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真正被人所熟知是它在2017 年底成为小米生态链的一员,目前,追觅科技主打的是覆盖清洁和个护这两个家电领域。
如果用一台印象来形容追觅的话,它应该算是那种国内比较典型的“新兴科技公司”:
创始团队的人比较年轻,有朝气,大部分成员有过清北或者海外高校的科研经历,公司有自个的研究团队,并且充满充满工程师文化——重视技术和人才,充满探索欲望,所以能在某一台子行业做到了尖端的位置。
这点从创始人的履历就可见一斑。
追觅的创始人俞浩,在清华大学读大二的时候,在清华创办了一台名为“天空工厂”的学生组织,组织里全都是飞机爱好者。
这个学生组织入门的标准很“奇葩”:下午6点放学过来,扔给面试者一道题,截止时间是次日早上6点,做出来就能加入。
就是这个看起来很不正规的学生组织,目前已经发展为清华大学最大、全国领先的顶尖学生科技团队,还获得了波音公司的投资。
而俞浩本人也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四旋翼开发者,同时也成为了三旋翼飞行器的发明者。
据统计,追觅科技核心研发团队技术和研发端口的人员占比达到80%,每年的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12%,而三星电子只有8.8%。
这种类似高校的科研氛围,让追觅能够吸引到很多不善于勾心斗角的工程师们乃至航天人,而这些优质人员也给追觅带来了很丰厚的回报。
目前,追觅科技已公开的核心专利、发明专利以及实用新型专利加起来超过四百项。而包括高速无刷马达技术、空气动力学技术在内的诸多壁垒,也在市场的争夺中获得了很大优势。
这点和同行对比,会显得更为明显,比如戴森。
如果研究过戴森的人,可能会对它有一台大概的印象——戴森的精明之处,在于它是把家电当轻奢品和礼品来卖的。
根据阿里大数据的报告显示,戴森在中国的消费者中,93.9%为较高消费水平人群,77.5%居住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非常高。
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呢?
不差钱,有精神追求。
所以针对这一人群,戴森精益求精,搞出高端家电来,满足这些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开辟一片独属于自个的市场。
事实上,戴森的产品是可以拿出来做一台小小的炫耀而不用担心“降格调”的,这就是它给自个的市场定位。
但在疫情危机,全球性的消费降级下,追觅的高性价比,显然更占上风。
差不多的性能,更好的续航,追觅的无绳吸尘器价格仅仅是戴森的三分之一。同样的高档负离子吹风机,差不多的科技含量,追觅的价格仅仅是戴森的二分之一。
这份“科研红利”带来的高性价比,让追觅在今年有了非常不错的发展。
根据追觅公布数据,其今年截止8月的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了9倍,其中海外市场占比达70%,产品进入超过80个国家。
并且,因为数据很好,所以许多投资机构也都跟了进来。今年8 月 31 日,追觅科技完成近亿元 B+轮融资,由 IDG 资本领投,小米、顺为资本、峰谷资本、青锐创投等机构跟投。
就像IDG资本合伙人连盟说的那样:
在行业‘贸工技’的演化过程中,占据世界清洁设备生产一半以上的苏州,理应出现不断追求技术进步的公司,给全世界带来全新产品体验,给用户带来更加清洁、省事的美好生活。
我们相信追觅就是这样时代里,这样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