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目前农村,你们看见过小时候的露天影片吗?

JCH 回答数10 浏览数766
目前农村,你们看见过小时候的露天影片吗?
whhackers | 来自上海
《今日头条》浩瀚的题海里,时不时,就会有这样某一台,像钩子一样,深深地勾起我们内心最底处一些美好的回忆。正如这个题目。温馨荡溢。感谢这位朋友,让胡子重温久违的童年露天影片。
胡子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
小时候,不单是胡子,村子里的孩子们,还有那些大人们,如果能看上一场露天影片,那可是最激动、最期待和最幸福的事了。


那么,什么是露天影片呢?顾名思义,就是在露天地里放映的影片。那时候,还没有电视机,一村子人能够观看的文艺节目,除了每年春节自排一场小戏,诸如:《姊妹易嫁》《小姑贤》《马大宝醉酒》……等等,几个胶东的地方吕剧,剩下的就是每年能看上三五次露天影片了。这仅能三五次的原因,概是当时影片过于稀缺和可怜吧。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间,故乡所在的青龙公社,有二十四个村子,负责到各个村子轮流放影片的,只有一台人,是一台姓宋的汉子,高大,红脸,老是笑咪咪地样子。姓宋的汉子每次来,村子里都要派一辆拖拉机去上面公社接。人和设备接回来,还没开始卸,书记就赶快递上一支烟。老宋点上,便立即忙活起来……有放映机,有银幕,还有一台发电的小机器,黄绿色的。放映前,揪出一根细绳,猛地一拉,“嗡”地一声就发动开了。



胡子至今清晰地记着,几乎每一次来村子里放影片的情景——
“全体社员听注意啦,全体社员听注意啦,今晚放影片,今晚放影片——”每一次放影片,村子里的大喇叭总要这样的预告。预告的时间很早,一般都是中午。大喇叭一预告,整个村子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孩子们像麻雀一样满大街飞跑,叽叽喳喳叫着:“放影片喽——放影片喽——”不管遇到哪个大人,都要蹦跳着,拍着小巴掌,告诉他几遍。其实,大人们更是知道了,也很兴奋,于是,天没黑,就都急忙着做起饭来……露天影片一般是在每个村子的街心。每次,都还半个下午的时候,人们就早早地开始“占场”了,家家户户的人们,主要是孩子们居多,纷纷搬着小凳、马扎和椅子,要是夏天的季节,还都要抱一卷草凉(胶东地区用小麦秸秆编织的席子),在街心摆下占出一块地方。有的怕摆下的地方,又被别人挤占,或者,人来了,坐着的东西还没有搬齐,都还要拿着粉笔,再在地上画一台白色的方框。等到天一黑,人坐满了街心,孩子们从一拉银幕时就伸长了脖子等待的影片,终于开演了……



跟目前影院放映的影片不同,露天影片因为银幕都是挂在街心地上支起来的两个杆子上,后的一面要是坐上人,也是可以看的。胡子记得,一次去晚了,没有占到地方,只好在后面看了。正面的人,如果看到的里面人往右边打枪,后面看到的就是往左,也是很好看的。
小时候,胡子看的露天影片,无非是一些目前看起来很老的片子,如《南征北战》《地雷战》《地道战》《小兵张嗄》,等,大多是一些战争题材的,偶尔,也有生活的,但都不记得了。村子里的大军说,他最喜欢看那块叫《小钢炮作战》的,胡子如何也记不起来了。胡子想,肯定是他在别的村子里看的。那时候,影片片子那么少,这些战争片子,孩子们也着真喜欢去看。


这倒让胡子又记起几件事来——
那时候,公社派下来放影片的老宋,也是辛苦,经常地要一台晚上跑两三个村子。没等在这个村子演完,下一台村子的拖拉机早就来也等着接了。有时,下个村子放映的片子不一样,或者,人们刚看完一遍不过瘾,就会半夜里又跟着老宋到下一台村子继续看。胡子自然也有这样的兴致。一次,等着在村子看完了,央着姐姐,骑着自行车载着,又到三里外的周村看了一遍。小孩子觉要来,山挡不住,返回时,也实在是不能坚持,从姐姐骑的自行车后座上一头栽下,继续睡去。后来,直到姐姐回家,这才发现,被一家人找来唤醒……



