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香菱学诗,林黛玉为啥告诫她千万不要学陆游的?

pabooya 回答数0 浏览数474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这句诗在《红楼梦》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香菱学诗这里,被林妹妹当成了反面的榜样;另一次是黛玉湘云中秋联句,湘云夸凹晶溪馆的名字好,说「凹凸」二字很少有人用,倒是陆放翁的「古砚微凹聚墨多」用了,还被人笑他俗,然后林妹妹举了各种典故说这个字其实用得也不少,还说凸碧山庄、凹晶溪馆的名字或是自个起的。
很显然,对于这句诗湘云是持肯定态度的,林妹妹并未反驳,恐怕也不全是客气。陆游的这首诗的出处,前几天刚在 @马伯庸  的微博中挂出来,大家可以看着开心一下。不过单这一联而言或是不错的。「凹」字是最大的亮点,好处是把一台不太常用的俗字,用得新鲜有趣。
但为啥林妹妹不让香菱学这个呢?
以前答过  林黛玉為何最不喜李義山的詩? - 资深,其实和这个问题有些联系。黛玉的诗学观点是严羽一派的,推崇唐诗的意境之美,而不喜欢西昆体、江西诗派之类的宋人习气。她教给香菱的学诗的方法也大致也是严羽所谓“入第一义,具正法眼”的法门。学诗先熟读魏晋盛唐名家,追求「自然悟入」;作诗重在意境的营造,而不是在文字技巧上下工夫。
一句诗好不好,是有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评价标准的。「古砚微凹聚墨多」的好,是文字层面的机巧,但以严羽、黛玉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是只停留在笔情墨趣上的好。
后来林妹妹与香菱谈论的几句「正面教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她们也在谈论「长」「圆」「白」「青」「余」「上」这样的用字,说难为如何想来。
这几句诗和陆游那句有什么区别?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是一幅工笔画,技巧纯熟,描摹细致。但看来看去,这就是画了一间久坐的书斋,你看是这间书斋,我看也是这间书斋,也许画面裁取了最别出心裁的角度,也许它真实的如同照片,但言尽于此了。而那几首唐诗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只是一条直线一台圆,但你看过去就是一幅边塞图,甚至不是画面,而是不断拉远拉近的影片镜头,360度环绕的世界,甚至其间还有时间的流动,但仔细想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似乎每一台元素都无法从中抽离出来单独欣赏,也许在你心中它们的样子都是模糊不清的,你能捕捉的只有头头莫名而至的孤独感。
香菱说看到「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一下子让她想起了自个看到过的场景,这样的诗在每个人心里唤起的画面都是不同的,那几句诗没有给你太明确的指向,但每个人都会用自个的经验和感受去补全诗中的境界。
这便是唐诗的「言有尽而意无穷」,黛玉说「古砚微凹聚墨多」浅近,原因就在于此。「凹」字用用得不是不精彩,但这种精彩不是香菱所谓的「几千斤重的一台橄榄」的那种感觉,好得聪明有余,深度不足。
这种好初学者最容易被吸引,也最容易去摹仿。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其中,仅得其下」,没有更深厚的诗学修养,入了这样的门路,很容易学出一手文字游戏的浮夸出来。所以香菱学诗,黛玉不建议她从这样的浅近入手。
最后一台问题,既然「古砚微凹聚墨多」浅近,为啥湘云赞「凸碧山庄」「凹晶溪馆」名字起得好时,黛玉自个也很得意呢?因为给景点题写匾额不是作诗, 要的正是灵光一现的聪明机巧别出心裁啊。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