产品虽然功能无法与群晖、威联通、铁威马这种专业NAS相比,但是依然在市场受到许多顾客的青睐。因为海康威视、联想这种百元级别 NAS 功能相对有限,我喜欢称之为“轻 NAS”。“轻 NAS”这种产品所面向的顾客其实和专业 NAS 的用户是两类完全不一样的人,前者更像一台本地部署的百度网盘,可以以让用户简单的通过网络存储文件,并实现一些类似于离线下载和百度云同步的功能,不涉及复杂的文件夹权限设置;而后者专业 NAS 考虑的会更多一些,不仅是存储数据,还会想法设法帮助用户更好的使用数据,所以通常功能也更多,设置更加负责,对于使用这的 IT 素养有较高的要求。
今天我们要评测的这款联想 X1 NAS 不论从外观或是价格上来说,更像是一台专业 NAS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到底。 联想个人云X1—产品包装
机器背部首先看到的就是两个12寸的散热风扇,但是机器底部并没有散热孔,那么机器的进风口在哪里呢?进风从上文中所讲到的硬盘托架之间缝隙进风的,因为磁吸盖板会因为磁吸触点的原因盖板并不会与前面板紧密贴合,正好流出的进气风道。这样的设计从散热效率是极好的,硬盘本身发热量也不小,常见 NAS 硬盘直接缝隙很小不利于散热导致硬盘温度很容易维持在50度左右,X1 的设计每个硬盘直接留有恰当空隙并且背部风扇不断抽风,会使硬盘始终保持一台相对较低的运行温度。
最为一款NAS来说 IO 接口谈不上多,中规中矩。机器背部虽然有一台 Type C 的USB接口,但是其使用的协议已让是 USB 3.0,传输速度在 500MB/S ,与目前大多数固态移动硬盘的 1GB/S 或是相差较大。 联想个人云 X1—内部结构
抽出联想个人云 X1 的五个盘位,我们可以看到五个盘位的硬盘接口是通过一台PCIE 拓展版从主板上的PCIE插槽中拓展出来的。目前主流的牌子 NAS ,得益于主板和机箱的定制化设计,均采用这种方式来安装硬盘。
很显然在硬盘槽下方就是主板,机箱背部有4个橡胶塞,橡胶塞后面就是拆开机箱的螺丝,在这我就不拆了。
下面是这台 NAS 的详细参数,单从硬件性能上来说,应该比铁威马 F5-221 略高。
联想个人云 X1—软件系统
联想个人云 X1 系统安装或是十分简单,你把硬盘安装完毕以后接通电源、网线以后,开机后确保 NAS 已经链接了互联网以后,NAS 就会进入代关联状态。与 群晖、威联通、铁威马这类 NAS 不同,联想 X1 出厂直接将系统预装的机器内部的 8G EMMC 闪存芯片,顾客收到 NAS 后,确保 NAS 联网,使用手机 APP 将 NAS 绑定到自个名下即可使用。
第一次使用必须先使用手机客户端绑定 NAS (电脑客户端无法绑定设备),下载好对应的手机 APP,注册好“数据守护者”账号。,进入 APP ,会自动搜索同局域网下待绑定的设备,当然你可以扫描机器上的二维码进行绑定,绑定好设备以后就进入初始化配置阶段,主要就是格式化硬盘。
不管是联想、或是市面上海康威视、airdisk、雷克沙等这种 轻NAS ,他们的文件夹权限都是按照“本地化百度网盘”的思路来设计。系统给用户开辟一块独立存储空间,这个存储空间下用户拥有完整的权限,别的用户无法通过权限设置等手段来读取其他用户的存储空间。这样的设计就会给同一台 NAS 上多用户共享文件带来麻烦,所以又会设置一台公共空间,允许所有用户都读取,不同用户来分享文件就需要先把文件从自个空间,复制到公共空间中才行。
添加账号
联想个人云 X1 支持多账号使用,但是有数量限制,不超过10个,超出的要收费。这个相比群晖、铁威马来比体验太不好了,不过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个人云 X1 的账号体系说起来有点绕口。
可能是为了省事一台人同时使用多台 NAS ,以及远程访问的省事,用户直接注册的是云端账号,用户绑定NAS以后,系统会将 NAS 上的账号与你的云端账号一一对应,这样你登录客户端以后就可以看到你绑定的所有 NAS,你选择你要登录的NAS以后,就进入到了对应的系统。简单来说,用一台APP,一台账号,同时管理多台设备。这样操作有省事之处也有不便之处。
就像上文提到的那样,联想个人云的目标顾客是那些,平时备份手机和电脑重要资料,偶尔会使用到下载的一般顾客,不会用到 NAS 来玩PT下载、虚拟化,偏向于家庭使用的一般用户。对于这些用户来说联想个人云已经很好的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完善的客户端,不论是手机或是电脑都能轻松访问NAS,而不需要复杂的设置;迅雷和百度网盘下载,基本上可以满足大多数人对于下载的需求;几乎不需要客户额外设置就可解决本地和远程访问的问题。也正是因为满足了普通用户绝大部分功能,这个在专业人士眼中略显鸡肋的NAS,在消费市场却能如鱼得水划出自个的自留地来。不过我或是要强调 X1 如此的售价,以及它所能提供的功能,真的是毫无性价比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