胡子村子里的小香,是个女孩,就更有意思了。一次,这女孩到邻村的丁家看影片。半夜返回时迷路了,又加之困,也睡过去。醒来时,正抱着一头大猪呢,那猪有一米半长,黑色,还呼噜着在睡……原来,那猪竟是村子的养猪场丢的,已经找了两天,谁料,被小香撞着了。
还有,……
嗬,这一说露天影片,又勾起胡子的无尽回忆。
真叫朋友笑话了。
原创文稿,抄袭必究】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海上城市1 | 来自北京
小时候看電影真是天大的乐事,那时区有放映队,轮迴各村放映。特别那些战争片更是引得小伙伴讨论几天。随着社会发展露天放映已基本消失,偶尔节日街道或可组织放映,也可说微乎其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lesdn | 来自广东
露天影片小时候看过,有时候甚至会跑好几里路去别的村里看露天影片,如今农村老家依然会定期放露天影片,有的是农资厂家的促销活动,有的是文艺下乡活动,看得人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而且人少的可怜。



过去农村的露天影片,好几个村里人的狂欢节

说起过去露天影片,可能我父亲那一辈人更热衷,父亲说过年轻时和小伙伴们成群结队跑十几里路看影片都是常有的事。
后来父亲没法再去看是因为有了我们姐弟仨,孩子小,母亲忙不过来,他得看孩子。后来有一次好不容易等我们都睡了,他赶去看,结果到了就看了俩字“再见”,可以想象那种手写体字的再见画面划过时,父亲是何等的悲催。



父亲一带看露天影片内容一般是《地道战》、《铁道游击队》、《英雄儿女》之类。我们小时候农村电视机依然很少,一台村一两台黑白电视机都跑去看,那时候的露天影片依然热度不减,只不过露天影片就变成了《妈妈再爱我一次》、《少林寺》的篇目了。



放映前,小孩子们最爱玩家用投影游戏,各种各样的手影或人影在影片屏幕上晃动,那一刻,想起来真是无数美好。



如今农村的露天影片是农资促销和文艺下乡活动

如今农村老家依然会有露天影片播放,只不过过去那种胶片机变成了家用投影仪,有时候不需要扯幕布,只需要一面白墙即可。
如今农村老家露天影片一般是两种:第一种是农资促销活动,农资厂家推广人员用家用投影仪播放,内容是都是一些比较搞笑的,老人孩子能看懂的,比如《举起手来》。



第二种就是社区的文化下乡活动,镇上有一对放影片的夫妇,会定期来村里播放露天影片,好像是一台月播放次数有规定,不能少了。去年夏天,我回老家还碰上了呢!
我特意去留意了一下,看影片的基本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再就是小孩子,年轻人家里电视机电脑有网络,手机也能看,并不如何感冒。播放内容也很随意,比较老旧的篇目,那次好像是济公系列的。



过去农村娱乐活动少,通讯也不发达,露天影片一度很风靡,如今网络发达了,露天影片也就不那么痴迷了,不过它们依然还在,用一种相对寂寞的方式,演绎着历史的变迁。
欢迎关注“漫行草木间”,喜欢记得转发。草木心,乡间味,细细品,漫漫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ffeechen | 来自北京
有,目前很少了,一般都是村委会组织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bc19377 | 来自北京
你好
看过哦!记得小时候的农村,落后又闭塞,日子单调乏味,当时没有电视机机,家中若有一台收音机就算奢侈的娱乐品了。
那时候,放映队来到村里,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的狂欢。老百姓听到演影片的消息,家家户户都早早做好晚饭,吃饭时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吃饭的速度比平时要快的多。天还不黑,本村的、外村的老百姓,都早早来到演影片的广场,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可谓万人空巷,真像赶集似的。这说明了老百姓对文化盛宴的渴望。特别是小孩子更早的来到广场,带着几个凳子,到银幕前给家人占座位,有的为此吵架,甚至打架。
目前有时候村里也会放,不过没有了小时候的乐趣!人很少,大多数年轻人出去工作!看影片的都剩下老人和孩子!
哎!又回忆了过去了。年纪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ooppnn | 来自天津
小时候看露天影片,记得一次晚上看露天影片,白天干活,等收工后饭都不回家去吃,就跑了近3O公里的路去看影片,那知不知道是为啥又没有放映,又才回家,等到回家已到半夜了。那些年看影片是稀奇事,哪里去考虑露天与不露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馥琳 | 来自北京
目前城市的居委会也会有组织看露天影片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5983319 | 来自北京
目前在农村,网络也很发达,只要有电,有信号,在家都能看影片了!当然影片下乡活动在部分地区还有,室外看大屏幕影片,感觉或是不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onercom | 来自广东
那个时候我是露天影片迷。风雨无阻。不畏严寒只要听到那个生产队放影片。一切困难都克服。跋山涉水徒步几十里也去。因为它是精神食粮。还有同龄在一起快乐。老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